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六次武道能敢單車活動,這幾年幾乎都是以「武道能敢」這個活動作為一年的年終告別禮。
「武道能敢」是三光村的舊名(泰雅族語:散居之地),雖然這個活動以「武道能敢」為名,但是實際是每一年重要的中途休息位置都是石磊部落。
所以每年整理遊記的時候,都會再想一次:是不是要改名成「石磊部落」,就算是起點、中途、終點來看,至少也是「爺亨-石磊-玉峰-武道能敢」環線,
而且,幾乎是每兩年就會有一次是從三光部落的彌榮吊橋,切回爺亨部落,因而錯過三光部落,不過,每一年的遊記,還是習慣性的稱之為「武道能敢」。
六次活動下來,其實路線上差異不大,最大的差異是有沒有經過彌榮吊橋切回爺亨部落,自己是比較喜歡循著三光部落,走北橫回巴陵,一方面,自己不喜歡走吊橋,一方面,在三光部落可以在大漢溪對岸眺望爺亨梯田(爺亨部落-三光部落,剛好在大漢溪對望著)。
而參加的車友,雖然每一年都不一樣,但是也有基本的班底,這些或多或少的差異,驅動著每一年都還是記錄著這些遊記,或許,慢慢的可以察覺這些每一年差異累積起來的變動。

這次活動之前,很像是第二次「2010.12.26-2010年末討一個精彩:二次武道能敢賞楓」的天氣很像,低溫寒流加上綿雨不斷,雖然天氣預報是七度,很像2010年那次,巴陵部落還有七度,可是到了石磊部落,竟然降到四五度的低溫,這樣的天候狀況,侵蝕各地車友的意志,本來,我們保持的想法是頂多是2010年那樣,天氣狀況應該不會更差,多準備點保暖的配備就好。(尤其是手部,2010年那次,手幾乎凍僵了)

幸運的是,這一次活動,還沒有出發,天氣就比預期的好,溫度也不低,一出發就開始好轉,沿途氣溫越來越高,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冷。

開始遊記之前,要先感謝Chris的便車,讓我可以前往巴陵,回程,因為Chris要提早離開,所以感謝Thomas讓我搭便車回到臺北,謝謝兩位。

G+故事集:2014.12.28 天氣回心轉意的第六次武道能敢活動(石磊國小、泰平隧道、舊巴陵橋)

第一次:「2010.01.01 最美好的元旦活動:三光部落(武道能敢)宇老賞楓行(2010)


第二次:「2010.12.26-2010年末討一個精彩:二次武道能敢賞楓


第三次:「2011.12.25 第三次武道能敢寒冷賞楓爆爆團


第四次:「2012.12.30 車遊玉峰溪 第四次武道能敢沒騎車


第五次:「2013.12.29 第五次武道能敢撩K抽筋掉漆行



主辦的Eddie兄!

我出發的比較晚,所以沒有拍到大家在巴陵停車場出發的樣子,這裡已經是過了三光溪上的爺亨橋。
一開始先幫基本班底的夥伴拍一下照片。


Rita今天試騎依森的XTC,笑得真是開懷!


蔡老師、杰哥!


好像只有拍到姐夫這張騎車畫面,姐夫兄因為手受傷後來就休息坐車了!


這次來程,感謝Chris幫忙載我和單車過來!


每一年都會在不同部落遇到不同的小孩,
經過爺亨教會,都剛好遇到禮拜,人很多,不太好意思過於接近打擾,這次剛好在爺亨教會門口遇到這兩個活潑的小男生。


凱哥今天開保姆車,負責拍照,第一次認識凱哥,就是第一次武道能敢活動:
P1000490


趁大家在路邊抓取畫面的時候,在路邊不知名的樹葉上,隨手翻開來,想找找有什麼寶藏?竟然讓我發現一隻瓢蟲若蟲。


在相同樹葉上,看到這個白色球形,這是花嗎?長在葉子背面!!只有這片葉子有,其他葉子都沒有尋覓到!
以為是花,可是構樹的花不是這樣,在網路請教花友之後,花友提供答案:構樹蟲癭
所謂「蟲癭」就是「癭(gall)是指植物組織受到昆蟲或其他生物刺激而產生的變異或擴增現象,由昆蟲所引起的癭叫做「蟲癭」,可以產生蟲癭的昆蟲叫做「造癭昆蟲」,產生蟲癭的植物叫做「成癭植物」。」 構樹葉子背面有絨毛,蟲癭表面會有構樹葉背的絨毛。
不同葉子反應不太一樣,很多都是一顆一顆腫起來的瘤球,只是剛好構樹樹葉毛茸茸的,看起來像是花,被誤導了,哈哈。


