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也忘了何時?大約千禧年吧!),BMW請了當年八位著名導演拍了八部十分鐘的廣告短片(跟以前推薦的【王家衛TAKEO】是一樣的目的!);當然每一部短片的故事都一定和車子脫離不了關係,不論要用車還是.........其他原因(現在看起來,這八個短片的故事基礎都和近年的電影《玩命快遞》相似),總之是克里夫歐文扮演的"司機"所歷經的八個故事。

1.蓋瑞奇的《STAR》
(很抱歉啦!所附的四個檔案,影音、字幕不同步,看起來有點吃力!)

並不是說這八部廣告短片有多偉大,但是就像前一陣子所PO的【SMAP短片】一樣有著類似的操作模式:請幾位導演為SMAP製作短片,藉以發揮香取慎吾和草なぎ剛不同的丰采;只是BMW要發揮的是汽車,不過,與 BMW所請的八位導演來比較,【SMAP短片】裡的幾位導演顯然地較擅於拍攝短片,其風格與故事模式都非常多樣與迷人。
所以先天上和【SMAP短片】有著相同處境;這BMW八部短片畢竟是廣告,必需運載很多表現汽車的花俏元素,更不可能像【大衛林區短片】或是【CESKA Animace捷克動畫選】那般的原創;先不論原創與否,但從一些元素來看,【SMAP短片】和這八個短片對於想要拍攝短片的有志青年來說,還是有所幫助的,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

這八個導演當中,華人導演就佔了三位:王家衛、李安、吳宇森,可見當年華人導演的勢力(不過,這裡放的四部短片都沒有這三位華人導演的作品;雖說網路空間有限,不過八選四都沒選到,應該有怪理由吧!算了,先不說為什麼,看看文末可否想清楚!);
第一部,蓋瑞奇的《STAR》並不算太特殊的作品,相較《兩根槍管》、《偷拐搶騙》來說遜色很多,整部片子就只是在玩弄開瑪當娜的玩笑;雖然說有一定的FUNNY點,但實在無法讓人記憶深刻;之所以會想要放這部短片上來,算是當作一部負面教材(即便是我還很喜歡《兩根槍管》、《偷拐搶騙》!)
想想,一個十分鐘左右的短片,又要加上為數不少的汽車疾駛畫面,能夠表現的東西真的有限;此時在所謂的導演意念最容易留存的就是視覺風格和說故事方式這兩樣了,這可以從Tony Scott這部《BeatTheDevil》看得出來˙;TonyScott這位以《間諜遊戲》、《全民公敵》成名的導演一向以超快速並間歇短接穿插人物心思的說故事方式取勝,尤其快速短接的畫面滑動(像是底片壞掉的效果)在視覺上產生炫亮的華麗感;對於十分鐘的短片來說,剛剛好是TonyScott[視覺風格和說故事方式特色]可以充分發揮的舞台。

2.Tony Scott《BeatTheDevil》



當然,《BeatTheDevil》除了可以作為[十分鐘表現炫麗視覺風格和說故事方式]的教材之外;其故事對我而言還有兩個致命吸引點:搖滾的傳說和GARY OLDMAN演的黑暗王子。
在很多電影或是書籍都述說著一個在藍調音樂盛行時期就有的傳說:美國南方鄉下,在空無一人的十字路口,樂手出賣靈魂給撒旦,因而獲得可以在音樂上重大突破的魔鬼合約,但是黑暗之子通常喜歡年輕的靈魂,所以很多樂手都英年早逝。
不過,顯然Tony Scott在開這個傳說的玩笑,尤其最後一幕:黑暗王子的GARY OLDMAN反而被MarylinManson嚇到,這幕讓我笑了好久。
如果說,Tony Scott《BeatTheDevil》是十分鐘炫麗視覺剪接說故事效果的教材,那麼Alejandro Gonz�lez I��rritu《PowderKeg》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鐘表現深度內容和情感說故事的範本了;這部《PowderKeg》是個人認為這八部裡面最棒的一部短片了。

3.Alejandro Gonz�lez I��rritu《PowderKeg》



Alejandro Gonz�lez I��rritu廣為人知的應該是《靈魂的重量21 Grams》這電影,不過,小弟以為首部作品《愛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才是更迷人的電影。看了這部《PowderKeg》短片之後,才驚覺這導演說悲傷故事的功力真強:一個殘酷、犧牲、救贖、敬佩、悲傷逝去的短篇故事可以如此濃厚;即便這只是一個商業廣告。
Alejandro Gonz�lez I��rritu《PowderKeg》是一個迷人的範本。
JoeCarnahan的《Ticket》算是一個戀物癖導演的範本;這裡說的戀物癖也不是多麼偉大有深度的名詞,只不過那種特別喜歡機槍掃射、子彈零零落落慢格鏡頭的癖好(朋友說押井守亦是此類機關槍掃射戀物癖導演群之ㄧ);吳宇森也算是這類戀物癖的導演,吳宇森喜歡的是手槍,不論是上彈夾還是左輪:放子彈特寫、扣上左輪(一定加強音效喔);其實這類戀物癖鏡頭很容易十分鐘的限制表現出快速吸引眼球的力量,只不過JoeCarnahan還加入了一些懸疑、危機等其他要素,所以《Ticket》變得比較好看一點。

4.JoeCarnahan《Ticket》



此時回過頭來看王家衛和李安的作品;王家衛的電影算是視覺強烈的作品了,如果王家衛還停留在《重慶森林》時期,那麼十分鐘的限制對王家衛來說不是太難的事(就像【TAKEO】的表現);只不過,拍這廣告短片的那時,王家衛處在《花樣年華》時期,十分鐘對《花樣年華》這樣的風格來說,要說一個故事,時間似乎太短了,騷不到癢處,有點感覺卻又不過癮。

這十分鐘限制在李安的作品裡更是明顯,李安善於比現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平淡變化,十分鐘幾乎無法有太多的情感鋪呈,平淡的情緒很快就被車子的追逐所淹沒,但李安又不善於處理這類炫麗視覺效果,以至於李安這部廣告變得沒有太多吸引人之處。

寫到這兒,想想這幾個月為何要po的一些短片?不論是動畫還是大導演的短片;應該並不是為了要欣賞名著,隱約的想法是為了"尋找出路":
腦袋快僵掉,想要敲一敲意識上的出路!
懶到不行,已經快沒有藉口安慰自己的出路!
什麼都沒有,沒錢沒名沒人沒才華的出路!

總之ㄧ切的問題與障礙就是自己,快逼自己吧,逼到沒路走,就會有個"出路"出現了!
(我是在繞口令嗎?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