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在朋友強哥的介紹下,趁還沒有下檔,趕緊跑去國賓看了「The Cove血色海灣」。

 

「血色海灣」大概是這幾年比較值得好好想想並寫下來的紀錄影片。(摁!若包含劇情影片也不為過,不過這不具太大意義,就當我看影片的數量已經不若過去那樣多了)

 

以下是中文版的預告片,對於完全不知道背景故事的影友,多少可以獲得一些訊息。

 

既然這是紀錄片,應該沒有劇情片那種「洩露劇情」的問題,相對地,多瞭解些「血色海灣」的背景資料,對於觀影反而有更多的幫助。(不過,若還是有影友不習慣事先知道紀錄片的背景資料,可以跳過下面這一小段)

 

角色:李察歐貝瑞Richard O''Barry

 

 

對於Richard O''Barry的介紹,直接引用網路的說明:

==========================

「投入十年海豚訓練工業,卻花了三十八年反對的保育戰士! 」(來源:點選

 

「60年代的歐貝瑞,在邁阿密水族館工作,曾是位捕捉及訓練海豚的專業人員。在投入無數海豚訓練的工作裡,也包括五隻曾飾演美國流行電視影集「Flipper」的可愛海豚。」(來源:點選

 

「身為六零年代美國暢銷影集《飛寶》 中那五隻可愛且具有靈性的海豚的訓練師,曾眼睜睜看著海豚在他懷裡有意識地閉氣、選擇死亡,受到震撼的他他於是發願,要竭盡一生來維護海豚的生存權。」(來源:點選

 

60年代,李察歐貝瑞曾是一位傑出的海豚訓練家,曾經培訓過當時美國正流行的電視影集「Flipper」中五隻可愛的海豚。直到「Flipper」中的海豚的死亡,突然讓他意識到訓養海豚提供人類歡笑,是多麼殘酷與愚蠢。

==========================

 

從這些文字可以大約知道,主角Richard O''Barry在海豚「自殺」之後覺醒,目標在於解救世界各地海洋世界樂園表演而被禁錮的海豚。

然而在這「血色海灣」這片子裡,所描述的行動並不是這樣大範圍的目標,而是針對「日本和歌山太地町的捕獵海豚」這個現象。

圖片引自這裡

 

關於「日本和歌山太地町的捕獵海豚」,網路上資料不多:

==========================

來源:點選

 

「太地町距東京大約有6小時車程,只有一條蜿蜒的海濱公路通向這裡。多年來,人們很少留意到這個偏僻的村莊,更不知道每年遊經此處的海豚都會遭遇屠戮。

一隻海豚可賣10萬美元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當大群海豚遊經太地町海域時,當地漁民就會分乘幾艘快艇,將一群群海豚包圍。他們將金屬棍探入海中,敲打這些海豚,以驚嚇它們,並影響它們的聲納系統。隨後,這些驚慌的海豚被驅趕到一個狹窄的小海灣。長得最漂亮的海豚被海豚訓練員挑選走,這些聰明、可愛的動物將被出售到世界各地的水族館、馬戲團,每只售價高達10萬美元。剩下的大部分海豚會被漁民們殺死,並將處理後的海豚肉出售、儲存。在海豚流經的海灣,水都會被染成鮮紅色。」

==========================

 

有了這些資料,「血色海灣」幾乎是非常淺顯易懂的紀錄片。

 

以下文字從我的噗轉過來:「血色海灣」

 

「血色海灣」是個非常單純的影片,內容很直接,就是「影片本身就是一個行動」,幾乎可以符合寬鬆的南美左派游擊電影標準。

 

這說法就是說「血色海灣」並不是一個「批判的紀錄影片」,而是作為「改變某一目標的階段性行動」,這個行動目標就是「停止每年九月在日本發生的兩萬六千隻海豚屠殺」。影片當中就很清楚地說明這目標,影片師法當年以鯨魚被屠殺前的哀鳴錄音成功阻止了鯨魚捕殺的數量:從3萬多隻降到300多隻。

 

就「拯救海豚免於禁錮、免於屠殺」這個更大目標來說,「血色海灣」幾乎是先鎖定在「阻止日本和歌山太地市獵捕海豚」這個中程目標。所以影片當中很明白表示與自問,如果可以成功拍攝到整個「屠殺過程」,是不是就可以阻止這個太地市每年兩萬六仟海豚的死亡。

 

弄清楚這樣單純的行動目標之後,比較能夠盡一步釐清楚影片裡面,那個部份是更大範圍目標,那一個部份是論述背景,哪一個部份是當下的影片目標。例如,裡面的主人翁瑞克歐貝瑞想要終結各地海洋樂園的海豚表演,這訴求明顯地不在這次「血色海灣」當下想要達成的。要終結海洋樂園的商業模式,並不是拍攝到日本太地町市屠殺海豚就可以做到的!男主角自己也很清楚。

 

剩下可以思考的就是影片自己論述的部份了。例如:捕獵海豚究竟算不算是日本文化傳統中的一環?