在爺亨附近,路邊一堆雜亂樹叢後面,發現這幾顆不太大的杉木,
本來以高度來說,以為大概是最常見的柳杉,接近細看葉子之後,明顯的不是短針型的柳杉,

雖然拍到毬果,毬果形狀也比較像是福州杉,不過還是無法百分百肯定,可惜沒記住要伸手去摸摸看葉片是否會刺?
(見之前的針葉林彙整:台灣山林巧遇針葉木彙整集裡面提到「「台灣香杉的葉片有骨質化鋒針(就是硬到會刺),而福州杉則沒有,骨軟不刺手,福州杉毬果比台灣香杉大」」)

這種葉形,不是台灣香杉就是福州杉,台灣香杉、福州杉算是近親,所以在許多生物特徵上都很接近,

目前查到的差異,有:
1、台灣香杉的葉子比較硬,有點針刺感,福州杉比較軟。
2、福州杉的毬果比較大顆,比較橢圓一點。
3、另外聽說,台灣香杉的木頭、葉子有香氣,自己沒有試過。
4、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生長海拔高度差異,
台灣香杉:台灣本島中北部海拔1,300~2,800 公尺間。
福州杉:500~1800 公尺。
雖然兩者生長高度有不少重疊,但是,以爺亨的高度,福州杉的機率高很多。

台灣香杉是原生種的珍貴針葉林五木,
而福州杉則是鄭成功從福州帶來種植的外來種。
就如同日本人帶進來的吉野柳杉一樣,
統治者掠奪砍伐原生種杉木之後,就只能種植外來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原生種生長速度慢??)


這應該是台灣紫珠(又叫:杜虹花)


重裝車友志文,為了可以多拍畫面,將所有空拍的裝備,包含很多的電池都裝載在車上,這一車不知道有沒有20多公斤???


眼尖的Eddie兄發現路邊有原住民朋友正在烤火,上前閒話家常。
這是這次比較喜歡的幾張照片之一,和遊記開頭的小女孩照片一樣,雖然是很尋常的生活照片,但是自己會感覺到生命。

在臉書這張照片,和Eddie兄有著一些對話,這裡記錄整理一下:
(原來位置:冬日的溫暖火烤
E兄:
有問他們,這裡已經沒有種小米,要新光、司馬庫斯那邊才有,所以才會喝牆角那些。而且小米酒不是平常喝的,要有慶祝甚麼時才會有^^

自己:
有啊有呀!有聽到,去過司馬庫斯小米區,司馬庫斯的小米區是2012年才開始種,我們剛好遇到第一批成熟的小米!其實,他們平常都有在喝小米酒了,「慶典才喝小米酒」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習慣,現在可以喝的酒種類很多,就很隨興。

有些習俗,和漢人一樣,在現在物質充裕的年代,早就不會刻意遵守,像是我父母小時候的年代,只有過年才會吃三牲,現在每天都會吃啊,但是過年還是會拜三牲!
文史紀錄,還是不要太刻意美化這些習俗,對比一下習俗和現在的社會行為習慣,才會感受到這些行為變遷隱含的驅動力量。
如果自己沒有做小米酒,那麼左上角那些酒,就會比小米酒便宜,並不是因為習俗。


E兄:
嗯嗯,因此當我幾次遇到部落老一輩的朋友還是願意遵循傳統時,就非常的珍惜當下有那樣的機緣,因為未來是怎樣變化也不得而知了。
看過以人工慎重一串串用報紙包的小米後,在部落有小米酒喝時,我都會問一下是大量釀的還是自己釀的。

