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件者 2014.10.16~19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

前言

開始嘗試單車off road,就想要以bike完成北中南三個越嶺道,北部的桶后越嶺道一兩年前就已經完成,南部的浸水營越嶺道也已在今年完成,就剩下中部的能高越嶺道,等待機會啟程。
(自己完成的越嶺道相關遊記
北部桶后越嶺道:
第一次桶后越嶺第二次桶后越嶺
南部浸水營越嶺道:浸水營越嶺穿梭。)

這次能夠順順利利安安全全的完成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要感謝凱文兄帶領大家,也要感謝其他夥伴阿立、志銘、小熊一路上的幫忙,真的萬分感謝。

提醒一下,這次越嶺遊記的照片有200多張,這裡還是希望盡可能合併在一個遊記裡面並彙整相關資料,如果覺得太繁瑣,可以考慮分成多次來閱讀,
如果只是想看一下路線狀況,可以直接跳到這兩天的路線:

Day02、能高越嶺道西段:屯原登山口-天池山莊

Day03、能高越嶺道東段:天池山莊-奇萊登山口-奇萊保線所

另外將這部份資料獨立成一篇: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相關資料

第四天是最輕鬆的一天,也獨立成:Day04、奇萊山莊出發-龍澗發電廠-銅門發電廠-花蓮火車站(on road)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相關資料

登山界一直享有盛名的能高越嶺步道, 不僅僅是國家越嶺道本身,能高-安東軍縱走、入門的南華-奇萊南峰,都讓能高越嶺步道西段(屯原登山口-天池山莊)非常熱鬧,自從豪華五星級的天池山莊落成之後,每逢假日,能高越嶺步道西段上的登山客可以用絡繹不絕來形容了。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讓人熟知的莫過於電影《賽德克巴萊》所提到的「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發生地點,是在目前萬大電廠第二辦公室所在地,但是日軍反擊賽德克族馬赫坡社的地點,就在廬山溫泉區旁的馬赫坡:

不過,1930年霧社事件這個著名歷史事件是發生在屯原登山口下方的廬山溫泉區,屯原登山口的部落,在當時是和賽德克族敵對的部落,目前的歷史是說,屯原部落協助日軍攻擊賽德克族。

A、以歷史演進來說,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是建立在能高越嶺古道的基礎:
維基百科上的註解,能高越嶺古道過去是泰雅族古道,從南投霧社橫越中央山脈到達花蓮吉安, 日據時代,1914年「太魯閣族抗日戰役」之後,日本殖民政府於1917年依著這泰雅族古道建立能高越嶺警備道路,一開始的能高越嶺警備道路東段,叫做「初音奇萊橫斷道路」,後來因為這「初音奇萊橫斷道路」海拔太高,常常終年積雪,因而另外修築目前的能高越嶺道,建立幾處駐在所配置警力,包括屯原駐在所、尾上駐在所(今雲海保線所)、富士見駐在所、能高駐在所(今天池山莊)、東能高駐在所(今檜林保線所)、 邊駐在所(今磐石保線所)。
日據時代曾經計劃沿著這能高越嶺警備道路,建立電力輸送線,將台灣東部電力送往西部,不過,後來因為太平洋戰爭而未能執行。
能高保線道:到了國民政府時代,1950年,美國資助臺灣電力公司沿著能高越嶺古道建立電力東西輸送線,將龍澗水力發電廠的電力送往萬大電廠。所以這條能高古道又稱作能高保線道,而過去的駐在所,也改成現在的保線所:雲海保線所、檜林保線所、磐石保線所。
1970~80年,台灣省公路局計劃建立中部橫貫公路,三條路線候選:霧社銅門線(台14)、水里鳳林線(台16)、嘉義玉里線。其中霧社銅門線(台14)就是現在的能高越嶺國家步道,後來是因為環境保護問題而作罷。
這步道上的說明牌,簡約了描述當年原住民對抗日本事件。(見遊記末的參考資料)


B、以路線來說:
能高保線道,實際大約有70公里:屯原(西段登山口)-尾上(富士見駐在所、已廢除)-雲海保線所(新尾上駐在所)-松原駐在所(已廢除)-天池山莊(能高駐在所)-能高鞍部(光被八表碑)-檜林保線所(東能高駐在所)-五甲崩山-奇萊壩(東段登山口)-奇萊山莊-天長橋-天長隧道-磐石保線所-吹上隧道-龍澗-見返隧道(萬代峽)-清水溪-銅門-仁壽(接台九丙線)。

而能高越嶺國家步道則是其中的27公里:屯原(西段登山口)→(4K)→尾上口登山口(富士見駐在所、已廢除)→(0.2K)→雲海保線所→松原駐在所(已廢除)(8.8K)→天池山莊→(2K)→能高鞍部(光被八表碑)→(2.5K)→檜林吊橋→(2.5K)→檜林保線所→五甲崩山(6K)→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

這27公里的能高越嶺國家步道大致等分成東西兩段:
西段:屯原(西段登山口)→(4.5K)→雲海保線所→(8.8K)→天池山莊
東段:天池山莊→(2K)→能高鞍部(光被八表碑)→(5K)→檜林保線所→五甲崩山(6K)→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

兩邊距離雖然一樣,但是高度差異差很多,所以東段比較陡峭,加上坍方發生次數高,修復慢,整體路況比西段差很多。

東西兩段,大致西段可以以雲海保線所、東段以檜林保線所當作中繼站,一路上即使中間有保線道的小叉路,都有路牌與K數標誌,所以這27K的能高越嶺國家步道,不至於迷路。
反而是奇萊登山口-奇萊保線所之間,沒有路標,也有些叉路,比較容易迷路。


所以整體路線大致分為三段路線:
1、屯原登山口-天池山莊:13公里。


2、「天池山莊-奇萊登山口:13公里」+「奇萊登山口-奇萊保線所:大約5公里的寬闊平緩泥路林道」。


3、奇萊山莊→(5K)→天長隧道→(9k)→磐石保線所-龍澗-銅門:則是接近40公里的柏油路面。

所以,若是步行走能高越嶺國家步道,通常都會在奇萊保線所接駁,汽車送至花蓮,省去40公里的柏油路面。
(這張在網路搜尋到的等高線圖非常詳盡,幫助很大,需要的朋友可以列印帶在身上作為安全,若有侵權問題,還請告知)


C、以高度來說:
屯原登山口:海拔約2000m→(4.5K)→雲海保線所:海拔約2360m→(8.8K)→天池山莊:海拔約2860m→(2K)→能高鞍部(光被八表碑):海拔約2800m→(5K)→檜林保線所:海拔約2098m→(6K)→奇萊登山口:海拔約1580m→(5K)→奇萊保線所1360m。
步道上這張圖表很清楚:


D、這次的行程,在時間上的安排:
Day01、下午臺北出發,租九巴駛往南投,晚上住在廬山溫泉區的夏都飯店
Day02、早上屯原登山口出發,越過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西段,晚上住在天池山莊
Day03、早上天池山莊出發,越過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東段,晚上住在奇萊山莊
Day04、早上奇萊山莊出發,經過龍澗發電廠,銅門發電廠,到達花蓮車站,坐兩鐵列車回到臺北。


E、以生態林相來說:
這步道上說明牌詳細的標示了樹種、海拔的關係,東西段明顯的不太一樣,說明牌的高度註解,
西段:
1400m~2400m:樟木、櫟木為主。(原來櫟木英文是OAK,就是以前聽到的橡木。)
1800m~2500m:檜木。
2300m~2800m:鐵杉(零星的雲杉、冷杉)
2800m~3300m:玉山箭竹草原。
東段:
2800m~3300m:玉山箭竹草原。
2400m~2800m:冷杉。
2000m~2400m:檜木林帶(紅檜、台灣扁柏(黃檜))、紅葉林帶(台灣紅榨槭)。
1500m~2000m:櫟木。

會造成如此差異的原因,是降雨量,能高越嶺步道東段的濕氣明顯比西段潮濕,
因為我們只能在越嶺步道上觀察,接近天池山莊的時候,就會發現大量的鐵杉,合歡溪步道的鐵杉分佈,要比能高步道稍低一些。
能高步道西段,比較乾燥,不太適合紅檜、黃檜(台灣扁柏)生長,所以我們到東段才會看到,也許在西段某些水汽足夠的地方,會看到檜木林,不過,步道附近,只有看到很像肖楠的小型樹,也無法肯定是肖楠還是紅檜?
光被八表附近,由於北降現象,大部分是芒草、箭竹(和陽明山擎天崗很像),要過了檜林保線所,水氣夠,才會看到檜木林。
(關於針葉林的分辨,這裡彙整至另外一篇:山林巧遇針葉木彙整集-台灣針葉木分辨持續學習中

至於動物昆蟲生態,這次的注意都被針葉林吸引過去,就沒有太專心去觀察,所以獲得感想非常少,幾乎是空白的。

F、以路況來說,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東西段都有不少的坍方段落,西段有兩大段坍方,東段有三大段坍方段落,
只是能高越嶺道西段是熱門的能高-安東軍、南華-奇萊南峰的登山路段,再加上建設完工沒一兩年的豪華天池山莊,所以能高越嶺道西段的兩大段坍方(屯原登山口之後、雲海保線所之後),修復速度很快。
至於能高越嶺道東段三大段坍方(檜林保線所之前一段,之後兩大段)主要是提供台電維修電塔之用,雖然還是會修復東段這些坍方,只是修復速度上比起西段要慢了許多。
以凱文兄連續兩年來能高越嶺道的經驗感想,東段坍方新增的速度要比坍方修復的速度快上許多,所以今年能高越嶺道東段新增了不少小型坍方。

另外,出發前一兩個月,天長隧道坍方,本來以為需要高繞或是低切,沒有想到到了奇萊保線所,就聽台電工作人員提到天長隧道已經搶通,高底盤汽車都可以慢慢通過,更不用說用bike通過了。


