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艋舺】柳州螺螄粉
- 食記:【台北異鄉料理】艋舺柳州螺螄粉
-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75號
- 電話:02 2306 1636
- 時間:11:00–21:00
- 【黃河蜀魚館】
- 食記:【台北異鄉料理】黃河蜀魚館
-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濟南路三段66號
- 電話: 02 2752 3793
- 時間:11:00–14:00, 17:00–21:00
- 【蜀魚館老店】
- 食記:【台北異鄉料理】蜀魚館老店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98號
- 電話:02-2711 5501
- 時間:11:00–14:00, 17:00–21:00
- 【FB:趴趴造小食客】

【蜀魚館老店】
- 食記:〖香港茶餐廳〗佳佳甜品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98號
- 電話:02-2711 5501
- 時間:11:00–14:00, 17:00–21:00
- 【FB:趴趴造小食客】















【黃河蜀魚館】
- 食記:【台北異鄉料理】黃河蜀魚館
-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濟南路三段66號
- 電話: 02 2752 3793
- 時間:11:00–14:00, 17:00–21:00
- 【FB:趴趴造小食客】
就像世界各地重要都會區一般,雙北都會有著各式各樣料理,不論是西式、東南亞、日式、或是所謂的外省菜色,先不論那些異國料理,所謂的外省料理大都歸類於中菜館。
雙北,甚至全台灣,都還有不少外省料理餐廳,只是菜色互相混合,有時很難分這是道地的某種料理法,即便是以臺菜著名的欣葉臺菜也會有東坡肉、糖醋排骨,而且不少菜色已經台灣口味化,即便是四川菜,也不會像真正四川菜那樣辣,上海菜不會那樣的甜......
所以以「異鄉」為名來集合外省料理,其實有些困難度,這裡先介紹幾家風格比較顯著的餐廳。
隨著空軍總部的搬遷,曾經盛極一時的濟南路蜀菜餐廳,凋零到只剩下兩家:〖黃河蜀魚館〗、〖蜀魚館老店〗。
個人一直覺得台北濟南路這兩家蜀菜餐廳的「砂鍋魚頭」要比石門水庫那一帶的鯉魚多吃,要好上許多,這兩家的哩魚頭非常新鮮,即使是重味道的砂鍋或是炸魚,都還有魚肉的鮮味,沒有濃厚土味。
個人非常非常推薦。
〖黃河蜀魚館〗、〖蜀魚館老店〗這兩家蜀菜餐廳的主餐色「砂鍋魚頭」雖然很接近,但是其他搭配方式略有不同,值得兩家都去試試。
「黃河蜀魚館」就在建國高架橋和濟南路口,招牌算是好認,店面是老樓房,空間著實有限,門口就養著要上桌的新鮮鯉魚,真的完全沒有土味,非常喜歡這裡的淡水河魚。
門口的韭菜盒子似乎是新推的外帶點心,之前路過曾經帶著邊走邊吃,很飽滿的韭菜盒子。
菜單
菜單很簡潔,雖然不是很多樣,但是已經足夠我們一家人選擇,來蜀魚館就是為了這鯉魚三吃:「砂鍋魚頭」、「豆瓣魚」、「椒鹽魚」,所以先從左邊的活魚七吃開始選,我們只有五個人,實在不敢點太多,這需要多來幾次,才能品嚐這七吃。
〖活魚七吃〗
一吃:「砂鍋魚頭」
來蜀魚館就是為了這「砂鍋魚頭」。
一般提起「砂鍋魚頭」都會聯想到石門水庫鯉魚多吃餐廳,不過,我個人實在不太喜歡石門水庫那區域的鯉魚多吃餐廳,總覺得那裡的鯉魚土味很重,常常需要先炸過,壓抑土味之後,才作成「砂鍋魚頭」。
「砂鍋魚頭」算是還蠻容易吃到的菜色,但是不少地方「砂鍋魚頭」的魚沒有「蜀魚館」新鮮,而採用增加其他湯料來增加吸引度,吃起來像是火鍋,而不是「砂鍋魚頭」。
淡水魚的通病常常是土味過重,而蜀魚館「砂鍋魚頭」的特點就是鯉魚本身非常新鮮(猜測是養殖過程是餵食比較好的飼料),不太需要炸到脆,還保有魚肉的鮮嫩度,吃起來口感才有淡水魚的肥沃。
二吃:「椒鹽魚」
「椒鹽魚」有點像是鹹酥雞的感覺,裹粉酥炸,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酥炸之後,魚肉部份竟然還保有鮮肥滑嫩口感,不會將魚肉炸到乾絲,等於同時有酥炸香氣和魚肉鮮味,這道「椒鹽魚」不愧是招牌菜之一,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
三吃:「豆瓣魚」
這是今天的重點菜「豆瓣魚」,其實還蠻常吃到,即便是台灣式泰式料理,有時候都會吃到「豆瓣魚」,但是絕大部分普通水準餐廳提供的「豆瓣魚」都是先將魚炸過,再做糖醋勾芡,一般說法都是這樣解釋:酥炸可以去淡水魚的土味,再勾芡之後會比較好吃。
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一點,酥炸過的魚肉幾乎變得乾柴,完全沒有魚肉滑嫩口感,就算沒有土味,也變得不好吃。(當然,可能會有人喜歡這種炸到穌柴口味的魚肉,有點像是魚鬆口感)
黃河蜀魚館「豆瓣魚」完全沒有酥炸乾柴的缺點,也沒有淡水魚肉的土味,在重口味下,竟然還可以吃到新鮮魚肉香,這點讓人非常驚喜,難怪這裡的鯉魚三吃久負盛名。
一般聽到的說法,淡水魚之所以會有土味,是因為長久吃淤泥的腐生物,所以土味很重,所以我們猜測,黃河蜀魚館的鯉魚不僅僅是人工養殖,可能用的飼料比較乾淨,或是在入菜之前,先在店內乾淨魚缸養殖一段時間,降低魚肉土味,也因此不需要酥炸來去除土味。
不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不是非常確定。
題外話:很久以前,吃過幾次石門水庫鯉魚多吃的豆瓣魚,都有酥炸過度的缺點,讓我好一陣子對於豆瓣魚興致缺缺,這次黃河蜀魚館「豆瓣魚」翻轉了個人對於「豆瓣魚」負面記憶。
(這次的鯉魚有豐厚魚子,吃起來更加好吃)
四吃:「蒜泥魚」

