目前分類:攝影相關資訊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icro Four Thirds system,詳細的官方網站的鏡頭列表:Micro Four Thirds

Olympus M4/3鏡頭官方列表:Olympus PEN OM-D LENSES(備註:Olympus官方網站的「DIGITAL SLR LENSES」是4/3鏡頭,需要轉接才能接在M4/3機身上)

2008年開始使用M4/3的GF1相機之後,一直離不開M43這系列相機。
(備註這裡說的是M4/3,而不是之前的43系統)

雖然全幅相機尤其畫質獨到之處,近年價格也逐漸降低不少,工作上也常常使用C家的相機鏡頭,

文章標籤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istory

2018年真是熱鬧的無反全幅年。
自從Sony A7打下無反全幅江山,這幾年Nikon、Canon、Panasonic、Sigma陸續進入無反全幅領域。
  • Nikon發表新的Z系列無反全幅FF機身。
  • 2018.09.25,Panasonic和Sigma宣布加入成立L-Mount聯盟,Panasonic同步發表兩個機身,三顆鏡頭。
2020年東京奧運,日本各錄影器材都想要趁勢推出8K錄影,
Panasonic原來的M43聯盟,在錄影方面4k、6K已經是極限,Panasonic若要搭上8K錄影列車,勢必要增加全幅產品線:L-Mount。
(Panasonic2017才發表M43的GH5S機身,短時間內,應該會同步維持M43、L Mount兩個接口產品線)

L-Mount是Leica於2014年發表的接口,用在自家無反機身系列,Leica並於2015年推出L Mount的135全幅機身,這幾年一直獨立在發表這接口的產品,但孤掌難鳴,一直沒有什麼大動作,現在拉Panasonic、Sigma兩家加入,一個機身強,一個鏡頭強,剛好互補,很期待三家廠商的努力。(更加期待Olympus日後會加入,誰知道呢?)

文章標籤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生態攝影,尤其是微距,大都使用環閃,光度比較足,但是個人偏好採用持續光源的環LED燈,原因有兩點:
1、持續光源可以幫助尋找對象和對焦,尤其個人在低光源下,視力衰退很快,會非常需要持續光源輔助。
2、在拍攝羽化蛻變上,還有錄影目的,錄影只能採用持續光源。
不過,持續光源的LED環燈也有其缺點,一是很容易打擾夜間畏光性昆蟲,二是LED光源普遍光度不太足,常常需要提高ISO,導致畫面出現噪點(這點在M43系統上,特別明顯),三是LED光度會隨著使用時間而衰退很快。

這篇進行三段測試:
第一段:測試舊環燈。
第二段:測試新環燈GE-160。
第三段:測試Viltrox DG-M43接寫環。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delkrone 貼上了 2016年1月15日
這滑軌實在太厲害!
雖然應該不便宜,但是非常實用,幾個特點,都是滑軌實戰非常需要的特性。

1、一個客製化背包可以Fit整體裝置零件部品,這對戶外遠途拍攝非常實用。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幾位朋友都分享了「Xyza Cruz Bacani」這位菲律賓女攝影家的故事。

雖然大家分享的重點都在於她的身份:
原本是到香港工作的菲律賓女傭,由於,對攝影的熱愛推動下(分享文章都有提到菲律賓是個推崇攝影的國家),
她與僱主借些錢(這是分享文章的另外一個點),買了相機之後,開始她在香港邊工作邊街頭攝影之路。

是的,是「街頭攝影」!

在台灣,大部分推崇的是講求光影呈現的唯美攝影,
不論是風景、生態,亦或是人像、MD攝影,都非常強調光影、構圖、色彩,

文章標籤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A:
這幾年,用相機來錄影,幾乎可以說是難以扭轉的數位狂潮,
正確的來說,就是5D2機身出現之後,所掀起的相機錄影風氣,
在這個風潮之前,幾乎是sony主宰了HDCAM甚至更高階的HD廣播級錄影的規格。

當時,5D2機身雖然存在著許多錄影方面的問題,
相對HDCAM低廉的價位,不僅吸引了很多人,
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切換接上Canon龐大的定焦鏡頭群(尤其L鏡)
來獲取HDCAM、DVCAM長久下來一直無法達到的淺焦,