G、以安全性來說,
能高越嶺道西段其實算蠻安全的,路頗寬敞,也算平整,如果經過高繞段,有懼高心理障礙,牽車通過即可。
為了不打擾登山客,我們是一看到登山客就以牽車通過,反正一路上坡到天池山莊,牽車、騎車也差不了多少時間。而且,沿路遇到的登山客,都非常客氣,不會認為這步道是他們專屬的。
反倒是能高越嶺道東段的路況比較不明顯,有些路段被雨沖刷出很多的深凹槽,有些路段有剛剛割下的芒草,有些路段則是厚厚的濕落葉,所以很多地方不太確定這些落葉之下到底是什麼路況,加上時間很緊迫,要在天黑前走出東段奇萊登山口,沒有時間反反復復勘察路況再騎車,我們反而牽車、匆忙趕路居多。

因此計劃帶著單車,主要目的是在東段奇萊登山口之後,一路騎到奇萊保線所,隔天再騎到花蓮。

這裡還是要提醒一下,off road騎車,尤其緩下坡,為了安全,有些調整是和on road上坡完全相反的,
首先坐墊一定要降低(讓兩腳很穩的踏到地面),而不是像on road那樣拉高坐墊來增加踩踏效率;
第二,胎寬一點(像是2.0吋的胎)、胎壓低一點、要用巧克力胎不要用防刺胎,這三項調整可以讓胎面緊抓地面,增加穩定性,遇到碎石子多的路段,也不會被小石子影響滑胎,就算不穩,也可以馬上用雙腳站穩地面;(胎寬、胎壓低、顆粒胎面這三項和on road設定完全相反)
最後,就是在落石比較多的區域不要暫留太久拍照,就算是步行,也是一樣的。

 

計劃


出發前,查了一下南華山、奇萊南峰這兩顆百岳的高度距離:
天池山莊(標高2860m)→(3K、爬升500m)→奇萊南峰(標高3368m)
天池山莊(標高2860m)→(2.8K、爬升320m)→南華山(標高3184m)

本來曾經期待第一天到達天池山莊之後,若時間來得及,可以攻一座百岳:南華山,
隔天早上凌晨起床攻奇萊南峰。

不過,第一天,我們到達天池山莊的時間,比預計晚了兩個小時,三點才到達天池山莊,擔心天黑,就放棄去南華山,隔天也擔心要保留體力去克服三個坍方段落,所以隔天也放棄奇萊南峰,這次就專心走能高越嶺道。


啟程準備


乍看這些裝備,實在不像去騎車,反而比較像是去爬百岳啊!!!
這趟旅程,最高點是在天池山莊,海拔2860m,還不到3000m,但是還是預防萬一,帶了保暖、防雨衣物,
事後檢討,在保暖、防雨措施方面,天池山莊那一晚的確需要保暖措施,
能高越嶺東段整段在霧雨的潮濕環境下,而且也遇到些下雨時刻。

照明燈光方面,雖然帶了登山頭燈,但是對於騎車行進的需要有點不足,尤其出了能高東段的奇萊登山口,已經完全天黑,而且第三天奇萊保線所之後,經過12個隧道,有不少隧道長度過長,中間有完全漆黑的路段,幸虧志銘帶了強悍的雙車燈,我們才安全通過。
(這張是志銘所拍照雙車燈的亮度,幫助非常大,感謝志銘)


無線電方面,因為我們人數只有五人,只需要兩組無線電就足夠,帶隊、壓隊各一組,這在能高越嶺東段路程掌控上,幫助很大。

在爐火糧食方面,因為只有天池山莊住宿當天晚餐、隔天出發的早餐,兩套餐食會在天池山莊搭伙食,其他時間都需要自己準備糧食,計有:Day02能高越嶺西段的中餐、Day03能高越嶺東段的中餐晚餐、Day04出銅門的早餐中餐,總共三套中餐、一套晚餐、一套早餐。
這五套餐點,究竟要開伙還是以乾糧準備?就要看時間的計劃安排,
開火煮食勢必會比較花時間,攜帶的物品也比較多,優點是可以吃到熱食,幫助恢復消耗過大的體力。
我們的時間安排算是比較鬆,以欣賞沿路風光為主,目標不在於快速前進,所以公糧、爐火就帶得比較多一點。(因此背包重量也重一點)
感謝凱文這次幫忙準備了相當豪華的公糧,在奇萊保線所那一晚晚餐,幫助大家恢復了跨越能高越嶺東段三大坍方段的辛勞。

單車方面,其實XC或是單避震登山車也足夠了,因為能高越嶺西段都在爬坡不回程,而且遇到登山客也以牽車通過為主,而能高越嶺東段,因為落葉甚厚路況不明,也以牽車為主,尤其五甲崩山高繞段,不斷地扛車,所以比較適合輕的登山車,不需要太重的AM車。

這次,自己嘗試試驗不吃高山藥,看看是否還是會有高山反應,結果在天池山莊那一個晚上,還是有些微的頭緊繃(還不至於到痛的程度)、有些許反胃,這些非常輕微的高山症狀,幸虧後來沒有上南華山、奇萊南峰,要不然高山反應症狀應該更嚴重,下次還是準備高山藥,比較安全。

Day01、汽車前往廬山溫泉區


凱文安排了T4九人巴運載五人+五單車,先前往廬山溫泉區,真訝異T4可以裝得下這樣多單車。


在臺北、桃園三處一路匯合我們五人之後,就直接往廬山前進,半途在南投這家內巷瓮缸雞晚餐,不過,大家還沒有開始消耗大量體力,明顯的食量還沒有爆發出來,哈哈。


(From志銘的照片)在霧社警察局辦理入山手續,這次入山手續、住宿、交通安排都要感謝凱文費心處理。


(From志銘的照片)感謝凱文張羅訂廬山溫泉區的夏都飯店,我們到達時間還蠻早的,安頓好行李之後,還出去散步看一下廬山溫泉區,不過就如大家所說,廬山溫泉區的盛況已經被清境農場所取代,這裡沒落的感覺很濃厚,看到一些荒廢的溫泉旅館。


這一晚週四,夏都飯店入住的旅客不多,所以飯店幫我們升級了房間,頗為寬敞,很舒服。只是明天要奮戰了,無法好好享受溫泉。

Day02、能高越嶺道西段:屯原登山口-天池山莊

今天的行程很單純,就是能高越嶺道西段:屯原登山口-天池山莊:13公里。

13公里路段可以雲海保線所作為中繼站指標:
屯原登山口:海拔約2000m→(4.5K)→
雲海保線所:海拔約2360m→(8.8K)→
天池山莊:海拔約2860m。

總共13.3K,爬升860m,算是緩和的路段。

這段路有三個坍方區(一個在屯原登山口前0.7K附近,兩個在雲海保線所-天池山莊之間的5K、10K),不過整修的很好,非常容易通過。
能高越嶺道西段其他路段更是五星級的舒適林道,我們刻意拉開和其他登山客距離(有時候慢一點讓他們先走,他們休息的時候,我們就快一點前進),所以一路上保持我們獨行的空間,一路上的叉路不多,也都有指示牌,完全不會有迷路的可能性。
這是第一天能高越嶺道西段的軌跡、照片位置:

 

 

2014.10.17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西段:屯原登山口-天池山莊

 


EveryTrail - Find hiking trails in California and beyond




屯原登山口(海拔約2000m)


能高越嶺道西段不愧是熱門的路線,週五已經出現許多登山客,
我們從屯原登山口出發的時間是上午07:46,並不算太早,屯原登山口已經停滿登山客的接駁車,我們在準備單車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不少登山客往能高越嶺西段出發。

屯原登山口最近的住宿區就是廬山溫泉區,除非自己帶帳篷在屯原登山口扎營,否則就只能住在廬山溫泉區。
從廬山溫泉區到達屯原登山口的路線很單純,就是台14走到底,一路柏油鋪面,這段路總共16公里,爬昇約750m(廬山溫泉區1250m-屯原登山口2000m),所以不建議從廬山溫泉區開始騎車到屯原登山口,這樣會耗費大量時間在這16公里on Road上,勢必會耽誤到從屯原登山口出發的時間。


能高越嶺道西段第一個坍方處(0.7k)


從屯原登山口一出發,就遇到第一個坍方處,整修得非常寬敞平整,這明顯是方便運送物質用的路面,只是為了登山,不會修整得這樣好。


真是佩服這些工作人員,能高越嶺道西段地基這樣鬆得路況,速可達也可以騎得上來!


能高步道好熱門,眺望左下屯原登山口,還有許多登山客要上山!
這裡的地形很脆弱,也沒有多少樹可以抓緊碎石,所以只要遇到地震、下雨,這裡就常常落石不斷,因而暫時封閉能高越嶺西段。
雖然這段路面整修的很好,不過還是快速通過,以免遇上偶而掉落的石頭。


通過坍方處之後,就是非常舒適寬敞的林道,這林道還真是寬啊!


沿路上重要的據點,就會有這些說明牌,當時吸引我注意的是右邊這「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不過,上面只注明了範圍,倒是沒有解釋有什麼重要野生動物。


這天天氣非常好,也由於超過2000m,所以一點也不悶熱,是非常舒服的騎乘環境,難怪有車友喜歡能高越嶺道西段,回程13公里的下滑,一定很過癮。

生態辨認區:針葉一

本來以為是柳杉,不過細細看葉脈之後,覺得更像台灣杉

能高越嶺道上,很快就看到的杉木,此時海拔不高,約2000m出頭。
就樹幹來說,算是筆直,樹幹稍纖細,應該還是年輕的柳杉(不過細細看葉脈之後,覺得更像台灣杉)。


葉子本身是針刺狀,在葉枝上的分佈,是360度螺旋分佈出去,而且針刺葉脈短,葉枝向下垂掛模樣。(這針刺長度要比柳杉長些,比較像台灣杉)


雖然這說明牌提示了些可以觀賞的鳥類,不過一路上都沒有遇見這些鳥類,有可能自己尚不熟悉鳥類叫聲,也有可能今天登山客絡繹不絕,鳥類早就躲起來了。


這一小段木棧道修整得很漂亮,石壁、木棧道、樹叢搭配隅隅前行的登山客,還蠻有高山味道。
這是前面看到登山口的兩批登山客,已經追趕上來,速度真是快。


能高國家步道西段,路況非常好,以登山來說,就是13公里爬升1000公尺的好走上坡。

馬海僕富士山眺望點


馬海僕富士山就是霧社事件,賽德克族自殺的地點,高度2617m。
這說明牌註明可以眺望的地方。


中間那座山就是馬海僕富士山,我們站立眺望點的高度應該很接近相類似高度了。

 

