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斑蝶紀實Flickr相簿:https://flic.kr/s/aHsk56fZT7

樺斑蝶算是自己開始觀察蝴蝶成長的濫觴,
身在臺北市區,可以看到的蝴蝶成蟲種類,大多數是無尾鳳蝶、紋白蝶、樺斑蝶、黃蝶、粉蝶,
其中,黃蝶、紋白蝶、粉蝶,應該是最容易看到的成蟲,
(大安公園或是附近有溪流的地方,例如內湖大湖公園、大溝溪步道、碧潭和美山步道附近,可以看到的品種就多了不少)
若想要進一步看到成長中的幼蟲,機率就非常低,要很細心地觀察,才會注意,
種植金桔的花友,應該最常看到綠油油的無尾鳳蝶幼蟲,
(和無尾鳳蝶成蟲相比,說不定,更容易看到無尾鳳蝶幼蟲)

之所以會注意到樺斑蝶,是在2006年,陽台種植了夾竹桃科的釘頭果(唐棉)
突然有一天才注意到釘頭果上有一大群色彩鮮豔的幼蟲,
而且隔沒幾天,釘頭果的葉子被啃食殆盡之後,這群幼蟲又忽然完全不見蹤影,
這才引起我的興趣,從那一刻起,注意力從花草延伸到蝴蝶幼蟲。

朋友告知那是樺斑蝶幼蟲之後,查詢資料才知道樺斑蝶幼蟲最愛吃的其實不是釘頭果,而是馬利筋
畢竟在戶外比較少見到種植釘頭果,比較容易見到馬利筋
每每到戶外,看到有人種植一大片馬利筋,就會想找找看上面是否有樺斑蝶幼蟲?

(2008年這樺斑蝶羽化的記錄,就是從公園馬利筋上帶回的幼蟲:樺斑蝶的羽化,當時記錄的經驗不太夠,設備也不足,拍攝結果不是很好。)

雖然後來在自家頂樓上種植大量的馬利筋,來吸引樺斑蝶產卵,
只是,2011年以後,卻一直沒有發現樺斑蝶來陽台產卵。直到今年2014年。

前天只是突然想到兩天沒有下雨,也忙到忘記澆水,就上去頂樓陽台關心植物一下。 就在準備多年的馬利筋上,看到這11隻的樺斑蝶幼蟲奮力地嚼食馬利筋。 正在興奮地欣賞的時候,一隻長腳蜂已經虎視眈眈地在旁邊巡邏。
所以趕緊救到屋內,以防長腳蜂又要秒殺這批稀少的樺斑蝶。
既然有長腳蜂虎視眈眈,當然只好將剩下的11隻帶回屋內飼養。
現在大小大約三、四齡,希望終齡的時候,頂樓剩下的馬利筋還夠吃。

其實蝴蝶的生長過程大都差不多:卵、出生吃殼、狂吃食草快速長大、化蛹、等待羽化、交配生出下一代,
不過,觀察細節不同之處,常常是美妙所在。

(焦跑到馬利筋上了,真是Sorry)



這次發現幼蟲的時間已晚,看到幼蟲時,已經不小了,沒有拍到卵,
這卵是2008年拍到的,畫面不是很清楚。(這列為下此補拍的項目)


2014.10.31這天半夜,拍攝卵破殼再度失敗.................

半夜,發現多了幾隻剛剛出生的幼蟲,驚喜之餘,想找找看有沒有還沒有破殼的卵,
手電筒光細細尋覓之下,終於發現一顆尚未破殼,但是已經半透明的殼,
想想今晚也許就是關鍵點。於是架好設備,開始慢慢等待,

但是等到五點,體力終於不支,只好設定持續錄影,跑去睡死,
只是這樣做,也只能錄影到記憶卡空間用盡.......
每一次的蝴蝶記錄錄影失敗,都是因為夜半等待到體力耗盡,

