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e Forest Unseen: A Year’s Watch in Nature」
朋友推薦的書籍,一邊閱讀一邊在這裡整理心得。

博客來上摘錄的中文簡介:「美國最有創意教師,最精彩生動的43堂自然課,讓你從方寸之地,看見宇宙萬物的奧義
生物學家大衛.哈思克以一年的時間追蹤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在這段期間,他不定期前往田納西州一塊面積僅一平方公尺的老生林進行觀察,並透過文字鮮活的呈現森林的面貌以及林中生物的情態。
他從單純的觀察著手,對象包括如疾行過落葉層的一隻蠑螈、春天綻放的第一批野花,將生物學、生態學與詩作巧妙的編織在一起。他在書中闡釋了最小的微生物與最大的哺乳動物之間的關連,並描述了數千年乃至數百萬年來那些週而復始、不斷循環的生態體系。


泛科學」書摘:「十月二十九日:臉-《森林秘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如同序言所言,作者定點觀察一平方公尺的老生林,且將這老生林定點比喻成一個「曼茶羅」,
「曼茶羅」來自印度教的一個概念,現在比較常出現在密宗的圖騰裡。

密宗的「曼茶羅」偏向一種修道能量場域概念,在這場域之中,修道者的精神意念彼此扶持形成一種保護圈,抵抗外在負面力量,讓修道的過程得以進行。
(見:「曼茶羅」維基百科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這本書的「曼茶羅」比較偏向聚落生命循環的概念,「曼茶羅」的循環表現形式就是能量的轉移,在這樣的能量轉移之中,生命得以延續。
這樣的能量轉移概念,乍看之下,有點像是食物鏈,但是狹義的食物鏈,常常有單向、從上而下的想法,而「曼茶羅」能量轉移則是有著循環意念:即便是食物鏈最上層,終究會成為最下層的菌類食物。


以下就依著書本日記般的摘記,稍微整理記錄一下自己覺得有趣的部分:

「01.01:地衣Lichenes」


地衣,真菌、藻類共生體,並不是一種生命,而是幾種生命的合體名稱,
地衣應該是進入一個生態圈最容易看到的生命,如同大家所知,有了地衣,將陽光轉變成其它生命所需要的基礎養分,加上地衣分解岩塊形成的土壤,建立其他植物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溫床。
因此地衣也是一個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重新建立起生態循環的先驅生命。

真菌、藻類分工合作,真菌搜集水分、無機礦物質,並發展成絲狀幫助藻類附著,而藻類則是形成光合作用,產生糖分提供給真菌。


地衣群體擴大,真菌形成兩種形態:葉狀、枝狀。
松蘿,地衣的形態之一:枝狀地衣。
(這三張地衣照片,皆來自遊記:2014.05.31~06.01 百岳首度行 雪山杜鵑賞:東峰主峰


地衣的顏色來自于不同的藻類,藍、紫色是藍藻類,綠色則是水藻類。
這章節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是,藻類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是因為和另外一種細菌共生,就是藻類裡面的葉粒體,
葉粒體本身是細菌,算是個獨立生命,藻類提供葉粒體生長環境,葉粒體則協助進行光合作用,兩者共生久了,葉粒體失去一些細胞結構,徹底和藻類共生。
(書中也提到,粒線體也是一種古老細菌,和動物細胞共生,猶如葉粒體和藻類之間的共生關係)

這裡要特別提到戶外活動常見到的「鐵線蟲」寄生模式,完全將寄主吃乾抹淨就走了,很像電影的異形。

(關於鐵線蟲的寄生方式,可以參考這篇:「台灣WIKI鐵線蟲」,這篇特別提醒「水源有節肢動物屍體的時候。不建議食用。」因為這水源可能有鐵線蟲卵飄浮在水裡面,等待宿主吃掉這些卵。)

鐵線蟲為什麼又被稱作「戈爾迪烏斯線蟲Gordian worm」?因為鐵線蟲繁殖期間,會群體式糾纏在一起進行交配,交配成功之後再各自分散,大量產卵,這種糾纏在一起的形態,很像亞歷山大帝解開的「戈爾迪烏斯」結Gordian Knot。(Gordian Knot隱喻:「使用非常規方法解決不可解問題」)

「01.20實驗」、「01.30冬天的植物」


這一篇幅提到生物如何渡過極寒氣候,特別提出山雀和樹木的禦寒方式。
過去孤挺花苞出現的時間通常不太一致,很少一起開花,同時間能夠有十多種孤挺一起開花,就算非常熱鬧了!
這樣也有好處,就是整體花期可以延續久一點。
今年,有點不太尋常,出奇的一開始就有37盆冒出花苞。
每個品種花苞成熟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就算一起冒出花苞,也不一定會有一起盛開的熱鬧非凡。
不過能夠有37盆一起出現花苞,是種植孤挺的這六七年來難得一見的盛況。
會出現這樣的盛況,其實不是自己培育照顧的功勞,主要都是因為天氣變化。
孤挺催花,關鍵因素都是冬天氣溫要很低冷,當氣溫迅速回暖,就容易一起出現花苞。
(常見的孤挺花苞催花做法,就是放到冰箱冷藏一兩個月,一起拿出來,就容易一起冒出花苞)

台灣以前的低溫,是亞熱帶型的緩降緩升,
(這樣冒出花苞的時間就很容易不一致)
但是,去年到今年的冬天,有好幾波低溫冷氣團,都是急速降溫,然後又急速升溫,這樣的溫度變化特質,特別合孤挺的喜好,因而有志一同的攜手冒花苞。
但是今年的花苞,明顯的都出現或多或少的傷痕,猜測這些傷痕是因為出現太多次的「急速降溫、急速升溫」冷氣團,
有些已經冒出的花苞,無法承受這樣快速的降溫,因而出現一些傷口。
畢竟對於孤挺來說,升溫代表春天來了,不會再度降溫了。
這本書的「01.20實驗」、「01.30冬天的植物」這兩個章節提到動植物抵禦低溫的方式。 常見的動物方式,以山雀為例,多吃點增加體脂肪,或是顫抖來提高身體熱量,或是換成蓬鬆的毛來增加隔熱層的保暖。
植物就很有趣,因為植物不一定能夠多吃一點,也無法顫抖,也不能換皮,
草本植物就以種子的形式,將生命隱藏在暗處,等待溫暖,而木本植物,除了讓葉子枯萎掉光之外,還有一種內在的方式。
書是這樣說的:
『因為低溫,水分會膨脹結冰,進一步破壞細胞,所以要將DNA這些容易被破壞的部分,移到細胞中央』
『增加細胞內部脂肪,並讓脂肪呈現液體狀,這些濃稠的脂肪液體可以保護細胞不被冰晶刺破』
『除了脂肪,細胞內的糖份也會增加來吸收水分結冰散發的熱量』
這些植物禦寒的方式,不像動物那樣的敏捷,需要時間來慢慢轉化(脂肪的液體化、糖份濃度增加),如果降溫速度過快,植物來不及反應,就會被凍傷或是死亡。
我們常常提到一句話「生命會找到出路」,對於植物的生命而言,這些生命的出路,都需要時間來形成。
就像一個生態被破壞的區域(例如大量車輛通行的路面),一旦崩坍封閉,植物就獲得喘息的時間,來慢慢恢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