 

 

 

 

生態辨認區:針葉二

台灣鐵杉

沒多久,還沒有到雲海保線所,就在能高越嶺道西段路旁看到這些矮小杉木,很像人工種植,光是看樹幹模樣,我自己還不太會分辨這是什麼杉木?雖然知道和柳杉不一樣,但是還是不清楚這小杉木的本名。
 


自從細細品味鎮西堡的紅檜林之後,開始對針葉林的分辨產生興趣。
台灣針葉木種類不多,希望慢慢可以快速地分辨出來這些針葉林種。


這些矮小杉木,就在能高越嶺道西段路旁,還好樹不是很高大,可以近拍到葉子形狀和分佈。

這地點高度海拔不高,大約2000m出頭一點點,所以可以去掉玉山圓柏、台灣冷杉。
葉子形狀可以刪掉台灣扁柏、紅檜、台灣肖楠、五葉松、華山松、二葉松。

這樣的海拔當然有可能是人工柳杉,
不過,細看這葉脈,是向四周平鋪出去,不像柳杉那樣垂掛,葉子的分佈,是從葉枝向兩側互生平伸出去,(互生,是說葉枝兩側葉子不會再相對稱的點,而是交錯),
再更細看葉子形狀,末梢是圓弧狀,分佈方式比較扁平,不會像柳杉那樣針刺狀,
從枝葉的仰角、葉子在葉脈的分佈、葉子本身的形狀,這都不是柳杉,更可以進一步去掉巒大杉、台灣杉、台灣雲杉
比較有可能的樹種是台灣鐵杉、台灣紅豆杉,其中台灣紅豆杉葉子末梢比較尖一點。

這可能是非常幼小的台灣鐵杉

已廢棄的富士見駐在所


能高越嶺道西段沿路叉路不多,而且都有明顯的指示牌,迷路可能性很低。
4.1K尾上山登山口(標高2350m),應該就是已經廢棄的富士見駐在所所在,只是沒有遺址可供確認位置。
尾上山標高2680m,1.7k爬升330m,不算太陡峭,只是好像很少人專程來爬這座尾上山,網路資料不多。
這裡距離4.5k的雲海保線所(標高2360m)很近,高度也接近,過了吊橋,很快就會看到雲海保線所。


帶隊的凱文在這裡等大家彙集,剛好方便幫夥伴拍照一下!!


年輕有活力的小熊!


志銘,這次還好有他的超亮車燈!


阿立!能高越嶺道東段坍方扛車段仰賴阿立幫忙不少。


這時候又遇到幾輛野狼,這應該是天池廚房的工作人員,我們還遇到代理莊主停下梢稍問候了一下我們的行程。哈哈


雲海保線所前的土地公廟,這裡是祂管轄的,上山祭拜一下土地公廟,已經成為基本的禮貌。
據聞,這土地公廟原本供奉在天池山莊,舊天池山莊燒掉之後,就移到這裡,見:能高古道尾上登山口至雲海保線所

雲海保線所(新尾上駐在所、4.5K、海拔約2360m)


過了土地公廟,很快就到了雲海保線所!
這雲海保線所,在1930年霧社事件之後,就是「新尾上駐在所」(舊尾上駐在所在6.5K位置,見:能高古道尾上登山口至雲海保線所
(網路資料:「在霧社事件中它在「尾上駐在所」上方,「尾上駐在所」遭莫那魯道率眾所焚毀後,再重新建置」來自「穿越時空的步道」)

台電的雲海保線所高度牌,這裡也是登山客中途休息的據點,很可惜不能進入保線所裡面參觀。

 

西段幾個重要點會有這樣牌子說明到達哪裡了,不過東段就沒有注意到是否還有這樣的說明牌。


這說明排提示幾個可以眺望的山頭,不過,我的心思好像都被雲海保線所前幾顆針葉林所吸引過去。


哈哈,小熊看到這電話訊號牌,就很興奮的過去播電話出去看看,能高越嶺道尚有不少地方有這樣的電話訊號牌。

生態辨認區:針葉三

台灣雲杉

第三種針葉樹, 雲海保線所前院周遭有好幾顆針葉林,一開始被這小顆卻針葉繁茂的針葉所吸引。
這針葉樹非常小顆,比人高不了多少,也許200cm高一點點,主幹很細小,但是葉脈很長,這樣的長度不似柳杉那樣會垂掛,反而是高昂的迎向陽光。


近看台灣雲杉的葉脈,張牙舞爪的像八爪魚一般向外伸張,主枝幹還很纖細,應該是年幼的台灣雲杉。
仔細看葉子本身,和柳杉很像,是針刺狀,而且沿著葉脈360度環繞,不像前一兩種,是扁平分佈。只是,這針刺狀葉,比柳杉要長很多。


再更細拍一些,台灣雲杉這些細長的針刺葉,是互生圍繞在葉枝上,不是扁平狀互生。


旁邊這顆更加矮小的針葉,形狀和台灣雲杉頗接近,可能是才十多年的年輕台灣雲杉。

生態辨認區:針葉四

柳杉(本來以為是台灣杉,經網友提出修正,應該是柳杉)

第四種針葉樹,位置也是在雲海保線所前,非常高大,從單車當比例尺可以看得出來。
樹幹直徑相當寬廣,尤其根部向外盤踞的模樣,很像紅檜,和一般常見的柳杉、鐵杉、冷杉都不太一樣。
根據針葉形狀,這應該是柳杉(本來以為是台灣杉,經網友提出修正,應該是柳杉)。


細看葉子形狀,針刺狀,但是這針刺模樣,不若第三種台灣雲杉那樣細長,
針葉比較接近針錐形,就是針刺底部較為厚廣,針刺長度也較短,密密麻麻的360度環繞在葉枝上。

生態辨認區:針葉五

台灣肖楠

離開雲海保線所之後,在路旁發現一整排,年紀輕輕的肖楠木隧道!舒服的推車路段。


若只是細看葉子,還是不太會分這是肖楠?還是紅檜?黃檜,看起來像是台灣肖楠。


往天池山莊前進中。
這裡的叉路,右邊是舊路,因為坍方,所以由左邊高繞過去,這些小型高繞的爬升,就無法從起點-終點的落差來判斷。


這高繞路段,圍繞著二葉松,有穿梭的感覺。


高繞之後,很快就看到前方大坍方區,這裡還保有一些二葉松,真是堅強的生命力。

西段路況非常好,機車都啪啪造,要小心的是落石,
對於登山客、單車來說,落石危險度是一樣的。
雖然不太了解當時的摔落是如何發生的,不過,搞不清楚原因就禁止其中一項,只是偏見的結果。
另外,這裡要說明一下,其這樣的路況,單車設定不能和公路騎乘一樣,尤其是坐墊,就算是爬坡,也不能拉高到公路騎乘一般的高,要雙腳可以落地的高度。
另外,車架小一點,比較好應變路況變化。這不是個人騎乘喜好問題,是基於應變反應的安全考量。

能高越嶺道西段第二個坍方處(5k)


遠眺這段路,看起來有點危險,可是走在上面,才知道路面很寬、平整,還是多注意上方的落石,
自己懼高,所以這樣懸空感重的地方,我是無法騎車,只能慢慢牽車。


對地質還不熟悉,這是頁岩地質,對嗎?
這樣的地質,大概連樹都抓不住,遠眺這附近的山,好多這樣的崩坍。


能高國家步道西段5K。
越過5K崩坍處,回首望過去,範圍還真是大,崩坍當年,應該是整個走山了。
這裡常常坍方,但是也是最優先修復的地方,畢竟豪華的天池山莊需要將這坍方搶通。


能高越嶺道5K里程牌,這一段是靠近天池山莊這一端。


越過5K坍方處,又回到二葉松林徑的舒適環境。


雖然二葉松是中低海拔常見的針葉木,不過,其枝幹神態仍有其魅力。


這段二葉松小徑,二葉松都還很幼小,不知道是不是人工種植的??


今天的陽光好棒,第一天騎乘就享受這樣好的天氣,真是太棒了,凱文帶隊,在這杉木下等我們一起匯合!


長萼瞿麥,在「2014.07.19 新光部落新光國小森林教室教學日大團拜」這篇有提到分辨方式!


偶遇的小叉路,應該也是保線用途的小路。


拍照時站的地方就是叉路「乙線87」,不知道是什麼道路編號?
單車位置就是天池山莊方向,反正走路徑大的就對了,不會迷路。


這木炭窯遺址不知道是不是已廢棄的松原駐在所所在地??看路程位置也很接近8K了!


會拍這張,是因為這樹葉看起來很像山毛櫸,可是無法確認,所以拍張照片存證一下。
(備註:這可能是青剛櫟)


終於遇到比較巨大的鐵杉群,此時這高度海拔的鐵杉,尚且無法雄踞一方,必須和其他樹種混居,但是在樹梢之間,可以稍微瞧見鐵杉向外伸展倨傲的姿態。鐵杉喜歡定居在峭壁石頭裂縫之中,在這樣險峻的地方,沒有其他樹種與它爭奪地盤,更顯出鐵山孤傲的性格。



鐵杉的針葉形狀,像槳葉般末梢圓弧狀,針葉在葉枝上,360度環繞互生。


接近10K崩壁,路旁出現得鐵杉部落,數量越來越密集,能夠牽著車如此貼近鐵杉群,大概也只有合歡溪步道和能高國家步道西段了。

生態辨認區:針葉六

五葉松

五葉松的特徵,就如這說明牌寫的,五針一束,是非常明顯的特徵。


在鐵杉出現的海拔以下,最先看到的針葉林通常是二葉松。
能夠看到稀有的五葉松,真是非常高興。


細細看松葉的分佈,可以看到五針一束!


在鐵杉、二葉松包覆下,推著車慢步在越嶺道上,很是愜意。
(其實這時候有點喘了,因為海拔高,氧氣好少啊,哈哈)


遠方是10K附近的崩壁,這個崩壁時間比較久遠,上面已經鋪好木棧道,崩壁上,樹木們漸漸回來。
本來以為眼前這顆這也是五葉松,遠遠看好像啊!


