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 ->回到攝影家-Diane Arbus作品速速看(一)

最近Diane Arbus的傳記電影要在台灣上映了:《皮相獵影》,三月二號上映,由妮可基嫚飾演Diane Arbus
妮可基嫚的形象感覺似乎太高貴了,或許適合還在哈波雜誌擔任攝影師時期的Diane Arbus,開始轉變專注freak攝影後的Diane Arbus,就不知道適不適合由妮可基嫚詮釋了。
不過至少有了妮可基嫚的加持,台灣才會有片商願意引進,否則有多少人知道Diane Arbus呢?

從台灣相關網站上,看看對於這部電影的描述:
然而,這部電影偏離了艾柏斯的真實生活,虛構出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故事和一段感情,想像她在創作出第一張人像攝影作品之前的歲月裡,心理和情感上可能有的起伏轉變。
萊諾的靈感來源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是薛伯格和威爾森在尋找人物構想時發現的,他們覺得這個角色必須是艾柏斯可能會拍攝的對象,卻又不能是侏儒、巨人或變裝癖之類的形象,於是塑造出萊諾這個一般人眼中的「怪胎」
FROM《皮相獵影

『家庭主婦進入職場的傳奇故事』
FROM皮相獵影

顯然這部傳記電影是以虛構的故事、虛構的愛情來描述Diane Arbus專注FREAK攝影之後所產生的轉變,甚至用虛構的角色來取代FREAK這個主題的重要性。
不知道
小勞勃道尼所詮釋的萊諾,其所代表的「怪異」意義和FREAK有什麼樣的差異?這種怪異一旦有著不同的詮釋,那麼Diane Arbus的改變、Diane Arbus自殺在浴缸中,就會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雖然傳記電影不一定要忠於真實的歷史,
但是Diane Arbus這個生命的意義已經將攝影、FREAK內化在裡面,消除了這部份,所描述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Diane Arbus,那麼上面電影網頁的描述其實可以改變成:
「一個平凡家庭主婦成為哈波時尚攝影的傳奇故事。」、「在攝影認識自己的女人夾雜在丈夫與神秘鄰居之間的三角愛情習題
。」

這樣的一個Diane Arbus和從這些攝影作品所看到的Diane Arbus似乎不太一樣了。一切還是等看到電影再來下評論吧!

從攝影作品的角度來看,很明顯地,那句很有名的話:「決定的瞬間」並不適用在Diane Arbus的作品上,她的照片幾乎都不是某個事件或是某個特殊的時刻,每個照片都像是人像照片,差別在於Diane Arbus所選擇的對象主角以及這些人物的姿態。不論是著名的FREAK人物像,還是雙胞胎、三胞胎、巨人、侏儒、天體營。
Diane Arbus選擇這些人物平常的模樣,選擇這些人物怡然自得的情緒與姿態,而不是特殊的時刻或是特殊的裝飾。以下面那張裝扮者的照片為例,一般為了表達裝扮者世界的不同,或是表達裝扮者的自我,會選擇裝扮者華麗的裝扮姿態來進行人像攝影,或是在裝扮活動的高潮時刻紀錄下那瞬間。
但是
Diane Arbus卻選擇了他休息、鬆懈的當下。

這種選擇深深地呼應了那句話:
「我們接受她,她是我們中的一員」『One of us!』

 
 

 
 
 


 
 
 

->回到[※魔鬼秀]Diane Arbus

PS:
1、Valour的相簿蒐集了不少註明攝影家作品: 其中有49張黛安‧阿勃斯作品。
2、《皮相獵影》的
英文官網 :FUR A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
       台灣代理公司的部落格 :【皮相獵影
3、2007.05.19補充:
XPOWER的這篇文章,補充了很多資料喔! 值得參考看看: 皮相獵影Fur-An Imaginary Potrait of Diane Arb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