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是個好天氣,卻沒有想到會是在大雨天下走古道,
更沒有想到,會需要度過這水大急奔的小溪。
這樣的驚喜連連,我想,日後應該會在心理面留下深刻的回憶。
這次的行程路線,大致上是:侯硐車站、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102縣道(過不厭亭)、大粗坑古道、回到侯硐。
完整遊記:侯硐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大粗坑古道環形健走
這天,我們到達侯硐的時間是上午八點多,雨非常大。
用廣角鏡,雨絲還如此清晰,不知道該高興鏡頭好,還是擔憂雨勢這樣大。

一開始,先上猴硐神社。神社的遺址早已被拆毀,空蕩蕩的平台,只能想像當初的樣子。

神社下方還殘存兩個鳥居,讓人想像當初神社一角的模樣。

從猴硐神社鳥居出來,就接上猴牡公路,這時候要往回(左邊),猴硐方向,才會看到後凹古道入口,這入口很不顯著。

從剛剛的入口進入,經過一個養雞農舍之後,就會碰到後凹溪,溪上無橋,需要涉水渡過。
平常水不大,容易通過,但是這幾日的龐大雨勢,導致溪水高漲。

正當大家都通過的時候,原本要待在侯硐的小怪,也趕了過來,而且不需要渡溪,
原來,畫面的右方有一條路徑也通往猴牡公路,(入口就在,剛剛的後凹古道入口往侯硐方向一點)如此就不需要渡溪。

後凹古道這一段並不長,不到兩公里,一路非常原始,若是天氣好,應該是個非常有味道的旅程,尤其後段接近金字碑古道,相當陡峭,完全無人工石階。


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古道:侯硐淡蘭橋-102縣道-牡丹)

後凹古道接到金字碑古道,右轉就是往102縣道方向,(左邊是往淡蘭橋方向)
大約500公尺就會看到這金字碑。
金字碑古道修整的相當人工化,有點台北市象山步道那樣。

金字碑回望古道來時路(侯硐方向),可以看得出來地勢相當陡峭。

到達探幽亭了。
大家都被大雨淋得非常狼狽。
一路上,沒有多少休息,大夥在這裡停留一會。
探幽亭前方是「奉憲示禁碑」,設立當時,是禁止來往旅客砍伐這裡樹木,讓旅客保有遮陰樹木。
探幽亭後方,有一條小路徑,就是上面地圖所示,通往不厭亭的路徑。

探幽亭旁非常有味道的土地公廟。

從探幽亭,不到400公尺就到了102縣道出口。
常常騎乘102縣道的車友,應該會常常看到這個金字碑古道說明牌,從這裡進入,到金字碑,大約700公尺左右。


102縣道

102縣道的不厭亭,是非常著名的攝影景點,今天的不厭亭相當迷濛。
21公里處,就到了不厭亭,從雙溪方向,騎乘單車上來,大約10公里,爬升600公尺,算是不輕鬆的一段路線,但是為了不厭亭美景,還是很多車友願意挑戰。

雖然今天能見度很差,但是都到這裡,不上不厭亭拍一下,實在對不起自己啊。


大粗坑古道

這是大粗坑古道在102縣道上的入口,從這個入口,可以回到侯硐。


從這個入口進入,幾乎是一條路回到侯硐,中間只有一個叉路,是右轉,轉往小粗坑古道的大粗坑山腰古道。(山腰古道入口大約是大粗坑古道上,萬善堂和大山國小遺址之間)
大粗坑古道上的天橋,可以俯瞰,大山國小遺址和以前的聚落廢墟。

回望剛剛走過的天橋,造型算是奇特,不知道要如此規劃?

今天的雨量大,都漫到古道上。
大粗坑古道是一條相當人工化的古道,許多像這樣洗石子石板路,在大雨季節,步行反而容易滑倒,更不用說,許多長滿青苔的平滑石塊,根本是寸步難行,太滑了。
當年金礦風光年代,據說這裡居住了一千多人,這廢墟在當時,應該也是豪華的房舍了。
現在人去樓空,房舍還屹立在此,是否還在等待故人歸來?

大山國小遺址,左邊的房舍還供奉著神明,以前這裡住戶多,需要在這裡設立分校,現在完全荒廢了。

不知道是誰還會來這裡祭拜神明??過了這裡,往侯硐方向前進,一兩分鐘路程可以看到山腰古道入口,不過這次沒注意,沒有照片,下次再來勘路。

祭拜孤獨魂魄的萬善堂。一些遊記提到還有一個萬善碑,不過這次沒注意到。

大粗坑古道一路往下,若不是大雨,算是一條維護很好的人工步道,其實不會太累,不過雨量讓大家還是有點疲憊。
左邊步道大粗坑古道口,右邊水泥上方有個菜刀倫瀑布,以今天的雨量,依然如涓絲般,平常應該就更細了。
過來往照片左邊,進入半嶺路,往舊侯硐國小方向走,沒多久,就會遇到淡蘭橋,橋邊有金字碑古道口的標示牌,這次也沒有拍到。


走回侯硐,大家全身濕透,也真的都餓了,吃飯的速度相當快,不到一個小時,就吃完了,
哈哈,只能多吃點取暖,免得失溫啊!
原本活動規劃是,在這裡解散,港泓自己加碼些路線,其他人看看是否想要去拍拍著名的侯硐貓村,不過,到了車站,好像大家都來車站,準備回家,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港泓一個人還有意志力,繼續原本規劃的旅程?
完整遊記:侯硐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大粗坑古道環形健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