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頁:好野遊賞台灣

剛剛從日本回來,雖然還有點疲倦,不過,趁外甥還有空,就帶外甥和父母出去走走,
否則過了幾年,外甥上了國中,父母年紀也大,能夠去的地方就更少了!

只是前幾天,北部似乎都下著雨,父親不太願意去山上走走,擔心母親的腳還無法適應,
地勢平緩又可以有點點運動量的地方,可以選擇的目標不算太多,
前一陣子才去過兩次的林安泰古厝可以算是一個理想的地點。
(見:2014.12.06、13 父母外甥老宅美食遊 艋舺柳州螺螄粉、國父史蹟館、齊東街宿舍群、林安泰古厝、大龍夜市

於是就想到很久很久沒去的八里左岸走走,
前幾年去八里左岸,都是從關渡坐公車紅22到八里渡船頭,不過,常常走到帆船協會的沙灘,父母就不想繼續走,
這次想想乾脆直接紅22到十三行博物館,先逛逛博物館,再往八里渡船頭方向走,這樣是不是可以多走一點路?
回來之後,感覺行程如此的改變,似乎更加的理想、有趣,主要的差異是十三博物館那個方向增加兩個地點的樂趣,一個是十三行文化公園,一個是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尤其是挖子尾自然保留區讓我們非常驚艷,會想要再去一次。
當然,對於外甥而言,這次全程坐了四趟公車,更是高興極了。


好幾年沒有來十三行博物館,對於裡面的館藏沒有興趣,不過,母親想走走,所以就讓父母帶著外甥去走走,我躲到休息室補眠一下。
父母回來之後,才知道現在博物館以互動裝置為主,許多小朋友玩得非常開心,有些裝置甚至要排隊,這樣的改變是不錯的,至少可以吸引小朋友去關注,難怪在休息是有不少父母也在旁邊休息,這裡可以放任小朋友去玩耍啊!哈哈

要注意的是,紅22並未停靠在十三行博物館門口,站牌是在縣道105的中山路一段,走進十三行博物館,距離很近,也不容易迷路,頂多問一下司機先生或是路人即可。


離開十三行博物館,走在污水處理廠旁的自行車道,雖然冬季枯數增添些許蕭瑟感,走起路來反而有股不同的味道。


這應該是現在很流行的澳洲茶樹!


這樣種一排澳洲茶樹,感覺好像防風林喔!

十三行文化公園


十三行博物館往渡船頭方向走,過了污水處理廠,就會看到十三行文化公園,記得以前這裡是封住尚未開放,現在做了一個大山丘,在山丘上可以眺望遠方的臺北港。
雖然風大,會有點冷,但是適合放風箏,而且,視野真是不錯,
這次走過十三行博物館、十三行文化公園,可以感受到整體規劃朝向親子娛樂的方向,十三行博物館裡面的館藏更強調小孩互動性,十三行文化公園的大草坪可以讓小孩奔跑,又可以放風箏,加上挖子尾自然保留區,渡船頭,感覺這裡更加適合親子家庭的小旅行,這是一種進步,真是不錯。


這應該是垂柳,冬季葉子掉光,等待春天再度發芽,這樣枯乾的垂柳樹枝還蠻漂亮的。


十三行博物館的小山丘旁伴佐著一個水池,目前看來尚未造景完成。
不過這個水池有潛力成為一個舒適的景點。


這個水池有機會可以做得很漂亮。


離開十三行文化公園,往渡船頭方向繼續前進,在公園旁有一小塊地,種植了幾顆棘桐樹,回來查了資料,這可能是珊瑚棘桐。


常見的苦楝花,這不是春天才會開花,可能前幾天的回暖,提早摧花。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也是以前沒有進來過的地方,裡面的模樣真是讓我們感到驚喜,像是沿路茂盛的水筆仔、中間的小漁港碼頭,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走到最裡面,看看地圖,末端剛好是淡水河出海口,可以眺望夕陽,下次可以找個時間來看看。

父親對於長滿種夾的水筆仔,非常感興趣,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水筆仔種夾,但是這次是最茂盛的一次。


一串一串好像尚未成熟的青辣椒喔,哈哈!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一路上的水筆仔都長得非常好,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水筆仔的花。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中間有個小小碼頭,因為退潮,小漁船都擱淺在沙灘上,碼頭上有三個畫家正在寫生,這樣的氛圍很漂亮。


一直很喜歡退潮船擱淺的場景,配上黃昏,會更漂亮,有種落寞的淒涼感。


這裡當然要留影一下!
離開這個小碼頭,就往回走向渡船頭,
這小碼頭只是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的中間,回程看到地圖才知道最末端可以看到淡水河出海口,這列為下次一定要來的地方。


十三行博物館-渡船頭這一段三公里的道路,前半段人行-自行車是共道,不過還好自行車騎得都不快,走起路來,壓力還不會太大。


越接近渡船頭,就有人車分離到,而且人行道就在水筆仔旁,走起來很舒服,這裡的水筆仔種夾就沒有挖子尾那裡茂盛。


近拍水筆仔樹林裡面的枝條模樣,大白天都有陰森的感覺。


帆船協會附近的海灘退潮之後,顯露出一些幼小的水筆仔,本來想看看有沒有彈塗魚或是招潮蟹,不過可能時間不對,完全沒有發現,不若以前去紅樹林-淡水那一段,可以很輕易看到彈塗魚、招潮蟹。


望出海口,可以看到漁人碼頭。


即便是沒有夕陽,這裡的出海口沙灘背景,怎麼拍都很漂亮。


即使轉個向,以對岸的淡水接到、大屯山為背景,也是很棒的取景點。


和觀音山一樣,遠方的大屯山係,整個籠罩在低壓雲層下
真的太久沒有來,對於八里這個新渡船頭一點印象都沒有。
今天退潮,渡船還是在舊碼頭進出,這裡沒有停靠任何渡船。


一直很喜歡八里這裡的風光甚過淡水。
或許就是因為這塊海灘,也或許是以前八里的人潮沒有淡水那樣多,不過後來八里也充塞了滿滿的人潮,有好一陣子我們都沒有再來八里,
這次發現人潮都集中在渡船頭一帶,十三行博物館、十三行文化公園、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帆船協會沙灘這一帶,人潮並沒有想像中的多,雖然出租腳踏腳多了一點,不過,尚可以輕輕鬆鬆地散步。
這次行程雖然沒有享用八里渡船頭美食(其實,一直覺得八里渡船頭的食物並不是非常好吃,很觀光景點的風格),
但是外甥坐了四趟公車,是更加滿足,哈哈,
(這四趟公車,是:龍江路->承德路、公車756:承德路->關渡捷運站、公車紅22:關渡捷運站->八里、公車704:八里-臺北北門)
因為公車704班次比較少,查過App之後,我們當下決定放棄在八里美食,趕時間坐上704公車,704公車除了讓外甥欣喜之外,704公車所經過的八里、蘆州、三重都是母親不熟悉的地方,一路上,母親看得津津有味,這是今天公車之旅的意外收獲,哈哈。





2015.03.07 父母外甥遊 八里十三行博物館、挖子尾水筆仔保育區


EveryTrail - Find trail maps for California and beyo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