文章標籤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擁有大批NIKON鏡頭軍團的妹夫阿全,得知我在找尋大光圈手動鏡頭,很大方地讓我使用這顆老派紳士高檔鏡頭:NIKON 85mmF1.4。

雖然GF1的功能還沒有摸透,20MM那顆鏡頭也還在熟悉當中,不過看到這顆過去不敢買的好鏡頭,心裡還是很激動地想要趕快用看看!
先把NIKON 50mmF1.8、85mmF1.4擺在GF1旁邊,50mm這顆雖然算小顆了,但是還是比20mmF1.7大很多,
(上方那個斑馬紋是轉接環)
更不用說85mmF1.4這顆超大光圈的鏡頭囉,拿在手裡也是非常沈重,真是不愧為手動鏡頭的老派紳士!

GF1原來接上20mm的輕巧模樣:

GF1接上50mm的模樣,有種利落的俊俏模樣,還蠻有復古味道: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某次在HDCLUB上看到分享的CANON 5DII錄影作品,就對相機FULL HD的錄影能力大為讚賞,
尤其接上定焦鏡頭所呈現的色彩飽足感與層次,根本不是一般HD攝影機可以比擬的。
(當然HD機身功能上的方便性,還有高檔HD機身+定焦鏡所呈現的細膩還是據有絕對的優勢)
例如這個5DII的影片作品:

canon 5d mark 2 愛戀故事MV示範(妳也可以是明星) from wei on Vimeo.

(這是原作者的網頁,如有侵權,麻煩告知!: http://vimeo.com/6726182

那天又聽到朋友東嶢說,新推出CANON 7D可以高格數錄影,功能上又推進一步(可惜7D不是全幅機身!),
相信這功能很快會出現在新的全幅機身,CANON在錄影功能方面的實力,真的比NIKON強太多!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一整天都在效率非常地的狀況下工作。

工作進度緩慢不說,自己的腦袋也打了一個大結。

這三件事情,可說是一點薄荷,多少打通了點腦袋,今天這種狀況可能無法有什麼心得,先紀錄一下吧!

1、關於羅伯卡帕的一則新聞:

失蹤70年 卡帕戰地經典影像重現
(聯合報的新聞: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51858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終於下定決心買這顆Olympus的35mm MACRO鏡了。


自從種起花草,開始接觸毛蟲、認識蝴蝶之後,就開始對微距攝影產生了興趣。
之前為了省錢,還特別去試驗幾種便宜的微距攝影方式。
(見這兩篇文章:MACRO鏡的小小測試倒接環、接寫環的測試
但是這些便宜的微距方式都有個問題,就是必須手動對焦,
微距之下,常常觀景光度不夠,而我的數位單眼機身L1還沒有改裝裂像對焦,
要手動對焦,對於我的弱視加近視,真是一個大折磨,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倒接環、接寫環的測試-2

  沒裝接寫環 對焦距離 一節接寫環 對焦距離 二節接寫環 對焦距離 三節接寫環 對焦距離
70mm 190 CM 50 CM 40 CM 36 CM
135mm 150 CM 80 CM 71 CM 57 CM
300mm 150 CM 133 CM 122 CM 117 CM
MACRO 103CM 94CM 88 CM 89 CM
50 mm
  20CM 17 CM 16CM
24 mm
  12CM 10 CM 無法對焦
 
  50 mm倒接 對焦距離 24 mm倒接 對焦距離        
倒接 19.5 CM 12 CM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接續:倒接環、接寫環的測試-1

測試結果不是很理想,接著試試MACRO端+接寫環,不知道會不會有意外的結果?
感覺上倍率似乎提高了!