近看,細看松葉,才知道這是常見的二葉松。


往前推進,看到另外一顆更為接近的鐵杉,可以拍到更細的針葉,和第一種非常接近,應該就是鐵杉。


這說明排在雪山上也看到,這玉山假沙梨的果實,好像是高山鳥類的主食之一。

能高越嶺道西段第三個坍方處(10k)


終於走到10K崩壁,這木棧道很寬敞,幾乎是為了機車可以進出,
崩壁上下的樹木漸漸恢復生機,不過這樣裸露的地形,落石機率還是很高,快快通過比較好。


通過之後,回首看10K崩壁,可以看到路面累積不少落石,崩壁上還有過去的鐵杉白木。
這時候,已經下午兩點,離天池山莊,還有3公里,時間有點延誤,似乎邊走邊玩的太多了。
不過,第一次來,快快走完,對我自己來說,實在太可惜了。


路旁一個小瀑布,本來以為就是三疊瀑,但是後來遇到的能高瀑布,那才是三疊瀑。


這路旁鐵杉的說明牌,比較了冷杉、鐵杉毬果的差異,如果針葉木過於高大,無法看到葉脈,就可以由掉落地上的毬果來判斷,不過,可以看到樹梢上的毬果,可以更容易判斷。

就像這說明牌提到,鐵杉分佈2100m~3000m海拔,屯原登山口,就已經2000m之上,所以那一排年輕的杉木,非常有可能是鐵杉。


如同前面一出發所拍到的針葉,鐵杉末梢圓弧槳狀特徵。


往上透著光,看著鐵杉一排又一排的針葉,好似身上披著羽毛,和遠眺時雄踞一方的傲姿,有著不同的纖細感。


取代二葉松,這裡已經成為年幼鐵杉小徑,味道又有所不同。


這山頭說明牌標示四座超過3000m的山頭:
能高主山:3262m。
能高南峰:3349m。(比主山還高)
卡賀爾山:3105m。
鳥嘴尖山:3087m。
但是這四座山頭只有能高主山、能高南峰列入百岳。
能高主山、能高南峰是能高-安東軍縱走的前兩座百岳。


到達天池山莊前的一路上,都會看到這兩座:能高主峰、卡賀爾山,時而看到雲霧爬上山巔嬉戲。


小熊想要和能高主山、卡賀爾山這兩座高山合影,不過一直大逆光,有點難拍啊!


陽光下,雖然反差大,但至少看得清楚了,哈哈。


越接近天池山莊,鐵杉姿態越像合歡溪步道那樣高昂。


終於看到山坳對面的天池山莊了,最後這兩公里前進速度好慢。


中間還會經過兩個簡易吊橋!


天池山莊前,鐵杉遠眺著能高主峰一瀉而下的雲瀑!


這個弔橋橫跨的就是能高瀑布下游,google地圖上有一條叉路可以上奇萊主山南峰,可是當時沒有注意有沒有這條叉路。

能高瀑布(三疊瀑布、12K


能高瀑布一般稱作三疊瀑布,可惜這天水量小,看不太出來三疊的層次。


努力仰角拍照,沒有大水量實在無法襯托三疊瀑布的高度、氣勢。


一過了能高瀑布,很快就會看到天池山莊的指示牌,這裡是天池-奇萊南峰叉路,往右是天池山莊,左邊就是往(1K)-天池-(2K)-奇萊南峰。


天池山莊在山腰處,比剛剛的叉路還要低一些。
這天雖然空氣冷颼颼,不過有美麗的陽光,好溫暖。

天池山莊(天池保線所、能高駐在所、高度2860m、13K)


終於見到傳說中五星級豪華天池山莊!!!

天池山莊(網路申請抽籤事項,請見南投林管處天池山莊網站
需要帳篷、睡袋、伙食,請洽天池廚房(0985908383、LINE(ID:0985908383)黃小姐):天池廚方FB粉絲頁

 

 

 


這說明牌大致說明天池山莊的演變過程,在天池山莊官方網站也可以看到這個資料:
1914年太魯閣事件之後,日本政府建立能高警備道,並於1918年在目前天池山莊位置建築「能高檜木御殿」。

1930年霧社事件,「能高檜木御殿」燒燬,1931年重新建築能高駐在所。

國民政府之後,能高駐在所改成天池保線所,天池保線所1986年燒燬,1993年重建天池山莊。

2011年,再度重建成目前的豪華山莊。


天池山莊同時為台電天池保線所,這裡有雲海保線所一樣表示高度的石牌。
前方的路,就是剛剛從能高瀑布下來的路。


我們到達這裡的時間很晚,大約三點多,比預計的晚了一個多小時,
其實從屯原登山口上來天池山莊的13公里,路程非常好走,
只是,最後四公里走得好慢,只好安慰自己,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所以速度慢,
一到天池山莊,外面已經排列了許多大背包,可能是輕裝去走光被八表或是趁天氣大好,攻南華山。
天池山莊不愧是五星級,登山鞋不能走進去,要換穿裡面的室內鞋。所以外面排列一整排的登山鞋。

天池山莊露營區


雖然官網說房間已經額滿,不過,晚上看到有不少空房間,不知道是不是預定卻沒有來?
天池山莊前院下方的露營區也只有一個帳篷,露營區,這位置也是要登記繳費的。

天池山莊廁所。
是不是五星級,看看這廁所就知道了,這應該是最乾淨的高山山莊廁所,
上次桃山山屋的廁所,是生物化肥廁所,只是微生物的速度很慢就是了,
除了這大廁所,山莊邊還有一個小型廁所,半夜不想頂著冷風,可以直接從大廳到小廁所。當然,這裡的水一樣是蒐集雨水、能高溪山泉累積,
電是蓄電,所以半夜會管制電力,需要自己帶頭燈照明,水也要節省點,以免用完。
這是志銘拍的照片,豪華挑高四人通鋪房間,這次的旅程住的方間都超乎想像的舒適。


天池廚房晚餐

天池廚房buffet,海拔接近3000m,喝上熱熱的湯,真的很舒服,可惜那鍋飯沒有煮透,硬硬的,還好,光是喝湯,我就心滿意足了。
天池山莊不能自行開火煮食,所以大家都是繳費搭天池廚房的晚餐、攻頂餐、早餐。
(只是晚上,大廳還是有人煮茶聊天,哈哈)

需要帳篷、睡袋、伙食,請洽天池廚房(0985908383、LINE(ID:0985908383)黃小姐):天池廚方FB粉絲頁


天池山莊大廳頗大,今天週五還是有不少登山客入住,
五個菜色也算是豪華了,不會很油膩、太鹹,算是好入口的餐點。之前到3000m海拔,胃口就變得很差,今天還是吃得不多,都在喝熱湯。


拍這照片的時候,才七點多,遠方的山有煮著熱茶,聊著牆壁上掛著的能高安東軍地圖。
很多人因為隔天攻頂,需要兩三點就起床,所以早早就先休息了,大廳空蕩蕩的,
因為擔心隔天需要大量體力來通過崩壁,所以我們就放棄攻頂計劃,但是也不敢太早睡,免得很早就起床。這次沒有吃高山藥,雖然沒有超過3000m,可是還是會有點頭疼、吃不太下、失眠。下次還是要吃高山藥了。

天池山莊銀河


晚上七點多,夥伴通知山莊外面銀河非常漂亮,因為自己從來沒有拍過銀河,想來試著練習看看,
運氣非常好的,剛好有位達人專程來天池山莊拍攝銀河,當場教我們一些數據設定,
(他不上南華、奇萊南峰,只待在天池山莊拍攝銀河)
例如,ISO拉到3200,或是6400,光圈開到最大f2.8,銳利度、反差開到最大,(不知為何要用風景模式?)
鎢絲燈WB設定,曝光約30秒,還有ISO要調到3200或是6400,所以另外需要降噪,只是「降噪」的設定,我只聽到:風景模式的降噪,有點聽不太懂。
果然,很快就接近成功,雖然躁值還是很高,不過,曝光很接近,已經很感激不盡了。
真的很感謝這位達人不藏私地提供設定數據。
達人提醒我們天池山莊的位置,銀河大約八點多就會另外一個方向,會被山擋住,所以想要在天池山莊拍攝銀河要在八點以前,
八點以後,就要拍攝不同的星體主題了。


試著不切換到鎢絲燈WB,色溫就偏黃了!
黃黃的,看來起來好像會有外星人入侵喔,肉眼看到的,好像還是白色偏藍居多一點點,白色偏藍也比較壯觀漂亮點。



Day03、能高越嶺道東段:天池山莊-奇萊登山口-奇萊保線所

能高越嶺道東段:
天池山莊2860m→(2K)→能高鞍部(光被八表碑)2800m→(2.5K)→檜林吊橋→(2.5K)→檜林保線所2098m→(4K)→五甲崩山高繞往上爬升200m→(2K)→奇萊壩(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1900m。
再加上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5K)→奇萊保線所(奇萊山莊)1373m。
今天約18K路程,要面對的難關有四個:三處崩壁區、五甲崩山高繞段。
我們在三個崩壁區耗費許多時間,出了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都已經17:30快要天黑了。

 

 

這是第二天能高越嶺道東段(天池山莊→奇萊山莊)的軌跡:

 

2014.10.18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東段:天池山莊-光被八表-奇萊保線所

