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茶壺山步道〗旁看到的菫菜,當時未能仔細觀察細節,不太確定這是哪一種堇菜?
2021年去復勘,應該是「小堇菜」。

「小堇菜」分佈範圍頗廣,2021年也曾在三芝〖山仔頂步道〗口看到一整片的小堇菜。
下面這張圖是「箭葉堇菜」,在〖面天山步道〗往面天坪、接近【火燒山】叉路附近路邊石壁上看到的。(當時納悶怎麼以往都沒有注意過)
所以把「小堇菜、箭葉堇菜」歸納到大屯山區可以看到的堇菜。

二月真是堇菜花季爆發的季節,不僅僅在三芝、石碇、茶壺山、【大屯山】各地看到不同堇菜花朵綻放,
到海邊〖富貴角燈塔步道〗上,也遇到大量的「短毛堇菜」。


這篇大致分成三個段落:
  1. 第一個段落,以圖表彙整幾個快速分辨方式。
    (目前紀錄的三種「合生托葉群」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都有類似之處,生長範圍也有重疊地區,需要快速分辨項目)。
    (備註:目前紀錄的「合生托葉群」堇菜,有些特徵差異要放在一起對比才會比較清楚,像是側瓣鬢毛的形狀、葉基內凹程度,單獨看其中一種,會比較不清楚差別,例如「小堇菜、短毛堇菜」兩者實在很像,如果只看照片,難以分辨,不過體型差距頗大,放在一起就很明顯的不同。)

  2. 第二個段落,則是詳細的分辨圖表,包含相似和不相似的特徵都列表出來。

  3. 第三個段落,是這些堇菜各自特徵,獨立放在一起。

備註:
「合生托葉群」這四種堇菜,除了紫花地丁,其他三種「合生托葉群」堇菜算是廣泛分佈在中低海拔區域,所以在北部山區也比較容易遇到「合生托葉群」堇菜。(目前查到的資料,要在中高海拔山區才能遇到「紫花地丁」。)


合生托葉群相簿: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紫花地丁


相關網誌:
FB:【好野遊 賞台灣


快速分辨法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在許多方面都非常相似,沒有明顯差異,尤其「短毛堇菜、小堇菜」更是非常相似,如果單拍花朵、葉子,是很難區分的。
比較顯著的差異只有「花型大小」、「接近根部葉莖、葉背顏色」、「葉型」這幾點。
  • 「短毛堇菜」、「箭葉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小堇菜」明顯是小型花。

  • 「短毛堇菜」葉莖顏色:綠色帶點紫色。
    「小堇菜」葉莖顏色:濃厚紫色。
    除了花型大小,「短毛堇菜、小堇菜」的葉莖顏色是較為顯著的差異。

  •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雖然都是長箭茅型,但是「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差異比較大。
    長寬比例:
    「短毛堇菜、小堇菜」的葉基比較寬,所以較偏向三角形,
    「箭葉堇菜」葉基很細,很像把長劍。
    葉基內凹程度:
    「短毛堇菜、小堇菜」葉基內凹深,
    「箭葉堇菜」葉基內凹淺,幾乎無內凹。
    三者葉子放在一起,差異比較明顯。(背著:網路資料提到「箭葉堇菜」開花和不開花時的葉型不太一樣,這點尚待查證)



詳細分辨細節

  • 花冠:
    1.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基瓣都是先端寬圓,
      花瓣顏色不太穩定是白色或是帶有藍紫色,所以難以用花冠的基瓣、顏色來分辨「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


    2. 柱頭形狀: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的柱頭都是奶嘴型(堇菜典型的柱頭形狀)。
      所以難以用柱頭來分辨。



    3.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的鬢毛有點相似,都是半透明狀細絲,所以也難以用鬢毛來分辨。



    4. 花距: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花距長圓柱型(有些會細長一點),所以難以用花距來分辨。



    5. 萼片上是否有細毛: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花萼萼片,都是沒有細毛、服貼在花冠上,所以無法用萼片細毛來分辨。



    6. 花梗托葉: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的的花梗托葉都是「細披針形」,所以難以用花梗托葉來分辨。


    7. 花冠大小: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短毛堇菜」、「箭葉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小堇菜」明顯是小型花。
      「小堇菜」花大小是比較明顯的差異。


  • 莖、蓮座、葉形:
    1. 蓮座: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都是「蓮座」生長模式、無走莖:
      所以難以用「蓮座、走莖」來分辨。
    2. 葉形: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葉形算是差距比較大的,雖然都是長箭茅型,但是「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差異比較大。
      長寬比例:
      「短毛堇菜、小堇菜」的葉基比較寬,所以較偏向三角形,
      「箭葉堇菜」葉基很細,很像把長劍。
      葉基內凹程度:
      「短毛堇菜、小堇菜」葉基內凹深,
      「箭葉堇菜」葉基內凹淺,幾乎無內凹。
      三者葉子放在一起,差異比較明顯。(背著:網路資料提到「箭葉堇菜」開花和不開花時的葉型不太一樣,這點尚待查證)