「蒜泥魚」其實有點涼拌菜、冷盤的味道,川燙鯉魚切片,淋上蒜泥醬油膏。
一般淡水魚很少這樣處理,都是因為土味太重,這樣處理很容易會讓人覺得腥羶,黃河蜀魚館想必是對於自己提供的鯉魚有自信,才敢這般川燙後當冷盤處理。
這道「蒜泥魚」也是出乎意料的好吃,非常推薦。

「四季豆肥腸」

除了活魚七吃之外,「黃河蜀魚館」的熱炒冷盤類也頗具水準,以這道「四季豆肥腸」來說,這是記憶中「四季豆肥腸」該有的口味水準。
現在很多熱炒店都提供「四季豆肥腸」或是「乾扁四季豆」,只是多半放了過多的油,所以看起來非常油亮,需要搭配白飯,適合啤酒佐食。
而黃河蜀魚館「四季豆肥腸」這種傳統乾扁熱炒法,單獨吃也蠻爽朗,很適合搭配高粱之類的白酒。

「黃瓜拌牛肚」

「黃瓜拌牛肚」一向是個人非常喜歡的涼拌菜,尤其是辣味涼拌牛肚,不少餐廳的「黃瓜拌牛肚」都很好吃,讓黃河蜀魚館「黃瓜拌牛肚」沒有那樣突出,不過,黃河蜀魚館「黃瓜拌牛肚」還是很好吃,蠻推薦給喜歡牛肚的人。
黃河蜀魚館「黃瓜拌牛肚」用大蒜苗取代辣椒絲(現在喜歡重辣口味的人可能少很多),也很適合不愛吃辣的朋友。
「韭菜盒」

個人很推黃河蜀魚館的「韭菜盒」,並不是因為豐厚的韭菜粉絲內餡,而是因為採用大鐵盤薄油煎熟,這種鐵盤薄油煎熟法,讓韭菜盒口味較為清爽,不像傳統市場用厚油煎熟的韭菜盒那樣油膩。
黃河蜀魚館「韭菜盒」可以外帶,有時候自己經過,就外帶當作下午點心,非常推薦這韭菜盒。

這是門口韭菜盒鞣製區和烘烤鐵盤,就近方便過路客外帶韭菜盒。


「小菜」

這次點了三樣小菜,醃黃瓜、豆乾小魚、涼拌豆絲,都是小餐館常見的小菜品項,原本以為黃河蜀魚館的小菜會很重口味,沒想到都是現代清爽口味,不用搭配米飯,都可以單獨好好品嚐。