(點選:可以下載軌跡照片文件,用Google Earth軟體觀看


EveryTrail - Find trail maps for California and beyond



以天氣狀況來說,在東段的這一天,幾乎都籠罩在霧氣裡面,迎面而來的是霧雨,非常潮濕,偶有陣雨,但不久,所以還不至於太過難行。
相較于西段,能高越嶺道東段要困難危險許多,可以粗分為幾段:
1、天池山莊2860m→(2K)→光被八表碑2800m:
        這段2公里應該是今天最好走的一段。
2、光被八表碑2800m→(2.5K)→檜林吊橋→(2.5K)→檜林保線所2098m:
        這5公里的路,上檜林吊橋前2.5K算是好走,只是落葉、雨水沖刷路基深,導致路況不明,不敢衝太快。
        上檜林吊橋之後,就遇到17.5K的900m崩壁區,這崩壁區有五個踏點不明的小型新坍方,我們花了近一個小時才通過這900m。
3、檜林保線所20K、2098m→(4K)→五甲崩山高繞:
        這4K區域有兩個崩壁區,範圍比檜林保線所之前的第一個崩壁區小一點,也是有踏點不明的小型坍方。
4、五甲崩山高繞:
        2k高繞段,從1756m爬升到1991m,再往下1.8k降到奇萊登山口1900m(?),這段路,雖然累,但是不危險,頂多路窄一點,不容易扛車。
        高繞段的高點到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因為霧茫茫、天色太暗,看不太清楚路面狀況,加上階梯多,所以也是牽車居多。
5、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5K)→奇萊保線所:這段路是寬敞平緩下滑的林道路面,因為已經天黑,只能依賴志銘車燈,所以完全無法知道路面和周遭狀況。

 

 

 

這是能高國家步道東段三個崩壁區大致位置:17.5K、20~21K、22~23K


能高國家步道西段三個崩壁區、東段三個崩壁區,坍方維修好之後,
每當遇上大雨或是地震, 曾經坍方的地方非常容易再度出現小型坍方,
西段的坍方維修速度很快,(有人笑稱是因為豪華五星級天池山莊,西段坍方維修才這樣快), 相對來說,東段的維修速度就非常慢了!
嚴格說起來,不計五甲崩山, (五甲崩山高繞段目前相對穩定多了) ,東段還有三大段崩壁區域,
一段在光被八表-檜林保線所之間,(較接近檜林保線所),兩段在檜林保線所-五甲崩山之間。
而且三個區域,都不只一個新的小坍方(大約各有兩個新的小坍方), 在這三個區域的舊坍方,不斷地扛車高繞低切之後,看到一個新坍方,都會不禁苦笑出來,哈哈!

這是第二天能高越嶺道東段三個崩壁區結合軌跡、照片位置:

 

2014.10.18 能高越嶺道東段三段崩壁區

 


EveryTrail - Find trail maps for California and beyond


清晨六點,早起的凱文通知我們,外面能高主峰、卡賀爾山的雲瀑非常壯觀,
不過,似乎也預告著這一天的行程,都會在氤氳中穿梭。


不一會兒,雲瀑似乎消散了一些,後來才知道,這只山林變化多端的小小玩笑。


清晨06:30大家在天池山莊前合影,出發。
(單車不方便入鏡,隱藏一點)


往光被八表的路就在山莊-廁所之間。


能高越嶺道東段非常潮濕,這裡出現不少小型草花。
這應該是梅花草,梅花草生長範圍:2300m~3700m,只是喜歡潮濕、陽光少的遮陰處。


以樹種來說,天池山莊附近還可以看到鐵杉蹤跡,這小段鐵杉林徑非常漂亮,
但是越接近光被八表,草原生態就越明顯,幾乎看不到樹木,
過了光被八表,漸漸出現的是肖楠、闊葉木,逐漸接近檜林保線所,就開始看到檜木身影了。


 一開始,視野很好,可以看到山下廬山溫泉區,本來以為今天運氣真好,是個天氣非常好的日子。


回首往山莊方向看過去,還有碧藍天空襯托著草原高山、鐵杉枯木,想說這個地方,若拍星軌,應該很棒。


接近光被八表的路上,看到雲瀑再度越過能高主山稜線,一瀉而下,隱隱感覺好像就要進入霧朦區。


明顯的,我們已經進入草原稜線區,雲瀑也即將圍繞在我們身旁玩耍。


左邊這個叉路,是南華山下來光被八表的路,剛剛是從右邊山莊方向過來,在這裡還可以遇到幾位登山客,和西段人數相差非常多,想來應該都在奇萊南峰那邊,再往東部方向,就再也沒有遇到任何一位登山客了。


站在南華山方向下來的小徑,光被八表就在前方了。


阿立、小熊又發現一個電話訊號標示牌,專業訊號員當然要儘責測試訊號強度,哈哈!


光被八表身影終於在濃霧、稜線草原中緩緩現身。

光被八表(能高鞍部、高度2800m、15.3K)


著名的光被八表,當然一定要留影一下!


一直覺得「光被八表」這四個字好難念,不過,這說明牌的講法,是有其意涵「光明帶至巴方地表」。
看說明牌上的老照片,不免開始想,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照片?怎麼會比光被八表還要高?
後來凱文提醒,這應該是老的光被八表,高度矮小很多,才有辦法和南華山、奇萊南峰一起入鏡。


仿造說明牌照片角度,我只能拍到隱隱約約躲在簾紗後面的南華山,
不知道左邊那個是不是就是奇萊南峰??


阿立也要舉車拍照一下,我趁機偷拍一下。


這個說明牌上解釋,原來光被八表所在的能高鞍部,花蓮那邊是木瓜溪的上游丸田溪(檜林溪),南投這一邊則是濁水溪上游塔羅灣溪(布卡桑溪)。


此時雲霧稍散,南華山在陽光輝映下,顯露出她倨傲的一面。
我很喜歡這一張。


志銘的方向就是往東、檜林保線所方向。
對面就是天池山莊、南華山方向。


站在山莊方向來時路,右邊是往光被吧表叉路,左邊就是能高越嶺道東段續行的路。


這裡還有個小叉路,右邊是往能高主山方向,不知道能高安東軍是不是就是往右邊小路走上去??
奇怪的是,GoogleMap的路線圖,這條叉路上去才是光被八表,不知道是不是舊的光被八表是在這裡,不在目前位置?


這是計算人數的裝置,很有趣,只要一通過,就會計算有多少人經過。


一開始路面還算理想,沒多久路面被沖刷出很深的溝,石頭顆粒也越來越大顆,不明路況,不敢騎的情形比較多,大部份都在牽車。


在光被八表附近看到這薊,以當時接近3000m海拔,和桃山上看到的,應該一樣都是玉山薊吧?


其實,就在離開光被八表以東芒草道的時候,曾經遇到這幾株小型的柏葉樹木,
經過的時候,想說這樣小珠,應該是台灣肖楠吧!
不過,若有人說這是幼小的檜木,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能力還不足細細分辨。


這是小型柏葉樹木的葉形,究竟是肖楠?還是檜木呢?
這個網誌有台灣肖楠葉子細部照片,這小型柏葉樹木,應該是台灣肖楠的可能性比較大。


距離天池山莊4公里,表示這裡接近能高越嶺道17K,就快要到達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一個崩壁區。


這個橋還很新,不知道是不是前幾年東段大整修的時候做的??


有名的臺灣紅榨楓Taiwan Red Maple,生長高度約 1,800~2,800 公尺處,高山才能欣賞得到的闊葉木。


可惜葉況不太好,此時還不是賞紅季節。

上檜林吊橋


上檜林吊橋,橫跨丸田溪的吊橋。(這不是原始的上檜林吊橋)


上檜林吊橋限走5個人,不過,我們還是小心翼翼的一次通過一個人。


這吊橋看起來有點不太牢靠的樣子,走起來有點擔心,不過還好只有100m,快速通過。
芒草穿過吊橋繩索,還蠻好看的。


看到17K里程標誌,表示能高越嶺東段第一個崩壁區就快要到了,離開光被八表之後,一路上,都是潮濕的環境,只要一停下,就可以看到腳邊有螞蝗蠢蠢欲動!


這是志銘拍到的螞蝗,品種有點不太一樣,體型大多了。


這照片剛好可以做個對比,前面是另外一株小型柏葉樹木,和前面的肖楠很接近,只是比較大株一點。左後方是另外一顆較為巨大的柏葉植物,我猜應該就是檜木,兩種樹幹型態差距很大。


這松蘿纏繞在黃菀上,有種奇妙的組合,好像松蘿開花了!


再度通過一個小橋,這樣簡易的橋,在山區步道已經算是豪華的便橋,方便快速建造,就算坍方損毀,也可以快速恢復。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一個崩壁區(17.5K開始、09:00開始~10:11出)
第一個崩壁區,距離長度0.9k,高度2340m降到2220m,
總共有五個踏點困難區域,09:14碰到第一個,10:11出第五個,
900公尺的距離花了接近一個小時通過。

 

2014.10.18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一個崩壁區(點選:可以下載軌跡照片文件,用Google Earth軟體觀看


EveryTrail - Find trail maps for California and beyond



終於要面對第一個崩壁區,凱文對照他自己去年走過的經驗,這一崩壁區多了好幾個新的坍方,踏點都還沒有出現,我們不得不小心翼翼通過,拖慢了前進的時間,不過還是安全至上。


一開始的下切,整理的很好,應該是已經處理好的舊坍方。


這是志銘拍的照片,往左點選,可以看到這第一個崩壁區的系列照片。


經過一個踏點不明顯的地方,凱文小心翼翼的勘察路線,我在最後面,不容易看到凱文,下面這個照片是志銘拍照,可以清楚地看到凱文站點地基很鬆軟,凱文真是辛苦,萬分感謝。




繞過一個小山腰之後,推進到更大的坍方處,這在前兩年的照片,就可以看到這比較大規模的坍方。


這個坍方規模雖然大,不過似乎有人處理過,有踏點,比較好走一點,可以自己扛車過去。


志銘的照片!


再過一個小山腰,果然又出現一個困難處!!
下面這張志銘回首拍的照片比較清楚!




濃霧下,也搞不清楚前方的路況,只能小心緩慢,看清楚狀況再前進。


經過兩三個踏點不明的區域,這時候已經有點搞不清楚目前究竟身在何處了,哈哈


這幾張志銘的照片,將過來的區域拍得比較清楚!