    3. 葉柄有翼: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的葉柄皆有翼,「箭葉堇菜」葉子比較細長,葉柄翼看起來比較寬一些。
      所以難以用「葉柄有翼」來分辨。


    4. 葉梗托葉: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的葉梗托葉都在蓮座基部,都是細披針型,差異不大。
      所以無法用「葉梗托葉」來分辨。
    5. 接近根部的「葉莖顏色」:
      目前只拍到「短毛堇菜、小堇菜」兩者接近根部的葉莖顏色:
      「短毛堇菜」葉莖顏色:綠色帶點紫色。
      「小堇菜」葉莖顏色:濃厚紫色。
      除了花型大小,「短毛堇菜、小堇菜」的葉莖顏色是較為顯著的差異。


  • 蒴果:
    「短毛堇菜、小堇菜」這兩種堇菜的蒴果相當類似,萼片也都沒有細毛。(尚未拍到箭葉堇菜蒴果)


  • 生長環境: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這三種堇菜生長範圍都算是普遍性,對於生長環境、高地海拔似乎不太挑惕。
    這次是在富貴角燈塔海邊草地上看到大量「短毛堇菜」。
    而「小堇菜」,則是在兩個登山步道的石頭縫看到不少「小堇菜」。
    「箭葉堇菜」則是在面天山登山步道邊坡上。
    因為觀察的數量還不夠多,尚無法得到明確結論。



「合生托葉群」四種堇菜個別細節:
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紫花地丁。(目前缺:紫花地丁)
說明:

小堇菜
2021二月,看到臉書社團,有人分享台北【象山】區域拍到「小菫菜」,並提示在山區附近公園學校,很容易看到「小菫菜」,考慮交通方便,就試著到【象山】附近找找看,結果連續找了五種不同路線,都未能發現「小菫菜」。
正準備放棄時,有看到有人分享在三芝〖山仔頂步道〗拍到「小菫菜」,於是隔天就前往〖山仔頂步道〗尋覓,很高興的,在〖山仔頂步道〗入口(海拔約180m)看到大量的「小菫菜」。
對照之下,幾年前在無耳茶壺山步道上拍到的菫菜,應該就是「小菫菜」,相對於台北菫菜、紫花菫菜,「小菫菜」分布範圍要廣許多。

「小堇菜」和「短毛菫菜」非常相似,生長環境也很接近。(「短毛菫菜」生長環境更廣泛一些)
「小堇菜」、「短毛菫菜」最大差異可能是在花型大小,和根部、葉背紫色程度。
目前是在一些登山步道的石頭縫看到「小堇菜」(〖茶壺山步道〗、〖山仔頂步道〗、〖桃源谷步道〗),而「短毛菫菜」則是在富貴角燈塔附近看到大量的「短毛菫菜」。



  • 花型:

    1. 龍骨瓣(基瓣):長橢圓、先端圓(像戽斗下巴),先端沒有明顯內凹。

      「小菫菜」花瓣下唇的龍骨瓣,長橢圓、先端圓。
      相對來說,「小菫菜」花瓣下唇龍骨瓣比上唇四瓣(旗瓣、翼瓣)小一些,所以看起來,和台北堇菜相似。
      「小菫菜」花型和「台北菫菜」較大的花形差不多。


    2. 側瓣(翼瓣)內側有鬢毛,鬢毛細絲、乳白半透明。
    3. 柱頭:奶嘴型。(典型堇菜柱頭形狀)

      「小菫菜」柱頭也是奶嘴型,只是末端形狀比較扁平,有點像是呼吸器的咬口。

    4. 花距:圓、中長型。
    5. 花萼片:披針形、無細毛。

    6. 花型相當小型,不到指頭大小。(這是和短毛堇菜最大差別)

    7. 花梗托葉:細披針,接近花梗中間。


  • 葉、莖、托葉:

    1. 葉型:

    2. 葉面:光滑無細毛。

    3. 葉背:綠色中帶有紫色。(這是和「短毛菫菜」比較大的差異)

    4. 葉柄有淺翼、淺細毛。

    5. 蓮座、無走莖。
    6. 根部濃厚紫色。(這是和「短毛菫菜」比較大的差異)

    7. 葉梗托葉。

  • 蒴果


  • 生長環境:


箭葉堇菜
「小堇菜」和「短毛菫菜」非常相似,生長環境也很接近。(「短毛菫菜」生長環境更廣泛一些)
「小堇菜」、「短毛菫菜」最大差異可能是在花型大小,和根部紫色程度。
目前是在一些登山步道的石頭縫看到「小堇菜」(〖茶壺山步道〗、〖山仔頂步道〗、〖桃源谷步道〗),而「短毛菫菜」則是在富貴角燈塔附近看到大量的「短毛菫菜」。



  • 花型:

    1. 龍骨瓣(基瓣):長橢圓、先端圓(像戽斗下巴)。

    2. 側瓣(翼瓣)內側有鬢毛,鬢毛細絲、乳白半透明。

    3. 柱頭:奶嘴型(堇菜典型柱頭形狀)。


    4. 花距中長圓。

    5. 花萼片:披針形、無細毛。

    6. 花型算是大型(花型大約指頭大小)。
      花梗從蓮座基部生出。
    7. 花梗托葉(花梗托葉:細披針)。

  • 葉、莖、托葉:

    1. 葉型:細長茅型(也有人說是箭形。備註:有網路資料提到在花期和非花期,箭葉菫菜的葉型會有所不同。)

    2. 葉面光滑無細毛。

    3. 葉柄有淺翼、無細毛。

    4. 蓮座:典型蓮座,花梗從蓮座基部生出,無走莖。


    5. 葉梗托葉:也是細披針形。


  • 蒴果:
    (缺)

  • 生長環境:
    在〖面天山步道〗邊土坡看到這一叢箭葉錦菜



短毛堇菜
「小堇菜」和「短毛菫菜」非常相似,生長環境也很接近。(「短毛菫菜」生長環境更廣泛一些)
「小堇菜」、「短毛菫菜」最大差異可能是在花型大小,和根部紫色程度。
目前是在一些登山步道的石頭縫看到「小堇菜」(〖茶壺山步道〗、〖山仔頂步道〗、〖桃源谷步道〗)
而「短毛菫菜」則是在富貴角燈塔附近看到大量的「短毛菫菜」。


  • 花型:

    1. 龍骨瓣(基瓣):長橢圓、先端圓、先端沒有內凹。

    2. 側瓣(翼瓣)內側有鬢毛:細絲半透明乳白色狀。

    3. 柱頭:奶嘴狀(典型菫菜柱頭形狀),有點像是被咬扁的奶嘴。
    4. 花距中長圓。(這張可以看到,有些花距很常,有些則是稍短)
    5. 花萼片:披針形、無細毛。(這張的花距很長)

      從上方俯瞰:

    6. 花型:大型(合生托葉群中比較大型的),比一個指頭還要大。

    7. 花梗托葉:細披針形(偏下方)。


  • 葉、莖、托葉:

    1. 葉型:寬三角茅型(雖然也是茅型,但是葉基比較寬,葉尖比較圓頓)

    2. 葉面光滑無細毛(葉緣有些鋸齒狀),相對來說,「小菫菜」葉緣比較不明顯。

    3. 葉背:綠色,沒有紫色成分。(這是和「小菫菜」比較大的差異)
    4. 葉柄明顯有翼、無細毛。
    5. 蓮座、無走莖。

    6. 根部紫色成分少。(這是和「小菫菜」比較大的差異)
    7. 葉梗托葉。
      這兩張蓮座基部可以看到一些細披針托葉,但是不太確認這是葉梗還是花梗的托葉?

      另外一株的基部,稍微廣一點:


  • 蒴果、種子:(各菫菜都很相似)

    爆裂中的種夾。


  • 生長環境:
    目前只有在富貴角燈塔附近,潮濕、土壤豐厚的平地上看到大量的「短毛菫菜」。


【背景資料】

堇菜的「堇」這個字意思就是堇菜普遍具有藍紫色,堇菜學名中的「Viola」也是泛指堇色(某種特定藍紫色),因此非藍紫色系的堇菜,算是比較少見。
  • 台灣植物分類學會這篇系列演講摘要文章「菫囊妙計:菫菜屬植物的探祕」提到一些菫菜重要資訊:
    1. 要辨識菫菜要掌握幾個要點:
      • 一、要看有無地上莖,若有地上莖還要看它是直立的或是匍匐的。
      • 二、葉柄是否有翼以及葉形式長形或圓形;但葉形變化大,在花期、果期也可能有不同葉形,如紫花地丁即是。
      • 三、看托葉,這是辨別菫菜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需看托葉是否與葉柄合生超過二分之一,以及托葉形狀。
      • 四、看基瓣形態,基瓣可分為三種形態:先端尖、先端圓形、先端內凹。
      • 五、看花柱形態,但微細構造多是利用電子顯微鏡(SEM)觀察。
    2. 文章提到菫菜屬植物可分為七群(這七個群包含18種堇菜):
      (文章截圖,如果有疑慮,煩請告知)
      • 二裂花柱群:黃花雙堇菜。
      • 鳥嘴柱頭群:紫花堇菜、翠峰堇菜、新竹堇菜。
      • 雙緣柱頭群:如意草(匐堇菜)。
      • 斜柱群:尖山堇菜。
      • 合生托葉群: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紫花地丁。
      • 匍匐菫菜群:台灣堇菜、川上氏堇菜、喜岩堇菜、雪山堇菜。
      • 蔓莖群:茶匙黃、心葉茶匙黃、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

  • 福星花園網誌彙集了20種,可以提供參考:福星花園菫菜科

  • 這篇網誌目錄彙集了14篇文章共有17種堇菜,可以提供參考:cleyera菫菜文章彙整

arrow
arrow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