日本以保護文化傳統的說法來合理化海豚獵殺,這部份還有進一步問題,就是太地町市的海豚獵捕活動是屠殺?還是文化、傳統?還是說不獵殺海豚,太地町市這地方就會蕭條滅亡了?

 

作為一個行動的紀錄片,「血色海灣」在論述方面真的是比較薄弱,針對「捕獵海豚是日本和歌山太地町的文化」這個說法,影片只說了「如果捕獵海豚真的是文化傳統,為何日本人都不知道捕獵海豚這個行為」這樣的疑問,用這樣的疑問句來反駁捕獵海豚釋文化傳統,幾乎完全沒有作用力,畢竟究竟需要多少日本人知道才算是一種文化傳統呢?誰也不知道。

還不如下面這樣的說法來得鏗鏘有力:

「日本政府在捕殺鯨類、海豚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其背後存在著民族主義因素。日本漁業廳前副廳長中前明曾經說:“如果我們在捕鯨問題上退讓,那下一次將會發生什麼呢?下一次就會輪到日本飲食中的主要材料金槍魚了。」(來源:點選

 

不過,雖然「捕獵海豚是文化傳統」論述的反駁力道薄弱,並無損於「血色海灣」的行動力量,畢竟這樣圖片的力量實在太強了,很容易就吸引其他領域的人站在反對獵殺海豚的這一邊:(來源:POTS報動物解放卯上帝國餘緒:《血色海灣》

 

相對地,就像在破報這篇文章裡所提到的一樣,「民族意識」‘「文化傳統」這些說法將會是「阻止日本捕殺海豚」最頑強的反抗說法。(請見:POTS報動物解放卯上帝國餘緒:《血色海灣》

 

相較於「文化、傳統」這說法,影片指出太地町還有另一個說辭:「海豚大量捕食魚類,影響漁獲量,所以獵殺海豚是為了保護漁獲量」。這說法有點類似最近「撲殺海豹來保障鱈魚數量」的新聞,其實有點理盲,因為不論是贊同還是反對,都應該是非常容易以數據來佐證,漁獲量的減少究竟是不是來自於海豚?況且海豚的數量若沒有暴增,海豚的食量都是在大自然食物鏈正常的循環當中。若要說,漁獲量降低,真正原因來自於人類的可能性還大多了。

 

就論述面來說,「血色海灣」最大的論述著力點反而是「海豚含汞量過高」這問題,影片也以想當篇幅描述了這件事,甚至以動畫圖解說明,海豚為何含汞量過高。(追究起來,還是因為人類自己污染海洋環境。)

影片針對這點,直接指出:「海豚含汞量過高,人類食用容易累積過多汞金屬導致嚴重病變,而太地町所捕殺的海豚,冒充鯨魚肉售出,讓不知情的民眾受到傷害」。

 

且不論海豚是否是舉有智慧的高等生物,也不論海豚是不是營救了許多人類,這對於許多都市人來說,這些論點無關己身,常常難以打動麻木的人。

但是「海豚肉含汞量過高、海豚肉冒充鯨魚肉而被食用」這點論述非常強而有力,甚至可以攻擊到上面「獵殺海豚是太地町文化傳統」這說辭。

因為「如果海豚肉對人類有害,又需要冒充才能售出」這意味「獵殺海豚是一種欺騙且對日本民眾有害的傳統」。

 

所以當有人採用這種說辭批評:「獵殺海豚就像在捕魚,在殺豬一般,除非是素食者,否則葷食的人都沒有資格批評」。海豚肉含汞量過高的論點可以讓「殺海豚類似殺豬‘殺魚」這論點難以立足。

 

這篇網誌針對反對的意見精簡地整理了「血色海灣」裡五點論述,值得一看:THE COVE-另一部更發人省思的紀錄片

 

在這裡有許多「血色海灣」的觀影網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