不論是羽化、化蛹、破殼,它們總是喜歡在半夜發生,它們總是很有耐心的等待,
這讓我常常抓不准時間,只能陪伴著它們一起等待。

有人也許會問,為何不用縮時攝影呢?
因為蝴蝶的羽化、化蛹、破殼動作,都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縮時攝影只能抓到其中幾張,
幾年前試著縮時攝影,結果真正重要的變化,只有拍到一兩張,其他都是前後等待的時間,
所以,只能改變做法,既然抓不準發生時間,只好用長時間錄影,以防有所漏失。

持續超長時間錄影,這做法最大的障礙就是:相機電池持續力、記憶卡空間、環燈電力。
因為常常會需要持續錄影三四個小時,才會「不小心」錄影成功。
相機改用假電池接DC,環燈也接DC之後,電力續航力算是解決了,
剩下問題就是記憶卡空間容量,
為了高一點流量畫質,32G只能錄影58分鐘,這樣短時間錄影,失敗率實在很高,
似乎只能買貴貴的128G SD卡,來擴增記憶空間到四個小時。


卵死亡

那幾天發現馬利筋葉子上很多的卵,當下還蠻高興的,
微距拍攝的時候,覺得有點納悶怎麼其中有一顆卵顏色比較深?
黃綠色那一顆比較像是正常的卵,不過,後來也是因為寒流陣亡。


果不其然,在拍攝這個照片的時候,左邊那顆卵整顆黑掉,應該已經死亡,
本來以為右邊那顆應該有機會孵化,
不過,枯等了幾天之後,也是黑掉死亡,
有可能這幾天氣溫驟降變化,讓這些卵無法延續生命。
後來一波寒流,導致這批卵全數死亡。


破殼誕生

再度發現這顆卵已經從黃綠色轉變成半透明,可以看到裡面黑色的幼蟲模樣,而且卵殼表面好像方格狀。
幸運的是,沒多久就看到裡面的幼蟲已經在蠕動。

隔了一周,傍晚在頂樓花園的瑪利筋上,又發現四五顆卵,其中有兩顆已經半透明透出幼蟲身體的顏色,
剛好有工作比須半夜起來,工作到三點,發現卵殼已經破一個洞,裡面的幼蟲正努力吃掉卵殼,
很幸運地拍下幼蟲吃卵殼的破殼而出。



樺斑蝶-卵破殼誕生-0.9 from Afei Worm on Vimeo.




剛出生的幼蟲還吃不動葉子,花了一個多小時,努力地將卵殼吃得乾乾淨淨,
可以看到剛破殼的樺斑蝶幼蟲還沒有鮮豔的色彩,頭部也沒有花紋,是純黑色!


幼蟲

樺斑蝶幼蟲一出生就俱有這樣鮮豔色彩,
一直到化蛹前刻,體色都是如此繽紛,沒有明顯的四齡變化。斑蝶類的幼蟲大都如此。

樺斑蝶的幼蟲體色主要是白底鑲上黑線邊,
在身體兩側各有一道滾黃邊,身體中間則像是鑲了八九坨的橢圓黃圈。
總共有三對刺棘,三對刺棘位置分別在:頭部,第三黃圈和最尾端。


樺斑蝶幼蟲的鑲黃邊,好像只是炫耀自己的美麗,
在黑白相間的體色上,這兩抹黃邊實在非常耀眼。


樺斑蝶幼蟲的刺棘,沒有娥類的毛那樣俱有毒性,
也沒有蛺蝶類幼蟲的刺棘那樣偽裝成有毒的毛,
也不像鳳蝶類的觸角會伸縮放出臭味,
這刺棘好像沒有觸角的感知功能。


樺斑蝶幼蟲的防禦能力真的很低,
沒有臭角散出氣味嚇敵,也沒有偽裝成蛇來嚇走鳥類,
唯一的防禦能力,就是大量吃下馬利筋的樹汁,將馬利筋的毒性儲存在自己身體裡面,
當有鳥類吃下一支樺斑蝶幼蟲,就會覺得麻麻的,而放棄不敢吃下一隻。
(所以總是要犧牲一個同伴)

不過,長腳蜂完全無畏於馬利筋的毒性啊!


