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這兩個APP是Apple手機iOS常用的登山定位輔助APP:
- 1、「山林日誌」。
- 「MAPS.ME一離線地圖與導航,旅遊景點,規劃自己的路由」。
下方這三個APP是安卓系統手機常用的登山定位輔助APP:
(完整的推薦安裝APP,請見下方【推薦安裝】段落)



這篇紀錄「2019.11.03~04 畢祿山、820林道」行程
遊記記錄整理好之前,先放上這次畢祿山植物彙整。
這篇彙整「2019.11.03~04 【畢祿山】、〖820林道〗」行程的植物。
820林道、【畢祿山】行程海拔在2550m~3371m之間,所以這次紀錄的花草,都算是「高山花草」範圍之內。
Part A、820林道
台灣本身特有的地理個性,中間幾座綿延的山脈,將人們分隔成東西兩區,歷年來的政府階層,為了管理方便,另一方面也為了經濟價值,莫不企圖建立東西橫貫越嶺道路。
像是南部的浸水營古道,中部的八通關古道、合歡越嶺古道,北部的淡蘭古道。
其中,浸水營、八通關、合歡越嶺,甚至霞喀羅,都是過去原民獵徑或是遷徙路徑,串連而成,這幾條越嶺道路,與其說是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管理目的,不論清朝時代或是日據時代,都偏重這樣的管理目的,也因此,日據時代的駐在所,成為這幾條越嶺道路的重要遺跡。
和其他越嶺道路不同的是,淡蘭古道各路線,多為漢人行進的路徑,漢人一向居住在平地,是台灣歷年統治階層最容易管理的區域,所以淡蘭古道的經濟目的就濃厚多了。
以淡蘭古道北線的金字碑古道來說,路上出現的古蹟多是煤礦遺址。
今年上半年梅雨幾乎無影無蹤,導致各地水庫水位都拉出警報,石碇翡翠水庫「鱷魚島」也現出枯水期才有的黃色下唇姿態。(下半年的台灣反而大雨不斷,下半年看到的應該是飽滿的「鱷魚島」)。
翡翠水庫的「鱷魚島」景色,是近幾年相當熱門的觀景地,四五年前第一次來「鱷魚島」,路跡還不是很清楚,下切觀景台的路都是石塊堆砌出來的,2018年再度來到「鱷魚島」,下切路徑已經是很方便的木棧道,不知道是不是石碇鄉公所修築的棧道?
上次來「鱷魚島」觀景台,是騎單車到石碇〖潭腰路〗私人茶園旁的水泥路徑切入觀景台,這一次則是從北宜公路24.8K的碧山派出所,走小格頭【獅頭山】步道,經由【獅頭山】到達「鱷魚島」觀景台。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
這次活動是:無尾熊百爬的『六十爬』(詳細請看:「無尾熊愛爬100目標紀錄」)。
第一張照片是盛開中的「大屯尖葉槭」,第二張照片是擎天岡草原風貌。
這次行程,原來的計畫是坪頂古圳旁邊的荷蘭古道入口上北五指山,再下切內雙溪古道。
不過,一如往昔,越早計劃的行程,越是無法因應北部多變氣候的干擾,預定行程日期的前幾天都在下雨,於是前一晚,放棄上荷蘭古道的計畫,改變主意走稜線的瑪礁古道,再上擎天崗的【竹篙山】(陽明山大縱走十顆山頭之一)。
天真的以為稜線路線會比較乾一點,會比較好走,結果瑪礁古道還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泥濘(不過,所幸還不算太難走)。
備註:
大屯山系植物相關彙整:
2018.03.09〖坪頂古圳〗〖碼礁古道〗【竹篙山】
這次行程讓我驚喜、印象深刻的不是瑪礁古道泥濘、或是擎天崗草原牛徑,而是在瑪礁古道、擎天崗大草原交會處認識了「大屯尖葉槭」。
這是【十八羅漢岩】攀繩段 ,不會太難,但是有趣的一小段路。
〖土城步道〗有許多小山頭,基本上每條路線大都是以小百岳【天上山】為中心,從四面八方不同方向走到【天上山】,【長壽山】縱走是從三峽到【天上山】的這條路線。
最長距離的【長壽山】大縱走有十顆山頭:
從最接近三峽的【長壽山】,走到【天上山】,再到最靠近捷運土城站的【清山大尖山】,大約16公里,總共下列十顆山頭:
【長壽山】H201m→【成福山】H241m→【石門內尖山】H408m→【天上山】H429m【五城山】H409m→【文筆山】H375m→【五尖山】H310m→【清山大尖山】H276m。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一天要走完16公里的【長壽山】大縱走,容易遇到天黑時還在山裡面,行程速度都需要控制得很好,所以【長壽山】→【天上山】這段9公里路線或是【長壽山】→〖承天禪寺〗反而更熱門。
這是在【中正山】基點兩層樓觀景台前合照。
【中正山】海拔646m,原名【彌陀山】、【十八份山】,在擁有眾多近1000m山巔的大屯山系裡面,【中正山】算是個子嬌小的山頭,甚至海拔670m的竹子湖都比【中正山】高一點點,不過這兩層樓高的觀景台矗立在【中正山】基點上延展出寬闊的視野。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這次活動是:無尾熊百爬的『三十四爬』(詳細請看:「無尾熊愛爬100目標紀錄」),採取的是路線A,從北投義方國小登山口進入〖中正山步道〗,到達【中正山】基點之後,再從竹子湖中正產業道路的登山口出去,到竹子湖坐公車下山。
一開始雖然看到〖郵政訓練所步道〗、〖法雨寺步道〗兩個名稱,不過,其實都是〖中正山步道〗一段。
從北投到竹子湖〖中正山步道〗一路都是石階梯,非常人工化(〖法雨寺步道〗後段甚至是水泥路),不容易迷路,加上600m爬升高度,終點竹子湖又是著名景點,一路都可以感受到這是一條熱門登山路線。
【中正山】基點這一帶,步道路線分佈密集,有好幾種路線可以通往【中正山】基點: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e Forest Unseen: A Year’s Watch in Nature」
朋友推薦的書籍,一邊閱讀一邊在這裡整理心得。
博客來上摘錄的中文簡介:「美國最有創意教師,最精彩生動的43堂自然課,讓你從方寸之地,看見宇宙萬物的奧義」
生物學家大衛.哈思克以一年的時間追蹤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在這段期間,他不定期前往田納西州一塊面積僅一平方公尺的老生林進行觀察,並透過文字鮮活的呈現森林的面貌以及林中生物的情態。
他從單純的觀察著手,對象包括如疾行過落葉層的一隻蠑螈、春天綻放的第一批野花,將生物學、生態學與詩作巧妙的編織在一起。他在書中闡釋了最小的微生物與最大的哺乳動物之間的關連,並描述了數千年乃至數百萬年來那些週而復始、不斷循環的生態體系。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這是在【象山】一線天附近偶遇的「小毛氈苔」,孤零零的一株。
雖然,八九月某段連續炎熱天氣之後,
這株孤獨「小毛氈苔」無法抵抗盛暑,不支凋零,
不過,當下著實讓我驚喜不已,
連續好幾天清晨企圖去捕捉它開花的姿態。
這篇是大約彙整今年在【四獸山、南港山】區域遇見的植物,
因為五月之後開始夜爬【四獸山、南港山】區域,紀錄的植物比較少,
其他鞘翅目,請參考彙整文章:
【四獸山、南港山】區昆蟲:「鞘翅目」合集
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