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些討論是413Jonathan人刑花園的回顧LEVEL13的小動畫吧!兩篇網誌的留言所引發的討論;

再參與回復討論的當時,覺得這樣的討論遠超過我的想像,也激發我許多被遺忘的想法以及新的懷疑與線索,這樣在意識上的激盪對我一直很重要,因此整理出來成為獨立的一篇:

413:

Svank的片,如果以美術的官方說法,的確是被劃分成『復合媒材』,動畫的官方說法叫做『實體動畫』、『停格動畫』.

AFEI:

幾乎所有傳統動畫都是用停格動畫的技巧,但會細分出媒材的不同,手繪、黏土 .......;CHANCEL 4的酷狗寶貝就是典型的黏土.

我那片捷克動畫選DVD2當中還是以黏土動畫居多,但是也有些複合媒材;LEVEL13那片就多以手繪居多了.

Jonathan:

希望這樣說不要介意,現在再看到這些作品,發現感覺跟我喜歡的伊藤潤二竟然有些類似,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噁心感;但也就是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讓我發現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我對於伊藤潤二總是有一點"著迷"的感覺.

AFEI: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包括我自己看到這些圖文,初步的反應都和強哥差不多;差異的地方在於如何定位這些反應與感覺,就像Jonathan所言,並不是看到歡歡喜喜的圖文,才會讓人察覺一些細微的事情;反而是這種被稱做負面的力量,才會讓我進一步感受到強哥所說的『存在感』,從我對這些事物的啟蒙之後,就不自覺找尋這種『負面的力量』.

這也是我喜歡伊藤潤二和大江健三郎的原因.

413:

說到分類 ( 我又開始囉唆了 ),我比較不談分類;不是說分類不重要,只是像週遭滿多人就會在做東西之前,先告知自己︰我要做3d、我要做剪貼、我要做....

分類,有時候的確讓東西套的更準,就像夜市裡被投圈圈的物品,它們就安靜的在那邊兒立著.

有目標,每個人倒都很自信的套進去,但卻不是做東西的好樂趣啊;

分類的確是影展某種評分標準,最為一種溝通分野,可是我們是不是不知不覺間,被訓練成:早在作任何東西前,都在心裡先告知自己,硬是去套了某種規矩?

也許溝通上很需要,但創作上就損耗滿多彈性.

說故事上的實驗,我很感興趣(也許就因為我常是一個表達不清楚的人);不過也時常怕自己沒搞好變成看不懂 (會給人一種因為看不懂而被歸類成實驗片的無聊說法).

畢竟跳脫人類原本的固有的思考邏輯,但卻又能表達清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另外關於三d,就像我有一位同學去美國念動畫研究所,他挑選了2d動畫主修,結果反倒被同校的台灣人取笑,跟他說在台灣2d混不下去.

我認為,會這麼說的,其實也表示他正在 " 誤解動畫 " 這件事;也許唯一可以肯定的是:3D受重用,的確是因為他的維度更貼近真實,就好比任何合成影片,撇開氛圍、節奏等造成的因素,就單單以一個 " 形 " 為基礎,在上面進行破壞.

一個2d平面的肉體破壞與一個3D維度的的破壞,似乎那個更貼近我們形象的才會讓人更感覺到痛;光這點就有好多可以討論的問題.

也許,我著迷於真實之外的驚悚,所以就像我面對像 " 死亡化學" 那件,先撇開動態做的很粗糙等因素.
我很意外,多數人給我的建議,竟然比較多是&"你何不用三D去塑一個更胖的人" 來做!
觀點不同吧?也許最終是我太過著迷於物體本身跳脫真實的張力.

把你和伊藤潤二做的比對,頗有趣;最近又翻閱他的作品,想離清一些事.
也許他的噁心感來自過分『裸露』,他總是不客氣的暴露殘忍;尤其『漫畫』的觀看模式,其『漫畫』的觀看模式反而拉長了恐懼時間,我們可以來回翻閱,每看一次就想吐一次.

AFEI:

每次講到伊藤潤二,我都會提《至死不渝的愛》這本算是短篇的漫畫,這本不算是伊藤潤二最有名的漫畫(富江的恐怖有名多了),而且也算是最不血腥的,然而《至死不渝的愛》還是我最愛的伊藤潤二漫畫;我想,原因就是我個人偏好隱約的殘酷.

(我一直想該用哪一個名詞:隱約的殘酷,隱藏的暴力,不自覺的暴力?)
(這樣說來,上面那三個畫作,殘酷都不夠隱約)

究竟怎樣才是隱約的殘酷?(伊藤潤二的《至死不渝的愛》提示我這想法,但是還沒有提供我答案!)