自己:
有些年輕一代,也是想恢復某些習俗的珍貴性,但是習俗的特殊性都來自社會組織的變遷,

以巫師來說,很久很久以前,具備多樣性格,宗教、醫藥、部落仲裁.....,
但是隨著西方殖民帶來的天主教,巫師失去的宗教地位,
隨著醫院進入,巫師也失去醫藥功能,
部落仲裁地位,保留的應該是最久.......
所以若想排除教會、醫院來恢復巫師的習俗,是有點困難,但是恢復成一種象徵,是比較容易一點。
以小米酒來說,小米的種植是不是只有做小米酒?還是:為了主要澱粉熱量來源?
所以是不是只有豐收,有多餘的小米才會做小米酒?因而小米酒成為豐收的象徵?所以,祭典節日才會喝小米酒?
這跟大自然脈動一樣,是一環接著一環,就像上次Eddie介紹檜木的生長環境一樣,
冰河作用、潮濕、坍方,這些不同時期的環節連在一起,才造就台灣檜木的特殊性。
少了一節,可能就沒了。就算現在是自己釀製小米酒,應該也沒有過去豐收的意義了。

E兄:
當時看過那影片我非常的訝異,許多現象真的不能以隻字片語來詮釋,深入後很容易迷上,但收穫很大~

自己:
所以才會提到:文史紀錄,不要有過多的美化說詞,因為這些美化說辭很有可能是在否定其他隱性環節。
就像之前曾經聊道:「現在天主教基督教和部落文化契合才會成為主要宗教」,這樣的美化說法不僅否定更早以前的巫師宗教傳統,也漠視了西方殖民歷史。

2010年遇到的溫暖火烤:



近拍看相思木上的火焰,在溼冷的冬季,好有迷幻的溫暖。


不知道這是不是這次武道能敢唯一拍的楓紅,
雖然武道能敢單車活動,一開始是以楓紅為名,但是自己是越來越沒有動力去拍楓紅了,
總覺得只是為了拍那豔麗的紅色,自己尚未尋找到更多想法,也許日後會找到拍楓紅的新看法。


因為出發前的天候一直不太理想,擔心車友的身體保暖、安全,今年的保姆車比較多一點,保姆車駕駛群:Gavin、凱哥、靖兄。


除了楓葉會變紅之外,還有很多小型草花、爬藤類會變紅,像是地錦(五葉爬牆虎)這個非常常見的爬藤,就會在秋末呈現鮮豔的紅色。



2010年年末在帖里克社附近這裡發現一大叢黃色青楓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會在這裡停留拍照。


雖然天氣漸漸好轉,山裡面的水汽依然豐沛,不時看到山嵐偷偷跑出來,在山頭之間躲迷藏,忽然一下又不見蹤影。


去年沒注意到這香菇培植場,看到大家的照片之後,就想來看看,原來就在抬耀部落,記得前幾年並沒有這個香菇培植場。


小火車、Hughes兄都是基本班底夥伴了,小火車這幾年都帶跑步的朋友來,所以開保姆車的次數比較多,今年一路煮熱湯幫跑步團保持溫暖,我們也同時享受的熱飲,真是感謝啊!


志文兄的空拍重裝。


這也是每年都會佇足拍照的美景之一,石磊溪,著名的馬里光瀑布就在上游。
這裡也快要到達石磊部落的最高點。
2011年那次:



石磊溪上,相當復古的橋墩,至少第一次來之後,也是每次都會回顧的美景。

過來就快要到達石磊部落。


到達石磊國小之後,這小女孩,很堅持的要幫我推車,又不怕髒!!
真是可愛的好女孩!

讓我想起2010年遇到的老媽媽:

以及宇老,臭豆腐老闆:



大家早已經在教室走廊上準備好今日的中餐了。


Jakee的雞腿、Chris的豬肉片、坤哥的咖啡,更不用說一整排的自制吐司,好豐盛啊!


面對豐盛的葷食,吃素的蔡老師只好默默在旁邊吃著素泡麵,XD!


一群人擠在走廊上,好熱鬧。


一整排的吐司,食物實在太豐富了。


坤哥的咖啡,大家已經排了四輪,煮了大概有六壺!!!