這照片是這區域最後一個小坍方了,路已經很狹小,不過尚有一個人寬,還有拉繩,算是安全,
夥伴之一凱文,去年曾經來過能高越嶺,去年這段路還很好走,
現在多了四五處新的坍方,可以看到中間有一小段,幾乎都快要沒有踏點了,這些新出現的小坍方,拖慢了我們整體的速度。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一個崩壁區結束


經過一個難纏的崩壁之後,撫慰我們的是綿延不絕的檜木林。這幾株看起來還很年輕,筆直的樹幹,一時之間無法分辨這是台灣扁柏(黃檜)?還是紅檜?剛開始本來以為運氣好,遇到年輕的檜木,前行之後,才驚覺自己已經進入檜木林王國裡面。


這說明牌提示1800m以上的海拔,就可以遇到檜木林!奇妙的是,光被八表以東,雖然海拔尚高,可是已經看不到鐵杉的蹤跡,快速下降,經過一個崩壁之後,就進入這段檜木王國,檜林保線所就在前面,如其名,檜林保線所處在檜林深處。


檜木的葉子,是類似「柏」的葉形,台灣肖楠也是類似這樣的「柏」葉形,辨識經驗不足,這樣遠望,很難分這是紅檜?還是黃檜?


這一段檜木林區,好似慰勞安全通過第一個大崩壁區的辛苦,
看到這些快木、這個瀑布,「這一定是個禮物、一種恩賜」我想。


這段林道終於可以小騎一段!這裡會讓我想起巴福越嶺,雖然海拔高度完全不一樣,但是相同的水霧、相同山徑,
檜木林在不同的家鄉,尋找相同的氣味。


看這高昂的姿態,底盤根部螺旋向四周伸展的氣勢,應該是紅檜的傲氣,
是不是剛學成出山、鬥氣盎然的武者呢?
一路上穿梭於檜木群之中,不免感染了這股鬥氣。


刻有時間痕跡的山岩、向外伸張抓取陽光的小灌木,檜木隱藏身後為森林族群可靠依賴,
貪婪的吸允這樣氣味,辛苦地走上西段,辛苦的跨過那些崩壁區,就是為了這股氣味,可以將在身體血氣中躁動的分子沈靜下來。

檜林保線所能高古道東能高駐在所、20K、標高2098m、11:45分到達)


終於到了檜林保線所(能高古道東能高駐在所),我們5K從光被八表2800m降到檜林保線索2098m,加上中間的大崩避,今天的第一道菜,我們著實需要一個好好的撫慰休息。
這裡也是我們預定中餐的地方。


檜林保線所的說明牌,過去的檜林駐在所,現在還保有過去的模樣,檜木不愧是堅毅的木材,在這溫暖潮濕的山林之間,佇立數十年,仍牢牢地守護留守其中的人們。


檜林駐在所剛好還有一位台電電塔保修大哥,剛剛從花蓮那端上來回到保線所,凱文跟他閒聊了一下往東的路況,還有天長隧道的情形,台電大哥告知天長隧道應該是可以通過,檜林保線所往東還有些坍方處,小心通過即可。
這些消息讓我們安心不少。


剛好遇到檜林保線所大哥正在料理中餐,徵得他的同意,我們進入保線所裡面參觀。
檜林保線所裡面,沒有瓦斯可以用(人走上來都很累了,更不用說背瓦斯桶),所以這裡是砍柴、傳統灶煮食。(外面還可以看到一整排薪材)
在外面,同時用現代的高壓瓦斯、登山爐煮食,真是強烈對比啊!哈哈


看到這深藏於小時候記憶的灶,大家都好興奮!


這是檜林保線所大廳,簡樸風格,那傳統小電視,應該收不到無線台訊號吧??(不確定)不知道上下那兩台是不是VHS?


東段,一路螞蝗超級多,只要一停下來,就可以看到腳旁邊的枯葉有螞蝗虎視眈眈的要爬上來,抓不勝抓,後來,都說乾脆不要停下來檢查身上是否螞蝗,因為檢查的停留時間,就讓更多的螞蝗有更多時間可以爬上身,就連在保線所的儲水桶取出的水裡面,都有螞蝗。


離開檜林保線所前的合影!!
休息近一個小時之後,將疲憊的身體心靈重新充電整備好,出發去面對下一個關卡。


11:59離開檜林保線所,回首這美麗的庇護所。


天長隧道的眺望點,今天的濃霧阻撓了我們,註記一下,下次希望有機會再見到。


這段路的草剛剛割除整理過,還有我相當喜愛的新鮮草味,不知道是不是檜林保線所的台電大哥來整理的??


濃霧、扭曲樹幹、佈滿青苔石塊,顯著的中級山風采,迷人卻又透露的危險謎樣,真是讓人又害怕又喜愛。


這裡有標示蝴蝶的說明牌,只是一路上飛舞的蝴蝶數量不是很多。


看到這崩壞的吊橋,暗示著下一階段的難關就在眼前,當初說不定就是因為這個崩壁才讓這個吊橋損毀,
現在,吊橋不再擔負人們安全通過的責任,而是成為崩壁區的守門員,告知開始要小心了噢!!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二個崩壁區(20~21K、長度約1K、12:29到達、29min完成)

這是第二天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二個崩壁區結合軌跡、照片位置:(點選:可以下載軌跡照片文件,用Google Earth軟體觀看

 

 

2014.10.18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二個崩壁區


EveryTrail - Find trail maps for California and beyond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二個崩壁區雖然也有一公里的長度,但是相較於第一個崩壁區的狀況,第二個崩壁比較好一點。

在這裡,我的相機卡住,不想再崩壁區逗留太久,就先不處理,所以這段區域的照片很少。
要看志銘的照片會比較清楚點。
這段崩壁區的特色就是大石塊混有溼滑的泥土,檜林保線所大哥從花蓮過來的時候,有走出一些踏點,多少指引了我們一些可以走的位置,真是感謝他,
也要謝謝凱文身先士卒走在前面確認位置的安全性。







安全通過第二段崩壁區,走上這熟悉的中級山窄小林徑,本來以為已經渡過難關了,過來專心面對五家崩山高繞處,沒有想到後面還有一個崩壁區。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二個崩壁區結束



對照軌跡Google地圖的路徑,穿過崩壁區之後,我們的軌跡又回到以往能高越嶺道的路線,三個崩壁區的軌跡都是大幅度地脫離Google地圖原始能高越嶺道路線。


回到能高越嶺道的主線之後,又來到檜木群的懷抱,這巨大伸張的根盤,還是紅檜老爺爺吧!


當然也不乏檜木年輕小伙子,還不會分辨年輕檜木的紅檜、黃檜差異。
不過檜木的姿態真的高傲多了。


這裡的檜木林徑和鎮西堡神木不太一樣,這裡青年、年長檜木混居一起,
鎮西堡神木經過步道路徑的設計,都在年邁的神木之間穿越,少見到年輕檜木,
這裡時而看到年輕檜木嬉鬧,時而見年邁神木孤獨望著遠方。


這檜木很特別,這姿態有別于紅檜的狂傲,底盤不若紅檜那樣分開盤踞,猜測可能是黃檜,
可惜太高大,仰望也拍不到葉子。


檜木林和鐵杉林最大不同就是和闊葉林混居,由於檜木喜歡潮濕環境,所以林間充滿各式各樣的草花、松蘿、爬藤。
這樣的生態會比純林要豐富得多。


21K里程牌,步道的里程牌和軌跡距離都會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因為記錄軌跡過程會來來回回走動,這些都會被計算進軌跡,所以三不五時要拍一下這里程牌來做對照。


動物說明牌,不過都沒有見到,不知道為什麼走林道多年,總是遇不到山羌、帝雉這些野生動物,只見過一次穿山甲、獼猴。


一路上只看到很多這樣的羊屎堆,網路上查到的圖片這似乎是山羌的排遺。(這排遺是出了五甲崩山高繞段才拍的,因為那時候才比較放鬆拍照,但是很早就一路看到這樣的排遺)


迷霧森林,鬼魅的氣味更加纏繞在我們四周,其實多少開始有點緊張,一方面擔心下雨,一方面還有個崩壁、還有個五甲崩山高繞。


霧越來越濃,不確定因素更多,速度放得更慢,也開始飄雨,凱文很擔心我們會天黑才走出這段路。


沿路有兩三個這樣的叉路,不過都是電塔保修道路,有指示牌,不會迷路。
過了這個叉路指示牌,就快要到第三個崩壁區。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三個崩壁區(22~23K、長度約2K、5個坍方、13:25到達、50min完成)

這是第二天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三個崩壁區結合軌跡、照片位置:(點選:可以下載軌跡照片文件,用Google Earth軟體觀看

 

 

2014.10.18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三個崩壁區


EveryTrail - Find trail maps for California and beyond



第三個崩壁區,感覺像是好多個小型崩壁連接而成,並不是集中在一起,中間還有些短短路段還保有檜木,所以範圍很鬆廣,有2K距離長度。
還沒有崩壁以前,應該也是充滿檜木的快意林徑,不過,現在充滿了小型危險。
照片這塊應該是剛剛滑落沒多久,土還很鬆。
從志銘照片可以看反方向的角度。



這是第二個土崩區,看起來和前一個一樣,土石剛剛滑落沒多久,單車用接駁方式比較好通過。


會到檜木旁,有一種安詳的感覺,讓我們暫時忘記險惡的崩坍地形。


但是沒多久,第三個這樣的小坍方再度喚醒我們,回到現實。


沒有想到前三個坍方只是開胃小菜,真是讓我們緊繃的是第四個和第五個。

第四個坍方原來就有拉繩,表示原來就是個坍方找出踏點,才會有拉繩,現在再度崩塌,所以拉繩的位置已經走為,失去作用。
下面是志銘來時方向的照片。

這是志銘的影片,可以看一下當時的情形。



第五個坍方,整理照片的時候,乍看之下,第五個坍方和第四個好相似,是看到沒有拉繩才確認這是第五個坍方。
這坍方範圍要比第四個稍大一點,很難扛車通過,也是用接駁方式,這裡要感謝阿立、凱文、志銘協助接駁單車通過。
下面照片是志銘來時方向拍照,作為對照。



這是志銘的影片,可以看一下當時的情形。

能高越嶺道東段第三個崩壁區結束


離開光被八表,下東段,進入密林之後,我們幾乎都在檜木林間穿梭,只是地面落葉很厚,濃霧之下,很難判斷地面路況,是否有坑洞?是否有木梯?
所以幾乎都在走路牽車,即便如此,在如此濃密的檜木林裡暢遊,還是讓人很興奮。
隨著海拔快速下降,不同樹種混林的比例越來越高,直到出了五甲崩山高繞段,才幾乎是完全離開檜木林。