可能要繞個圈子來接近這答案,先說說我很久以前的一個計畫想法,然後談談分類這件事,再看看可不可以接近到這問題的答案:究竟怎樣才是隱約的殘酷?

首先,我很久以前從未實現的一個計畫:
一個成年人想要鑚回母體子宮,成為初生的胚胎模樣.(從這點,我注意的焦點就和413注意的死亡有點點不同)
他必須有些先前準備(對,是個男的):自己必須恢復成胚胎的模樣,將自己毛髮全部剔除乾淨.
過來的問題就是:他要怎麼回去呢?有兩個路徑:
一個切開腹部,將自己塞到子宮裡(這個路徑我不喜歡,太過直接的血腥了,而且像是變態連續殺手的把戲)
另一個是從陰道,努力鑽進去,鑽回子宮.

我喜歡第二個構想,因為經由這樣的路徑,母體的形象不必很具體,只需要留下兩個象徵代表母體就可以了:一個就是像是陰道的甬道過程;這段過程只需要兩個動作,鑽入陰道口以及在濕黏,柔軟,擁擠的甬道爬行.
第二就是安祥地躺到深燧沉靜的子宮。

母體這個人的具體形象就可以捨棄,只要留下這兩個象徵:希望的過程和滿足。
這想法剛好跟誕生完全相反.

我一直再想,這個計畫要用什麼形式表現呢?手繪、黏土動畫、複合媒材、影片、裝置?

這個問題就牽扯到413兄提到的分類問題了,我之所以會很從容易注意到分類,並不是因為哪是必須的,而是我會被這些類別的細微差異所吸引,而去想這樣會影響到表現出來的內容嘛?
就以表現人體來說(不論是413的屍體還是我想要的成年人回復胚胎模樣),手繪、黏土動畫、複合媒材這些非現實的媒介,來表現我們熟悉的現實就會有一種裝扮、虛構的表現意味,而這類媒材常常吸引人的就是這樣的裝扮、虛構的感覺(有時候反而去加強這種裝扮虛構會更迷人,所以手繪動畫的非現實感一直很吸引我);這篇CESKA Animace捷克動畫選短篇的第三篇,有四種表現體的方式:真實的人、黏土的人、帶雞頭套的人、非黏土的娃娃,剛好有四種不同的韻味,將現實和非現實綁在一起,那股張力蠻迷人的.
或是像第二篇用黏土在娃娃身上表現不同年齡的人的頭部變化,這和Aphex Twin-Come to Daddy 用小孩戴APHEX TWIN頭套,這兩者表現方式有點相似,但是有著強烈的不同媒材上之張力.

3D這樣的媒材,有時太過強調表現虛擬真實,反而失去了某些韻味;但是若去塑造某些被虛構出來而且又是不熟悉的現實,3D反而有種現實感(像是《魔戒》咕嚕或是金剛);

反過來說,在我那計畫當中,那成年人想要恢復胚胎模樣這部分,成年人是現實的部分,想要恢復胚胎這部分是不熟悉的現實部分(可以被歸類非現實);因此,成年人最好用真實的人來呈現才能保留現實-非現實的張力;而陰道口和陰道中甬道爬行這部分本身就是個非現實的印象,我會想用一些半透明材質,加強其濕黏皺摺的甬道感覺,讓這過程不是完全陰暗或明亮,而可以成為一種環境感.

這樣,這半透明、濕黏皺摺的甬道環境感覺,就可以和子宮的陰暗又溫暖的平和感覺作對比;
當一個毛髮全剃光的裸體成年男人在半透明,濕黏皺摺的甬道爬行,然後捲曲在陰暗溫暖的子宮環境微笑;
這樣現實和非現實的感覺,我想應該是我想像的.

當然,我也想過要讓觀眾體驗這種感覺;此時,就要採用裝置藝術,去掉那毛髮剃光裸體成年男人的元素,保留半透明濕黏皺摺甬道和陰暗溫暖子宮,讓觀者穿越這些環境.

後記:
整理好這些討論之後,我察覺413所說的『溝通上很需要,但創作上就損耗滿多彈性』和我所舉的例子(就是我那計畫),兩者有很大的差別;
或許可以說,413的說法著重在媒材的本質與可能性,可以彈性地將這些可能性灌入創作原本沒有想到的事情,這也許可以稱作:實驗精神.
而我所舉的例子,則是強調媒材的現實特性會不會造成原始想法的質變?因而必須小心面對這些媒材的本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