20、(SIGMA 70-300MM FOR NIKON)
Macro端+接寫環1節
光圈  快門 ISO 距離
F5.6 60 100 94 CM


MACRO端只加一節接寫環,有了顯著的倍率變化,本來有所期待的,
可是加了兩節之後,倍率反而和上面第16張圖相似,倍率又縮回去了,
真是古怪!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倒接環、接寫環的測試-2分析

倒接環、接寫環的測試-3分析


開始接觸攝影,是在大一的時候,那時候用的是Nikon的FM2配的是標準鏡和28MM廣角鏡,
不過當個兵,似乎這股熱情就硬生生地澆熄一大半了!
雖然中間一度買了MINOLTA的7XI自動對焦相機,但是近幾年,因為工作的原因,這兩組相機早就躺在防潮箱發霉。

今年開始會重拾相機,買了PANASONIC的L1偽萊卡,應該都是為了想拍毛毛蟲,
想想會喜歡上毛毛蟲,應該是前幾年開始在頂樓拈花惹草;如果再想想,會開始搞園藝,應該是前幾年.............................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北部的綿綿細雨,工作室頂樓的醉蝶種子像是注入萬年功力一般,失控地冒了許多小芽。
只好將一些已經稍大的苗,整理一下,打算移植到台北同安街的河濱公園,以騰出空間給這些新出來的小苗。
沒想到竟然在這一小撮的醉蝶小苗上,看到一個白紋蝶的毛蟲,
想想應該是兩週前,在工作室頂樓上,飛舞的那兩隻白紋蝶產下的卵,
這樣寒冷的天氣,還能孵出來,真是堅強的生命力。

這樣的機會,剛好可以在家裏試試新入手的L1和幾顆老鏡頭的組合,尤其macro的一些操作性。
目前小弟有四顆鏡頭:
1、唯一的新鏡頭,L1 KIT鏡
2、剛清回來的NIKKOR 50MM F1.8(接上轉接環+倒寫環)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幾天在【Diane Arbus】算是第一次比較認真去看Diane Arbus的作品,尤其是在誠品找到一本簡體的攝影集,裡面所蒐錄的照片,尤其是她所關心的議題:「巨人、诛 儒、低能儿、残障者、变性人、双胞胎、三胞胎、天体营」這方面,倒是在誠品裡面其他Diane Arbus英文攝影集裡,似乎忽略這些方向的作品,側重Diane Arbus所拍攝的「上流社會」作品。

以下是從網路上搜尋得來的照片:比較偏重「巨人、诛 儒、低能儿、残障者」。
過些日子,希望能補齊一點Diane Arbus的作品。

   
   
   
   
   
   


->攝影家-Diane Arbus作品速速看(二)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第一次在《The Monster Show魔鬼秀》這本書看到Diane Arbus這個名字,還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以前常常聽到的名字,一直到在誠品看到攝影集當中的這張雙胞胎照片,才赫然想起來 當年經由義忠先生的介紹而得知的Diane Arbus


  Diane Arbus的藝術是反動的藝術,這種反動是對上流趣味的反動,是對約定俗成的反動。這就是她讓時髦、時尚和美的東西統統滾他媽的蛋的方式--蘇珊宋塔

先繞過遠路去說說當年義忠先生推廣攝影的努力。

不知還有多少記得解 嚴這件大事情。20年前,1987年,解 嚴這件政治上的大事件,不僅僅是在政治上重要的分水嶺,在人文藝術社會方面,解 嚴也代表著觀念上的緊箍咒從此解開來。
解 嚴之前,為避免政治干擾或是迫害的,人文藝術常常一昧地強調線條色彩美感以及個人享受;當這個「政治所導致的觀念緊箍咒」解放開來的時候,「時代的、當下的、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庶民的、本土的、族群的.............」等等超越線條、色彩、個人享受美感的概念像是衝破巨籠的野獸奔馳在各個人文藝術領域。當然,在解 嚴的20年後,這樣觀念上解放的成果已經成為顯學。(其實在這20年當中,隨著網路和電視MTV世代的興起,個人式、感官、享受的概念也早已興起成為新的顯學。)
在這片解 嚴之後所興起的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庶民的、族群的概念當中,攝影一直處於奇特的地位;在戒嚴時期,攝影一直不被認可成正式美術的一環(除了郎靜山的仿山水墨畫攝影之外),大都被視為個人興趣嗜好(例如攝影學會的模特兒外拍活動、風景旅遊);然而在解 嚴之後的風起雲湧當中,攝影又不若布袋戲、歌仔戲、台語歌曲、原住民美術有著強烈的「庶民的、本土的、族群的」色彩。因此,在攝影這領域所興起的概念不在於視覺上的民俗形式,而是態度上的:「關懷的、紀實的、批判的」,這正是當年義忠先生推廣攝影所努力的焦點;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紀實攝影、報導攝影。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