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ho - Who Are You:


The Who - Won't Get Fooled Again:


The Who - baba o'riley:


我對THE WHO的印象一直停留在《TOMMY》這張華麗的音樂劇專輯,其他專輯幾乎是沒聽過,一直到迷上《CSI》這影集,才對那嘶吼的Who、Who.........Who、Who........Who .............Are You,感到莫大的興趣;原本以為選用這首歌曲只是因為Who Are You?這句話可以呼應《CSI》裡尋找無名屍身分或是罪犯的情節;不過《CSI》系列製作人都選用THE WHO的音樂當作主題曲,想來《CSI》系列製作人是THE WHO的超級FANS,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會因為《CSI》系列再去聆聽THE WHO的音樂。

《CSI LV》的好看應該不用我再多說廢話了,我是那種愛看偵探小說卻不喜歡解謎的懶鬼,《CSI LV》這種會詳細解說HOW & WHY而且不是純畫虎爛的劇情最適合我了。相信葛瑞森的口頭禪Follow the evidence應該早就深植在所有忠心的FANS裡,即便是重視直覺的凱姨也是信奉不以;不過一個影集播到第七季,通常都會有些疲憊,即便是設計各種奇怪的案件,或是人性衝突,要嗎就是會脫離「從尋常案件當中尋找證據的蛛絲馬跡」這種風格,要嗎操作人性衝突過於撒狗血,而且也更容易讓人感到疲憊。網路上流傳的新一季 《CSI LV》第七季,其中第七集的設計,卻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AXN就快要播放了,可以稍微耐心等一下)。

啊!是的,這篇不是要談THE WHO的音樂,只是單純地感受到《CSI LV》第七季這集的變化,順便抒發一下這三首主題曲的情緒。

熟悉 《CSI LV》的人應該都知了,雖然劇中不斷強調「證據就是一切」、「跟著證據走」這種道德觀;但是如何採集、詮釋證據,還是有著濃厚的個人風格, 《CSI LV》的格人風格主要就是葛瑞森、凱撒琳這兩個LEADER的風格,一個強調合理推演,一個強調直覺(其他成員大都脫離不了這兩種風格)。這兩種風格的對比曾經是《CSI LV》第一季的次要脈絡。在這種個人風格之上,《CSI》採集證據的方法學就是蒐集證據、發展故事詮釋、再蒐集遺漏的證據。

《CSI LV》第七季第七集(呵呵!好像鐵娘子的專輯喔《Seven son of seventh son》),出現一位前來支援的他處CSI探員,這位支援探員的個人風格在葛瑞森、凱撒琳之外,形成另外一股力量。

劇情是這樣說得(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有雷」,不喜歡的不要看下去喔!)。

一個女性屍體在治安不佳的黑暗巷道垃圾桶旁被發現,雖然知道這屍體的身份,但是屍體過於乾淨,完全沒有兇手的蛛絲馬跡(是的!《CSI》系列大行其道之後,大家都在想,兇手們也在進化,以防止CSI探員的追查)。於是這位支援探員做了像是在連續殺人犯電影裡常見的推論:這兇手應該不是第一次行兇,應該經過練習。
經過交叉比對之後,找到另外兩組類似、尚未破案的案件,只是每個案件間隔幾乎是十年,也就是已經歷經20年了。在開棺驗屍之下,找到三組屍體共有的特徵:牙齒都接受治療。此時,兇手很有可能就是執業20年以上的牙醫。(當然也有可能三個是不相關的案件)
另外,這位支援探員想從棄屍位置找出相關性,經由本地探員的告知,這三個棄屍位置剛好是這20年來犯罪率較高區域的變遷。有趣的是,支援探員採用一個方法:三個棄屍位置加上牙醫診所位置,這四個點應該會處在一個螺旋線上(畫面中,探員也試用另外一個線型,只是無法將三個棄屍位置連接上),於是在符合三個棄屍位置的螺旋線上,找個三個牙醫診所,其中只有一位是執業20年以上的牙醫;當然,兇手幾乎是鎖定在這位老牙醫身上了,而那三位受害者也都曾在這診所就醫過。
雖然,最後定罪的證據依然回歸到CSI本業:DNA;不過,這中間所使用的兇手側寫、棄屍位置的數學分析等方法,在原有 《CSI LV》風格裡,形成一股奇妙的作用。讓原本對 《CSI LV》有點膩掉的我,又產生新的興趣。

2007.05.20補充,兩個現場版本:
Who Are You:


baba o'riley:


雖然有不勝唏噓的感受,但是相隔快30年還是好聽啊!
不知道我是因為THE WHO而喜歡CSI多一點,還是因為CSI喜歡THE WHO多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