幼蟲死亡

再帶回這批幼蟲的時候,已經看到有一隻幼蟲被切掉一半,才明瞭這隻長腳蜂早已經開始獵殺這批樺斑蝶幼蟲,不知道被帶走多少隻??
以前的觀察,一天就可以被帶走20多隻。
長腳蜂的吃法,不是當場吃掉,是先切成一半,然後捲成球狀,用後面兩對腳將肉球帶回巢穴喂食幼蟲(長腳蜂成蟲反而只吃花蜜),
另外這隻只被咬了一口,帶回屋內之後,沒多久就死亡。
露出的液體還有滿滿的馬利筋味道,其他兩隻幼蟲不知道狀況,還以為是馬利筋汁液,在旁邊吸允著死亡同伴的體液。



化蛹準備

P9217389 (1)
長久觀察倒吊的樺斑蝶蛹體,一直有個好奇點是,黏接倒吊蛹體最上端和枝條的白色黏液到底是從哪來的?是不是尾端分泌的呢?
這一隻幼蟲已經不吃東西,也尋覓好躲藏點,還好倒吊工程還沒有完備,讓我可以好好觀察樺斑蝶幼蟲是如何進行倒掉工程?
原來這白色黏液是樺斑蝶幼蟲吐出的絲,不斷地纏繞黏在枝條上裹成一團。

P9217396 (1)
吐絲裹好這一團白色絲球,樺斑蝶幼蟲就會倒轉身體,用尾端排泄孔的腳去抓緊這白色絲團,靜靜等待蛹體完成。
這白色絲團黏性極強,就算被震動鬆開來,還是會有幾條絲黏著蛹體,變成蛹體垂掛在半空中,這樣還是可以完成羽化過程。
這兩張照片,當樺斑蝶等待化蛹過程,身體會收縮,頭部會藏在身體下方,因此有點看不出來哪一端是尾部,這時候可以看身體上那三對棘角,頭部的棘角比較長。


化蛹

尾部已經黏緊樹葉上,倒吊式已經準備好。
(其實,幼蟲會找到更加穩固的地方倒吊來準備化蛹,只是被我限制住,只好勉強的在葉脈上化蛹)

斑蝶類的蛹體目前知道的幾種都是倒吊式,和鳳蝶的懸掛式不同,
是因為斑蝶的前腳退化,羽化時無力用前腳鑽出蛹體,
只能用到吊式,利用重力,將身體自動滑出蛹體。

身體顏色變濁了!顏色會濁,是因為蛹體快要成熟,與原有外皮剝離。

等待兩個多小時之後,終於化蛹!
從晚上九點左右發現靜止不動,半夜時刻,幼蟲身體開始褪色,
到接近清晨五點,終於完成化蛹。
剛剛完成的蛹體,還有著翠綠嫩漾,只是這樣的漂亮模樣只維持短短一點點時間。
蛹體下方左側的兩個尖角,差不多事原來幼蟲頭部位置,那兩個尖角,就是頭部的上緣。




相同影片,放在Vimeo上:

樺斑蝶化蛹-0.85 from Afei Worm on Vimeo.


蛹體逐漸成熟,顏色翠綠的豔度也降低了些,
蛹體上方會出現一環鑲金黑紋,
下方會有幾顆金黃點。


化蛹幾個小時之後,蛹體成熟,呈現出這樣的藍綠色。
上緣還有一個鑲黃黑的緞帶,很像之前幼蟲斑紋的濃縮版。
過來就是漫長的等待,靜靜的等待羽化。

蛹體另外一面的下方,也有兩顆金黃點。


蛹體背後,可以看到下方的紋路,是原來頭部向內捲曲之後的模樣,
最底部尖角那兩顆金黃點,就是頭部觸角附近,
(不過羽化時,樺斑蝶成蝶的頭部也是往內捲曲的,所以那兩個金黃點不是真正的頭部位置)