「炸銀絲卷」

很久以前,炸銀絲卷是中菜館常見的品項,現在好像不太流行了,大都改為蔥抓餅或是小龍湯包,很久吃一次,有懷念的味道,只是畢竟炸麵食比較難消化,現在不太能夠常常吃了。

【艋舺柳州螺螄粉】
- 食記:【台北漢堡】Juicy Bun 美式漢堡
-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75號
- 電話:02 2306 1636
- 時間:11:00–21:00
- 【FB:趴趴造小食客】
艋舺柳州螺螄粉這篇食記是將兩次的食記結合起來。
第一段是擷取這篇遊記:「〖父母遊台灣〗艋舺柳州螺螄粉、國父史蹟館、齊東街宿舍群、林安泰古厝、大龍夜市」

這一天因為出發的時間晚了點,所以就先帶父母去萬華火車站的「艋舺柳州螺螄粉」享用中餐。
所謂的「柳州螺螄粉」就是用青螺熬煮的湯頭配上頗有咬勁的桂州米粉,聽說真正原始的青螺湯頭非常的腥。

聽聞「艋舺柳州螺螄粉」很久了!終於帶父母來吃!
這是桂林米粉,乾拌醬,
裡面加了不少小佐料,香菜(看個人加料)、花生、酸菜,還有一個切成丁的「酸豆角」豆莢。
這桂林米粉和其他兩個螺獅粉一樣,應該都是類似過橋米線,很久以前在東莞吃過。一直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米粉,蠻特殊的口感。
一碗90元,不算太便宜,不過分量很足,胃口小的兩個女生合吃一碗,說不定剛剛好。

這是綜合柳州螺螄粉,
所謂綜合就是豬肉、牛肉、大腸頭三種料都有。一碗120元,螺獅粉份量和單品一樣,差別在於三個料都還算足。
這湯頭味道算重,因為有湯頭吃起來,份量又比乾拌的桂林米粉多了些。

這是單品的大腸頭柳州螺螄粉,豬肉、牛肉、大腸頭三種料都有單品,一碗90元,螺獅粉份量都很足。

這桂州米粉,口感像過橋米線,但更有咬勁,吃起來頗有飽足感。

大腸頭螺螄粉配的則是比較細的米粉。
第二段,擷取自這篇遊記:「〖父母遊台灣〗西本願寺、艋舺柳州螺獅粉」

有段時間沒來柳州螺螄粉來享用,老爸還蠻懷念螺螄粉這味道,這天趁著去西本願寺逛逛,就順道來柳州螺螄粉。

之前來這裡都是吃中間的柳州螺螄粉,這次想試試新的酸辣粉。

這次有外甥加入,可以點不同的主菜。

這是這次主要品嚐的「酸辣粉」,配菜是大腸頭和些許豆芽菜,配菜算是簡單。

這酸辣粉的口感很特殊,,看外表以為像是綠豆粉之類的,軟軟半透明,但是口感卻不會軟爛,還蠻有咬勁的。

酸辣粉口感非常適合乾拌,滑溜滑溜的,這家的麵食口味比較重,看起來不是很爽朗,
但酸辣粉的口感,感覺上做成清爽酸甜,例如台灣口味的麻醬蒜味,應該也很適合。
想著想著,不知道這做成湯麵,又會是什麼樣的味道??(現在似乎有許多酸辣粉的店家,找一天去試試)

另外這一道螺螄粉是之前品嚐過的大腸頭螺螄粉,酸甜的螺絲湯配上這米粉,隔了一陣子來吃,還是覺得很好吃。

這是綜合口味螺螄粉,其實就是大腸頭加上豬肉,味道吃起來和大腸頭差不多。

螺螄粉最讓人忘懷的就是螺螄湯配上這柳州米粉(其實有點搞不清楚,為何柳州米粉和桂林米粉差別這樣大),配菜是大腸頭還是豬肉都差不多,所以推薦大家直接點綜合口味螺螄粉就好。

父親偏愛牛肉,所以一定會點牛肉,但是這次的牛肉乾拌螺螄粉,父親有點失望,主要是父親覺得牛肉燉煮得不夠軟爛,牛肉燉煮的品質不夠穩定。

這次牛肉螺螄粉配的不是粗的桂林米粉,不過,口感吃起來差異不大,主要是乾拌螺螄粉少了螺螄湯的香味,剩下的就是米粉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