第二次來石磊部落,剛好遇到部落的聖誕彌撒聚餐,寒冷的當下,吃到溫暖的部落美食,那時候真是感動。
不過,自從參加的人數激增之後,大家覺得有點太打擾部落的活動,於是改成午餐自理的方式,所以有兩三年沒有享受部落豐餐。

今年牧師邀請我們試試非常懷念的山羌熱湯,想說喝一小口不要打擾太多就好。

這是2012年那次拍到的豐富午餐。



雖然這次的熱湯依然有飛鼠的發酵騷味,有點怕吃到飛鼠肉,還好看起來都不是,不過,肉還是好吃啊!



離開石磊國小前的大合影,感謝凱哥幫忙拍照,自己得以入鏡。


麋鹿幫合影!!!有一隻假冒的!


從石磊國小下滑,很快就到了玉峰橋,這是全新落成的玉峰橋,好豔麗的紅色啊!


這是跑步團的班長。

今年石磊國小-玉峰橋-泰平隧道之間沒有拍太多照片。
因為自己一直有個印象,沒有在隧道口拍過,所以直接騎到泰平隧道口等大家。
這是過去,在大漢溪支流對面眺望泰平隧道的樣子。



跑步團的Maggie、Annie。


坤哥!


曼波魚、Toby


蔡老師!


Rita


孟非、王青青!


Hughes!




好像每次都會拍這U型彎,這是2010年:



這裡是往三光部落彌榮吊橋叉路,往右下,就可以直下吊橋口,過吊橋就會回到爺亨部落,就無法眺望爺亨梯田,今年想再去看看爺亨梯田,所以今年就直走過三光部落。


往三光教堂叉路口的武道能敢石碑,第一次走的馬美道路,就是從右邊這裡下來接回玉峰道路,左邊是剛剛從玉峰過來的方向,照片背後就是往北橫回到巴陵的方向。

等下要眺望爺亨梯田的位置就是三光部落往北橫方向過去一點點。


在玉峰道路上,隔著大漢溪,眺望爺亨梯田,相較於過彌榮吊橋,一直很喜歡這里眺望爺亨梯田,有股幽靜。
2011.12.25 第三次武道能敢寒冷賞楓爆爆團」那次眺望爺亨梯田的樣子。



眺望爺亨梯田附近有個小小缺口可以眺望巴陵橋。


回到北橫之後,可以看到巴陵橋附近已經破損的攔沙壩:巴陵壩(維基百科那裡提到巴陵壩的興建歷史和破損原因)。


終於回到巴陵橋,這次時間比較早,還有點時間去左邊的舊巴陵橋看看,
舊巴陵橋現在已經改變成一個原住民文化館,過去一直沒有進去走走,今年終於可以參觀一下。


舊巴陵橋之前是一段隧道,裡面展示一些原住民文物,左邊則是一個眺望臺。
要到舊巴陵橋要從右邊隧道進去。


從眺望臺可以看到舊巴陵橋優美的紅色橋身。


隧道裡面擺設一些原住民文物。


舊巴陵橋上眺望目前的巴陵橋。


每年大家回程的路線有些夥伴是走彌榮吊橋、有些則是走巴陵橋,所以只有我們一些夥伴進來舊巴陵橋瞧瞧。


合影時間!!


在另外一端,回首看一下舊巴陵橋,這裡還有啟用紀念牌。


舊巴陵橋的兩端,也是目前巴陵橋的兩端,所以不用原路回去,直接從另外一端過一個隧道,就會回到巴陵橋巴陵部落的那一端。


這個入口就是舊巴陵橋靠近巴陵部落那一端的隧道口。


隧道口一出來就會到北橫公路,左邊就是舊巴陵橋的隧道口,右邊是巴陵橋來的方向,照片背後就是巴陵部落,上方空橋是巴陵古道,還沒有走過,聽說可以走往巴陵遊客服務中心,是一條短短的步道,下次若還有時間,就上去走走。

這裡有些提早到達的夥伴已經分別離開了,今年算是比較早回來,還可以在這裡玩了一下,不過,怕小火車他們已經在等我,所以趕儘回到巴陵停車場,準備回程臺北。

每一次走這條路線,雖然不若第一、二次那樣的驚豔,不過,每每都會從熟悉的路線當中尋找小小的新發現,這也是不斷地整理遊記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不斷的反芻去回憶過去與這次的不同之處。




2014.12.28 天氣回心轉意的第六次武道能敢


EveryTrail - Find hiking trails in California and beyond

 

arrow
arrow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