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四分尾山基點眺望大屯山系的展望。

這是清幽的〖菁桐古道〗。

這是〖耳空龜山步道〗上的稜線地形。

這倆張一張是【耳空龜山】基點附近的雙扇蕨盛況,一張是稜線上盛開的金毛杜鵑。
會規劃這條路線一開始就是為了【耳空龜山】的雙扇蕨,主要是想經由〖耳空龜山步道〗,從「菁桐車站」走到「汐止車站」,同時去回味一下【耳空龜山】基點附近雙葉蕨盛況。
這次旅程,包含三條步道:〖菁桐古道〗(2.7km)、〖耳空龜山步道〗(5.7km)、〖大尖山步道〗(2.6km),以及三座山:【耳空龜山】(588m)、【四分尾山】(641m)、【大尖山】(460m)。
這三條步道連在一起,剛好是菁桐車站走到汐止車站越嶺路線,大約14km左右。
〖菁桐古道〗是〖淡蘭古道〗中段的一小段:汐止到菁桐,汐止段已經開發成柏油路(汐平路),菁桐段(菁桐-磐石嶺)則保留成古道模樣。
〖耳空龜山步道〗有點麻煩的是,前後入口都很偏僻,需要結合〖菁桐古道〗、〖四分尾山、大尖山步道〗。
以「視野遼闊」這面向來說,【四分尾山】、【大尖山】要比【耳空龜山】遼闊許多。
這裡把遊記分成三段:
第一段:〖菁桐古道〗、第二段:〖耳空龜山步道〗(【耳空龜山】)、第三段:〖大尖山步道〗(【四分尾山】、【大尖山】)。
這篇是第二段:〖耳空龜山步道〗。
其他段落請看完整遊記:〖〖菁桐古道〗【耳空龜山】【四分尾山】【大尖山】〗。
完整遊記路線是結合〖菁桐古道〗+〖耳空龜山步道〗+〖四分尾山、大尖山步道〗三條步道。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遊記本文】
*******************

路線部分,可以看遊記末端的「路線說明」段落,或是參考獨立的路線紀錄:
路線紀錄:〖菁桐古道〗【耳空龜山】【四分尾山】【大尖山】
***************************
〖耳空龜山步道〗入口,高度: 549m、距離:3.52km。
***************************

〖耳空龜山步道〗菁桐古道入口,這裡已經非常接近磐石嶺。
〖耳空龜山步道〗是【耳空龜山】稜線步道,入口高度約549m,【耳空龜山】高度605m,兩者差距很小,中間有許多小山頭上上下下,典型稜線風格步道。
***************************
C、綠色路段:〖耳空龜山步道〗->【耳空龜山】->〖大尖山步道〗入口。
***************************
5.7公里的〖耳空龜山步道〗一路是稜線,一開始從〖菁桐古道〗進入之後是「東北-西南」走向,在【581峰】之後,就轉變成「東南-西北」走向。
一直猜測這稜線走向的轉折是不是影響雙葉蕨分布的因素??



〖耳空龜山步道〗一開始緩升走上稜線,沿途開始看到不少「五四縱走」路標。(「五四縱走」就是【五分山】走到【四分尾山】)

〖耳空龜山步道〗典型稜線路徑,可能是高度不夠,樹木不足以遮陰,路線也是上上下下好幾個小山頭(高度都在550m~600m之間上下),可能是旁邊有比較高的山擋著風,〖耳空龜山步道〗稜線上都還有不少比較高的樹種,不像其他稜線步道,只能出現抗風性強的矮灌木(像是杜鵑)。

開始出現一些拉繩的稜線岩塊,其實不是很陡峭,下雨過後才會溼滑一點。
算是不太冷門路線,前輩山友們將岩塊之間的踏點維護得很好,還蠻容易走的。
***************************
C-1、往【薯榔尖】叉路,高度: 592m、距離:4.61km。
***************************

【薯榔尖】、〖耳空龜山步道〗的叉路竟然有個大指示牌,看來【薯榔尖】是很熱門的路線。

還沒有到【581峰】,〖耳空龜山步道〗一路上上下下好多個小型假山頭,已經數不清楚多少個,非常典型的稜線風格。

在這個小鞍部缺口可以看到剛剛看到前方尖銳山頭,果然是【581峰】,左側往下的路線,不知道是不是上次〖一坑古道〗旁的路線??
「大屯尖葉槭」

令人驚喜的是,在〖耳空龜山步道〗上竟然看到「大屯尖葉槭」,這裏溫度應該不像擎天崗那樣低,竟然也適合「大屯尖葉槭」生長。

【耳空龜山】稜線岩石瘦稜並不太多,只是典型的上上下下蠻消耗體力。
***************************
C-2、【581峰】,高度: 593m、距離:5.82km。(備註:往一坑古道叉路一)
***************************