伴隨著不同形態闊葉林樹枝的林徑,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尤其披上松蘿之後,一直讓我有著古老魔戒森林王國的錯覺。


檜林保線所-五甲崩山之間的能高步道,除了崩坍段,幾乎都是在檜木林之間穿梭,而且不像其他交通方便的檜木林區,都是年邁的檜林神木,能高步道這裡還有許多年輕檜木,
通過五甲崩山之後,想到五甲崩山也是一個生意盎然的檜林王國。
也許再過個幾百年,檜木會回到五甲崩山。

五甲崩山高繞段(1K多,爬升接近200m,14:37進入)


五甲崩山高繞段起點,右邊告示牌是很久以前的路線,崩山之後,就只能從左邊的高繞段越過五甲崩山,高繞段都已經設置里程標示牌,所以能高國家步道26公里路程,是包含這約略兩公里多五甲崩山高繞段,過了五甲崩山,就剩約四公里左右的步道,下切到能高國家步道東段入口的奇萊登山口。


五甲崩山一開始就是之字型的陡爬升高繞。


找找看,看得到螞蝗嗎?
夥伴一停下來,就看見他腳邊有一直螞蟥,伸長著身體搖擺著,想要抓住夥伴的鞋子,夥伴驚歎怎麼看得到,
其實要驚歎的是,我略微近視的眼睛都可以發現,螞蝗想必數量很多,只是數量多到超乎我想像?
隨機的停下來,腳邊都會有螞蝗,想著想著,突然覺得自己的腳本好似有數百隻螞蝗正準備著圍上來,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寒意,(這一定是幻覺,哈哈)
能高步道整個東段,只要一進入密林,幾乎都是潮濕的環境,地上鋪滿厚厚的落葉,潮濕、落葉,這簡直是螞蝗的天堂樂園。(同時也是檜木的天堂樂園)


五甲崩山的高繞段,兩公里爬升約200多公尺,之字型陡爬升,這樣的陡度,走路是還好,只是帶著車有點非常不方便走,有些路段很窄,需要不斷換邊扛車。不過,走過前面幾段沒有踏點的崩塌,面對這樣安全的高繞,已經非常感動了!


這是最後一個需要拉繩的小落差,獨立扛車爬這個落差是不太方便,還好我們幾個人可以接車。
這是志銘在下方往上拍第一階落差。



這是第二階落差,要攀過大約一個人高度的檜木巨大樹根。


活力小熊真是搭配這個檜木樹根落差。
通過這個落差,我們就完全出運了!!


通過落差之後再爬昇一點點,就到了五甲崩山高繞的最高點,過來的路程其實很舒服,只是我們前面花費太多時間,過來要趕路,以免天黑還在山裡面。


24K里程牌,距離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奇萊登山口還有兩公里多。


霧茫茫的前方,只能拍照憑弔一下這個眺望點。


五甲崩山之後這兩公里多都是之字型下坡,不算太陡,雖然階梯不少,本來想要騎騎看,不過落葉有點厚,加上天黑,看不太清楚路況,所以一路很保守,有疑慮的路況都下來牽車。


過了五甲崩山高繞的高點之後,幾乎快要看不到檜木蹤跡,
不知道是不是海拔已經太低?因為這裡的水汽還是很豐饒,應該會適合檜木。


這段很像異形的老樹根不知是不是檜木遺族?好有魅力。


隨著海拔快速下降,樹種明顯的轉變成矮小灌木,水氣為這些纖細的族群披上厚重的青苔、爬藤。


路旁堆積的枯木好像要朝向志銘伸出細爪。


就連稍大一點的闊葉木,也披滿綠色毛衣,這裡應該長久浸淫在濃霧之中。


這個缺口,凱文說可以眺望五甲崩山,今天的濃霧,讓我們只能懷有一絲絲幻想。

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奇萊登山口(1580m)


終於下到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奇萊登山口,此時17:32,快要天黑了
沒想到相機亂對焦,真是對不起大家,奇萊登山口唯一的合照。

只能用志銘的照片來憑弔一下。


能高越嶺道東段入口:奇萊登山口,到奇萊山莊約5公里路程,一路是寬敞平緩地林道泥路,說不定汽車都可以開到這入口,過來完全天黑,只能依賴大家的車燈。

這張是志銘拍攝自己車燈通過隧道畫面,隧道裡面真是完全烏黑看不見五指,完全仰賴這樣亮的車燈。


奇萊山莊(奇萊保線所)(1360m、距離奇萊登山口5K、18:15分到達)


終於到了奇萊保線所(奇萊山莊),我們本來要睡在奇萊山莊旁邊這個工寮,不過,今天有林務局協力單位過來勘查工程,所以工寮已經客滿了。


仰賴凱文去跟台電幾位大哥溝通,我們可以到奇萊山莊二樓的空房間休息。
雖然是很簡單的水泥房子,但是已經相當豪華!
我們可以在這裡吃晚餐,真的好感動。


還有出乎意料的寬敞通鋪,這兩天的住宿,都是凱文懇切地溝通,讓我們享受超值的舒適,真是太感謝了!



Day04、奇萊山莊出發-龍澗發電廠-銅門發電廠-花蓮火車站(on road)


奇萊保線所,完全新的水泥建築,因為過去不是駐在所,沒有古老日本建築模樣。
我們清晨遲至接近七點半才出發,因為最後一天的行程非常輕鬆,就是一路on raod下滑到花蓮,
今天唯一讓人擔心的只有天長隧道的崩坍,不過,昨天遇到的林務局協力單位都可以開車到奇萊山莊,我們過去一定不會有問題了。
(昨晚看到看到奇萊山莊旁的車輛,真的鬆了一口氣)

後來才發現,在龍澗發電廠之前,要經過11~12個隧道,其中有三四個隧道距離長度很長,以至於在隧道中間,完全漆黑,我帶的登山頭燈沒有什麼作用,太微弱了。
只能緊緊跟著有車燈的小熊旁邊。

今天最讓人期待的景點就是盤石保線所(盤石駐在所),輕鬆下滑的過程,沒有追求速度,慢慢滑,幸而也看到不少小景點。


凱文提醒我們注意這是個工程用電梯,可能是為了方便小怪手下溪谷吧?


相對現代流行的鐵拱橋樣式,一直很喜歡這種古老樣式的鐵橋,那種拙樸技術的鋼樑製造方式,尤其在老式的鐵路可以看到這樣的鐵橋樣式,像之前舊泰安車站所看到的鐵橋。

忍不住請夥伴在鐵橋上,讓我拍一張照片,經過昨天的震撼教育,今天是徹底輕鬆愉快的行程。


真是情不自禁的在這鐵橋多拍了很多照片,也無法解釋。
廣角一點帶入天長溪的岩石,木瓜溪的岩石風格。


不知道這座鐵橋有什麼歷史??
古拙,就是這個鐵橋給我的印象,沒有現代鋼構計算技術,一切只能直線條組合,也許因此浪累了不少結構細節。
但是也許就是這樣的不精細,才造就了這樣的「拙」。


鐵橋的一端,連接著一段小隧道,當年選線的時候,應該是為了不想做太大的鐵橋,刻意先打通一段山碧,在接通對岸路線。
這個路面寬度真的不太,長一點的汽車,說不定會難以在隧道裡面轉彎。


幫阿立拍照一張,背後還可以看到剛剛工程電梯。


哈哈,一個小小鐵橋,就讓我拍了好多張照片,本來以為一路都會狂拍照,
不過,沿路山景反而勾不起拍照的欲望,可能是前兩天迷人的山徑,讓這段路on road路程山景沒有那樣的讓人血液沸騰!

天長隧道(1324m、距離奇萊山莊約5km)


很快就到了天長隧道口,這是東邊的入口,坍方處在距離東邊入口200m左右。

天長隧道總長約1公里,這次坍方之後,不知道會不會變成兩截?中間改成明隧道?
(查了一下位置,天長隧道就是在天長斷山崕下方)


天長隧道坍方段,坍方的段落並不是很長,果然如昨天所聽到的,坍方已經清理出一個汽車寬度的路面。


這是出了隧道之後,往回拍天長隧道的樣子,周遭像是鑿出來的刻痕,上方那些滴下來的小柱狀不知道是什麼?


這裡已經是另外一個隧道了,算了一下,奇萊山莊-龍澗電廠大約11~12個隧道,天長隧道是最長的一個隧道,但是也有其他兩三個隧道長度長到中間完全黑到看不見四周,在全黑的剎那,頓時失去方向平衡感,腦袋無法判斷周遭距離,瞬間滑倒,還好速度很慢,只是很快就聽到志銘提到聽到漏氣聲,原來我的車胎蛇咬,迅速漏光胎壓。

兩天的off road,安全沒事,沒有想到在on road路段蛇咬。


路上,看到阿立、志銘在拍這朵奇特造型的草花,花蕊像花瓣一般集中往上伸出,加上華麗的紫斑紋,讓這小花非常醒目,
在潮濕的山區溪流,好像常常看到這草花,只是沒有開花都沒有注意到,花朵是如此豔麗。

原來這是台灣油點草!(台灣特有種,生長海拔800m~3000m)
感謝臉書社團花友的告知


這是台電發電廠的設施,好像是用來集水,沒有看到說明牌,不太確定功能。


今天的時間充裕,大家也沒有滑得很快,可以幫忙多拍一點畫面,前兩天,我都只能拍到背影,哈哈!


凱文提醒我們已經可以眺望盤石保線所了,在山坳的對面,不過,這裡距離盤石保線所還有幾公里。

盤石保線所坂邊駐在所


盤石保線所(見:能高古道坂邊駐在所)真是一個漂亮的地方,這裡有好幾棟建築,不太確定哪些是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有些是檜木房屋,有些是水泥房舍,只能憑弔當年的盛況。


小熊高興的小玩一下,哈哈,年輕人真好,有凍頭!


幫阿立留個帥氣照。


盤石保線所(見:能高古道坂邊駐在所),這是左半邊,右邊還有兩棟,大約三層。最上層目前只是空地,但留有水泥地基,不知道是壞了?還是當年預留的位置?