六年前開始注意蝴蝶結蛹的時候,那時候,都野放在頂樓花園,
常常一覺起來,就找不到成熟蛹體,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後來放進室內觀察,才發現,蝴蝶幼蟲接近結蛹的關鍵時刻,
不僅僅不再吃草,還會非常亢奮地跑來跑去,急著要離開食草區,
曾經試著抓回食草區,但是又會跑到很遠、不可思議的地方結蛹。

最後為了觀察方便,都要想儘辦法阻止它們離開食草區,
或者是,製造一個他們覺得安心的地方結蛹。
這次我養成蛹的七隻樺斑蝶,有ㄧ個ㄧ直找不到,
最後是洗碗時,看到掛在菜刀砧板棧板上,
後來還在水管上、綠色垃圾袋上、紗窗上..........這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尋覓到樺斑蝶蛹體。

現在猜想,因為食草區,葉子受傷會發出濃厚味道,
這味道會引來長腳蜂之類的天敵,
所以,快要結蛹的幼蟲也會想遠離這個葉子受傷味道,以免被天敵吃掉。


幾年前,樺斑蝶還養在戶外,曾經出現這樣吊一整排,哈哈


我想當年那隻一夜獵殺20多隻樺斑蝶幼蟲的長腳蜂不住在我這,但是知道頂樓花園有幼蟲食物,會固定去頂樓花園巡邏。 所以,再也看不到這樣一整排蛹體的奇景了。


自己拍攝成蝶,拍得很少很少,不僅僅很少追蹤到成蝶,也常常拍攝失敗,
成蝶太活潑好動了,要拍得好,需要很有耐心等待,
成蝶剛剛羽化的時候,為了晾乾翅膀,還會張開翅膀通風,是最好拍攝成蝶的時刻。


羽化

早上一看到一隻樺斑蝶已經羽化成功之後,趕緊檢查一下其他蛹體,
看到這樣的透明程度,本來以為還需要兩三天才會成熟到開始羽化。


結果當天晚上九點工作回家,就看到這顆蛹體已經透明到顯露翅膀花紋了!
這樣的透明程度,今晚應該就會羽化,
只是抓不准時間,究竟是在半夜,還是會到清晨才羽化。實在說不准。


近看成熟的蛹體,樺斑蝶成蟲頭部的絨毛、白色斑點,清晰可見!
這樣的透明度,幾乎是當晚就會羽化。


另外這兩顆蛹體透明程度比較低,
不過,也說不准是不是今晚還不會羽化!

羽化影片:

樺斑蝶羽化 from Afei Worm on Vimeo.



剛剛爬出殼的樺斑蝶成蟲,翅膀還是皺皺的,需要幾個小時晾乾伸展翅膀,才能夠飛翔。


蛹死亡


春秋的臺北都會區,雖然還是有著都市的悶熱,不像郊外那樣的涼爽,
不過,樺斑蝶似乎尚可以忍受,快速的成長繁殖,
只是一旦進入季節交替的時候,溫度驟變常常導致卵、蛹體的死亡,
這一批的蛹體,大致順利羽化,這一個蛹體延遲了好幾天,卻依然沒有動靜,
最後,整個蛹體黑掉,沒有出現成熟蛹體應該有的樺斑蝶紋路,宣告死亡。


成蟲

今天最殘念之二,有一隻樺斑蝶,偷偷羽化,讓我來不及準備!!
還剩下六顆蛹可以拍攝羽化的機會!!


等樺斑蝶晾乾伸展好翅膀,就等待時機飛翔覓食以及尋找傳宗接代的另一半。


鮮豔對稱的紋路!


成蟲休息的時候,不太常會開翅膀,可能是要拍動,試試翅膀是否已經準備好,只能利用這個拍動翅膀動作來拍攝內翅紋路。


近拍樺斑蝶成蟲的口器。


口器伸張的動作:https://flic.kr/p/vwaAqz

近看翅膀上的紋路,帶有編織格狀紋。



拍攝環境設備

整理樺斑蝶幼蟲生長環境,
就要架好基本燈具,隨時觀察、隨時拍照。
這兩天試試,旁邊兩個LED燈和機頂燈,似乎不太夠,ISO都要提高到800,光圈到2.8,快門還會降到120,這樣光線不太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