終於到達【581峰】,這裏很像一個假山頭,沒有什麼明顯的山頭模樣,也沒有基點。
【581峰】這裏是條三叉路,一條是我們剛剛走的路線,從〖菁桐古道〗過來,一條是往【耳空龜山】方向(續行往【四分尾山】),一條是往【石底觀音山】(〖一坑古道〗方向)。
往【耳空龜山】、作埤內古道方向

沿著「五四縱走」路牌就是續往【耳空龜山】方向。(四:就是【四分尾山】)
***************************
C-3、〖山腰古道〗叉路,高度: 529m、距離:6.44km。(備註:往一坑古道叉路二)
***************************

【581峰 】下來,很快就遇到這叉路,上次〖一坑古道〗十字鞍部走過來(右邊叉路),在這裡接到〖耳空龜山步道〗。
(這照片是往回拍,左邊是剛剛【581峰 】下來的路,右邊是〖一坑古道〗十字鞍部過來的路,照片後方往【耳空龜山】續行。
【581峰 】、【耳空龜山】兩個山頭高度差不多。
但是從【581峰 】過來,要先往下到一個鞍部(「內曾路葉宅」叉路),再往上爬升到【耳空龜山】。
往「內曾路葉宅」叉路

「內曾路葉宅」叉路是個小鞍部,前方往上就是雙石塔、【耳空龜山】,右邊往下,就是「內曾路葉宅」出柏油路。
***************************
C-4、「雙石塔」,高度: 533m、距離:6.78km。(備註:往五四縱走叉路)
***************************
「內曾路葉宅」叉路往上很快就到達雙石塔(這次沒有拍攝雙石塔),這裏已經很接近【耳空龜山】。
過了雙石塔、【耳空龜山】之前就開始今天比較陡的一小段山坡。
(這張是之前拍攝的)



這是【耳空龜山】附近山坡的大型雙葉蕨聚落,當時是個人看過最大聚落,後來在【猴山岳】稜線上【阿柔洋山】附近也看到類似大型雙葉蕨聚落。
***************************
C-5、【耳空龜山】,高度: 605m、距離:7.05km。
***************************

終於到達今天第一座山頭【耳空龜山】,走了將近七公里,哈哈。

寶珠姐今天很認真,一路和楊大哥研究指地圖和羅盤。
「金毛杜鵑」

離開【耳空龜山】之後,往【四分尾山】方向續行,開始出現盛開的金毛杜鵑。
這張可以看到金毛杜鵑生長在稜線上,雙葉蕨生長在山坡上。

這段緩坡也開始出現大量雙葉蕨,數量雖然沒有剛才邊坡得多,不過,這裡地勢平緩非常方便接近去拍雙葉蕨,尤其幼苗。

這棵雙葉蕨幼苗紅噗噗的非常漂亮,毛茸茸的像小毛球。
從上方的角度看這棵幼苗,似乎更加紅潤。



這裡又發現一棵大屯尖葉槭,一路上並沒有發現太多大屯尖葉槭,但是已經非常驚喜。

續行已經快要到〖耳空龜山步道〗出口(鵠鴣崙路),本來以為不會在看到雙葉蕨,沒想到在這平緩山坡又看到一大片雙葉覺聚落,看著紅嫩葉片真是蠻開心的。
雖然已經走得很累,忍不住停留一會,多拍些特寫。

這一片真是完美無瑕,是這一陣子拍到最完整無缺的雙葉蕨葉片。



這裡竟然發現一個天燈殘骸,這裏已經比較接近汐止,遠離菁桐,沒想到竟然還是可以看到天燈殘骸,我們只好撿走送到可以清理垃圾的地方。

這裏又發現幾棵大屯尖葉槭(現在越來越能辨認大屯尖葉槭),這裏大屯尖葉槭數量比想像中的多。
「小坑山」叉路

看到前方長長的木棧步道,心想又是一個小山頭。
這裏離〖耳空龜山步道〗鵠鴣崙路出口只剩下700m(路標顯示:5K/5.7K),還以為就一路輕鬆下坡,沒想到還是硬生生出現一個小山頭。
路牌顯示右邊有條小路通往【小坑山】,可是離線地圖上,沒有顯示【小坑山】。

這裏出現一小段瘦稜風格路線,在〖菁桐古道〗那一端反而比較少出現這樣的路徑。



金毛杜鵑盛開的季節,這樣一大叢金毛杜鵑真的很華麗。
***************************
C-6、〖大尖山步道〗入口,高度: 648m、距離:9.53km。(鵠鴣崙路)
***************************

很快就看到鵠鴣崙路出口,右邊是鵠鴣崙路上回看〖耳空龜山步道〗入口說明牌。
等下的〖大尖山步道〗入口就在旁邊(右邊照片的左後方)。

全景拍攝兩個步道入口路牌,最左邊就是〖大尖山步道〗入口路牌,右邊就是剛剛的〖耳空龜山步道〗鵠鴣崙路入口路牌,兩者距離只有幾十公尺。


完整遊記:〖〖菁桐古道〗【耳空龜山】【四分尾山】【大尖山】〗。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