近拍盤石保線所(能高古道坂邊駐在所),外層的檜木狀況還不錯,這裡的牌子是寫「盤石保線所」,不過查資料是寫坂邊駐在所


這最上層的隔間地基,背後是光被八表方向,聽凱文說有機會可以看到光被八表,不過,我們用志銘的長鏡頭拍照放大,都沒有找到光被八表。


今天天氣實在太好,時間又還很早,經過昨天的震撼教育,大家覺得這麼早下去花蓮也沒有意思,乾脆在這裡好好睡個午覺再說,大家都把衣服脫下來曬曬太陽,哈哈,真是太過癮了!


凱文發現地上有一隻隱翅蟲,從來沒有看過這可怕的隱翅蟲,很努力的想要近拍,可惜只能拍到這樣。

我們在盤石保線所待了大約90分鐘,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過來就一路往龍劍發電廠下滑,大家的笑容再度浮現了!


擔心沒有機會拍到大家,趕儘抓到不錯的岩壁,幫夥伴們拍照。


因為凱文都在前面帶隊,我都在最後面,這次幫凱文拍到照片好少,真是不好意思。


在路邊看到一個小瀑布,一整棵樹傾倒在瀑布上,不知道這棵樹是否還活著,
流水、樹根這樣的天然混搭造景,好有禪意。


當然要趁機會合照一下,這次的合照實在太少了!


終於看到龍澗發電廠的吊橋了!上次來是去年走錐麓古道的前一天,好懷念龍澗啊!
(見2013年兩篇遊記:錐麓古道長征體驗慕谷慕魚


拍到這張,真的快哭出來,去年在這個牌子之前,心裡暗暗許願要通過能高越嶺道,今天真的完成了,感謝凱文、感謝阿立、感謝志銘、感謝小熊,都是仰賴你們,才能完成的。


活力小熊!!!!


龍澗發電廠大門,去年也是在這裡留影!!


在龍澗發電廠前大橋,幫夥伴留個紀念,以後不知道是否再有機會橫跨能高了?


在龍澗發電廠大橋上,往下眺望,Google地圖上說下方這水壩是水簾發電廠,那座橋是通往發電廠的橋樑,一般人進不去。


往花蓮方向下滑,會有一個爬坡,在坡上,可以回首看到剛剛的水簾發電廠水壩,中間就是水簾發電廠專屬橋樑,遠方那個白色建築就是龍澗發電廠。


在爬坡過程中,看到這櫟木果實,和動畫裡面花栗鼠愛吃的橡木果實一模一樣啊!


志銘發現這顏色漂亮的刺茄,原來這是帶有毒性的野外藥用植物。(見:刺茄藥性


離開龍澗發電廠,經過很長一段明隧道,記得去年也是在這裡拍照許久。


明隧道的幾何構圖,簡約了畫面線條,和前兩天以大自然山景為構圖,有著極現代感的視覺。


這是貫通龍澗巨石標誌,感謝凱文提醒,之前沒有注意到這標誌。


終於來到這紅色鐵拱橋,這就是現代比較常看到的鐵拱橋,和上午古拙的鐵橋有著完全不同的力道。
慕谷慕魚(清水溪)的叉路就在鐵橋左側,這裡也是清水溪注入木瓜溪的匯流口。


銅門檢查哨,自從慕谷慕魚不在讓遊客進入,這裡的檢查哨清淨多了。


在龍澗發電廠沒有看到冰品部開張,本來有點失望,好懷念這裡的洛神花冰,
沒有想到銅門電廠本店這裡,還有營業,
去年在龍澗發電廠遇到的龍澗女孩,現在回到本店這裡,真是太高興了,
一口氣就買了一大盒洛神花冰,請他們郵寄回臺北,
龍澗女孩還請我們吃牛奶冰,哈哈,我一口氣吃了四根冰棒,真是太過癮了。


離開銅門發電廠,回到花蓮路上,因為開始下雨,所以相機就收起來,中間的大陸麵店也沒有拍照,可能回到文明市區,突然失去拍照的熱切,

回到花蓮火車站,等待火車過程,才回神發現這三天的旅程就要結束了,所以進入花蓮車又將相機拿出來記錄一下進入火車站的最後片刻。
這是單車進入的窗口,也就是一班火車貨運的窗口。


火車上一字排開我們五台單車,軍容壯盛。


這是兩鐵環保列車的單車停課車廂,幾乎滿了,雖然我們的座位有對號,也有幫單車買車票,不過,單車停靠位置並沒有對號。
還好這是一對一的,不會沒有位置停放單車,過了新城,很多單車都下火車,空位又多了不少。


小火車湯瑪仕前兩天在台東跑馬,並騎回玉里,我們買同一倆鐵環保列車,所以約好了在車上碰面,他很快就和志銘熟念聊起來這兩三天的精彩。


雖然我有點狼狽,不過,還是要和小火車合影一下,難得可以在兩鐵環保列車上合影,更不用說剛剛完成了越嶺的最後一個心願。
這樣的HappyEnding作為句點,才能畫上完美的符號。

最後附上軌跡圖片位置:

 

 

2014.10.16~19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


EveryTrail - Find hiking trails in California and beyond




歷史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一、台灣原住民文化知識網這篇「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條文,

提到日據時代政府有計劃的「五年理蕃計畫」將原本同一文化根源的太魯閣族、賽德克族、道澤群,以地理險惡環境分成三個族群,因而產生文化的不同變遷,目前在花蓮的太魯閣族,獨立成一族,賽德克族、道澤群則是歸納在賽德克族。

參考資料二、維基百科上的能高越嶺古道,簡約說明了能高越嶺古道的變遷歷史。

參考資料三、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這篇「回顧歷史 - 歷史事件簿 - 太魯閣族」

整理歷史資料過程,才知道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原本是相同文化根源,
太魯閣族很早就開始從霧社遷徙到東部的花蓮秀林(那時候,日本人是用太魯閣蕃來稱呼)。
1914年太魯閣事件之後,所建造的能高警備道應該是沿著這條太魯閣蕃遷徙到東部的路線為基礎。
(資料上寫泰雅族古道,應該是因為過去將太魯閣族、賽德克族都歸類成泰雅族)
在1914年太魯閣事件、1930年霧社事件之後,太魯閣族、賽德克族之間的差異就更高了。
(1914年太魯閣事件,賽德克族幫助日本人攻打太魯閣族。1930年霧社事件,太魯閣族幫助日本人攻打賽德克族。)

參考資料四葉金川教授這篇文章:太魯閣戰役

葉金川教授將兩個重要事件,串接在一起,
一個是1874年牡丹事件:這是日本企圖侵略台灣的事件,也引起清朝改變封鎖政策,開始建設北中南三大越嶺道的開端。
(牡丹事件,請見,在遊記『浸水營越嶺穿梭』的整理)

二是1914年太魯閣事件,當時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是在牡丹事件中的日本軍官,因為牡丹事件的日本戰敗經驗,「佐久間左馬太」力主強力鎮壓原主民,開始1910年的「五年理蕃」計劃,延續清朝越嶺道上的隘勇線,逐漸擴增為駐在所。進一步引發1914年的太魯閣事件。
日本人能夠在1914年攻打太魯閣蕃,應該也是因為北部越嶺道(現在的蘇花公路)、中部越嶺道(合歡越嶺道、能高越嶺道)比較完善,可以運送軍隊攻打。
當然,其他和太魯閣蕃敵對的部落,像是賽德克族幫助日本人,應該也是原因。

參考資料五、維基百科上的東西電力輸送道,簡約說明了能高越嶺保線道的歷史。

路況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四、健行筆記的能高越嶺道這篇將能高越嶺道基本的地理、生態」歷史資料,整理的很詳盡。

參考資料六、林務局台灣山林悠遊網的能高國家越嶺步道詳列的目前能高越嶺步道的現況和申請。

、凱文安排的交通、住宿,主要有:
Day01:運載單車到廬山的T4九人巴:聯絡電話
Day01住宿點:盧山溫泉夏都大飯店:(地址: 546南投縣仁愛鄉廬山溫泉22號、電話:04-92802020)
Day02住宿點:天池山莊(網路申請抽籤事項,請見南投林管處天池山莊網站
Day02、03天池山莊帳篷、睡袋、伙食:天池廚房(0985908383、LINE(ID:0985908383)黃小姐):天池廚方FB粉絲頁
Day04、花蓮回到臺北的「單車可以不用摺疊上火車的兩鐵環保列車網路訂票網站」。

生態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八、針葉林的分辨,彙整至:山林巧遇針葉木彙整集-台灣針葉木分辨持續學習中

參考資料九、這篇台灣森林資源PDF,將森林樹種分佈說明得非常清楚。

參考資料、杉木、柳杉、台灣杉的分辨文章:
台灣杉、杉木、柳杉,這篇文章提到一點,
冷杉、鐵杉、雲杉、油杉這些針葉林其實都是松科。杉木、柳杉、台灣杉才是杉科,其中台灣杉的葉脈和柳杉非常接近。 杉木包含中國進口的福州杉和台灣特有種:巒大杉(也就是香杉),柳杉是從日本進口樹種。

參考資料十、台灣珍貴針葉五木:台灣扁柏(也叫做黃檜)、紅檜、台灣杉、台灣肖楠、香杉(也叫做巒大杉)

參考資料十、阿里山五木:台灣扁柏、紅檜、鐵杉、台灣肖楠、華山松。 

參考資料十、針一級木:商業價值高者:台灣扁柏、紅檜、台灣肖楠、香杉、台灣紅豆杉。

參考資料十四、五種石竹,花朵長得都很像,這篇說明五種石竹的分辨方法:「巴陵石竹、玉山石竹、清水山石竹、長萼瞿麥、瞿麥」。
其中:
1、最嬌小的是玉山石竹,植株小於15公分。
2、巴稜石竹的花瓣裂開不及1/4。
3、莖、葉有白色,是清山水石竹。
4、花萼長度,超過30mm、又是綠色的就是長萼瞿麥。
5、花萼長度小於30mm,又呈紅紫色就是瞿麥。

參考資料十五、台灣闊葉五木:台灣櫸、台灣烏心石、牛樟、樟樹、台灣擦樹。

 

arrow
arrow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