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NA出賣高潮》

我是在2000年的時候看了這部影片的DVD,錢陣子在亞藝找片子當資料的時候,有看到這影片,讓我想起以前寫的東西:

台灣的片名翻譯是 《出賣高潮》,符合台灣聳動式標題的需求。昨晚看完這部質樸的片子,真的很質樸,這種質樸建立了一種真實的感覺。
什麼樣的質樸呢?就像dogma影片那樣!DVD註解上說明,導演半個月拍完這部片子;另外,一些環境的Setting諸如演員的衣服、時代的空間感,也 未因劇情中時間的推演而稍作改變。甚至,Cast的Setting上,像是呈現一個重度吸毒抽煙的角色,或是一個變態的嫖客,或是一個歷經二十年滄桑的母 親,演員設定並未「細緻」地呈現劇中角色的設定。這些原本可以很容易注意的Setting,導演完全不去Care了;甚至也不是忽略。我看不出導演「刻 意」不去Care。
 手提機呢? 就如同「隱藏式攝影機」建立了一種「窺視」的視覺符號。手提機的搖晃鏡頭似乎也建立了一種「呈現真實」的視覺符號 (雖然我承認在 《兩根槍管》裡,搖晃鏡頭與呈現真實感完全沒有關係)。 就如同拉斯馮提爾的 《破浪而出》手提機的搖晃鏡頭再加上類似16mm粗粒子效果,這種dogma風格似乎更是加強「呈現真實」的視覺符號傳遞。
剪接呢? 某種程度上(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不確定也不認為需要確定) 與 《破浪而出》有點類似;大段落的卡接,再加上Title引出故事段落。
這種剪接手法就是營造我那模糊真實感的原因嗎? 還是說這樣的剪接加上這樣的攝影視覺再加上粗糙的設定就可以營造我所謂的真實感?似乎不是,我想討論的是真實感嗎? 我也不確定!
我能確定的是:看完之後,一陣不舒服感催促我去思考,我無法享受地去感覺觀後感;即使我用〔繼續觀看〕來沖淡這個觀後感,不舒服感還是在的!
我不想評論,也無法去享受觀後感,我只能思考。我能思考些什麼呢?我能從什麼樣的基礎進行思考呢?我那些模糊不清但又環繞不去的印像究竟是什麼呢?
當我看到螢幕中的那個裸露的軀體,我實在嚇一跳;乾涸的軀體,眼神透漏不出一絲絲的光輝,熟練而迅速,口咬橡皮繩,緊緊地綁住,綁住那乾枯到快要碎掉的手臂。
常常,在電影中,吸毒被視覺美感化;可是在 《FIONA》中,當血液透過針頭穿過鬆弛的皮膚插進泛黃的針筒,我實在感受不到一點美感,也感受不到憤怒與狂亂;只有一個麻痺的心靈與軀體,一個活著的死亡。
雖然我無法感受藥物注入身體會有如何的感受,也不能想像身體注入藥物之後再浸入熱水,會有怎樣的催化作用。我只能說,那是一個死亡的心靈,正在麻痺一個被 稱為活著的軀體。這個正在麻痺的形象、那個已經自殺死亡的軀體、女主角即將跳樓自殺的母親;不斷將這種絕望後像死水般的沉寂,散出螢幕矇住我的呼吸。
女妓的印象,這樣子的印象,很像Egon Shielde所繪消瘦細長的裸女圖,據說那也是女妓;不同的是, Egon Shielde的女妓們在擬視著觀者而 《FIONA》的女妓們,只是在緩慢地麻痺自己,已經不管觀者了!
這樣的沉寂、這樣的麻痺,也呈現在Fiona的母親。在Fiona身上,我們還看到一點點的選擇,選擇槍殺了警察、選擇了與黑人警察私奔、選擇偷東西,這 些選擇多多少少還刺激著Fiona。對於Fiona母親,似乎只剩下對女兒的思念與懊悔,還能刺激Fiona母親對生命的感覺。
當Fiona母親和Fiona上床性愛之後,這個最後的感覺,結束了Fiona母親對生命沉寂的放縱!
Fiona母親對我產生的衝擊比Fiona大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