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碧玉 FROM Chris Cunningham's bjork video,


這是Chris Cunningham的MV作品,
我並不喜歡碧玉的音樂 ,會注意這MV,也是因為Chris Cunningham的緣故.

好吧!這樣的人工智慧視覺印象似乎已經氾濫成災了.

至少好萊塢電影中,史匹柏的《AI》和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械公敵iROBOT》裡,


這種人體機械感加上有自主智慧的視覺設定應該讓很多人耳熟能詳了,
雖然過去我曾經針對押井守的作品寫了一篇《攻殼機動隊》Identity與身體---------我的概念變化



(《攻殼一》和《攻殼二》的OPEN幾乎是相同概念下的視覺影像,
只是《攻殼二》OPEN加入生物的特性,而《攻殼一》OPEN則是單純的人工.)

我個人覺得這種SCIFI裡的AI概念似乎已經不太需要再多做分析了,
《攻殼二INNONCENT》裡AI流竄到網路裡,這樣的想像似乎已經到極限了,
並不是因為SCIFI沒有更多的幻想,而是現實對AI的科學進展沒有SCIFI來得快,
SCIFI的幻想失去現實感,就不是SCIFI了.

反倒是近十年來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促進SCIFI對生物的想像有著相當不同的成長,
單從《攻殼一》和《攻殼二》的OPEN也可以看出這種科學顯學的變遷;
雖然《攻殼二》OPEN加入了生物的概念,
不過《攻殼二》依然將生物這部分視為一種人的組成COMPONENT,可以拆卸也可以組合.

過去所寫的《蟲》,或者朋友介紹的這本漫畫《閃靈怪醫》,也都可以看到這種關於生物的想像;

人,肉體,靈魂等等概念, 在《閃靈怪醫》裡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或許可以批判地說,有點偷機取巧;
但《閃靈怪醫》依然有趣的是加入一些器官與肉體,宗教感的想法,例如靈魂眷戀著肉體的每一個部分;
將宗教幻想,現實社會問題結合到對基因科技的想像;這是不錯的開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