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件者 20120108 侯硐 金字碑古道-大粗坑古道環形健走


原本以為是個好天氣,卻沒有想到會是在大雨天下走古道,
更沒有想到,會需要度過這水大急奔的小溪。
這樣的驚喜連連,我想,日後應該會在心理面留下深刻的回憶。

這次的行程路線,大致上是:侯硐車站、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102縣道(過不厭亭)、大粗坑古道、回到侯硐。

地理路線來說,
網誌:獨步山林間899:後凹古道當中,這張侯硐古道路線圖:

表現的非常清楚。
我引用並加上MARK和箭頭來說明:

路線大致可以分為幾段:
1、侯硐車站,跨過介壽橋,進入侯牡公路(北37鄉道)。(備註,我們是先爬上侯硐神社,再進入侯牡公路)

A段、後凹古道(紫色線):
在侯牡公路旁可以找到後凹古道入口(沒有標示,所以容易錯過)。
後凹古道比較原始,人工舖設的石階比較少,大多是泥路、樹根。
接近金字碑古道的段落,較為陡峭。

B段、金字碑古道(紅色線):
相較於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算是比較人工化些,沿路是舖設完整的石板路面。
從後凹古道,接上金字碑古道的叉路,已經非常接近金字碑,距離102縣道入口不到一公里。
完整的金字碑古道,應該是侯硐半嶺路淡蘭橋那邊的入口到102縣道這裡,從獨步山林間899:後凹古道這張路線圖裡,可以看到,過了102縣道,金字碑古道會繼續延伸到牡丹。

另外,在探幽亭那邊,可以看到另外有一條路線,
一邊往地圖上方,經過芒草區之後,可以到達不厭亭(不經由102縣道)。
一邊往地圖下方,可以到達三貂嶺山。

C段、102縣道(灰色線):
這段路都柏油路,是單車族著名的騎車路線。
在102縣道23公里處附近可以看到金字碑說明牌,旁邊的樓梯,進入之後,大約300公尺可以到探幽亭,再400公尺就可以到金字碑。

D段、大粗坑古道(黃色線):
大粗坑古道,在102線道19~20公里處附近,路口有大粗坑古道標示牌。
大粗坑古道應該是今天三條古道裡面,最為人工化的路線,沿路都是石板路面,甚至有洗石子路面(下雨天,這洗石子路面非常濕滑)。
大粗坑古道可以走回侯硐半嶺路的淡蘭橋,淡蘭橋這裡有大粗坑古道和金字碑古道兩個入口。(沿路有標示)

可以注意一下,大粗坑古道有幾個叉路,
一個是在102線道入口附近,有一段大粗坑古道會延伸到九份。這裡另外有段叉路,經由保線路,可以進入小粗坑古道。
另外,在大粗坑古道半路上,可以看到一條山腰古道,也可以接上小粗坑古道。

最後,走回淡蘭橋之後,進入半嶺路,可以接回北37鄉道,回到侯硐車站。

這是這次所走的三條古道環狀路線。

歷史來說,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古道)都是淡蘭古道的一環,
關於淡蘭古道(淡水到葛瑪蘭之間道路),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整理出三篇非常詳盡的說明文章:淡蘭古道總複習(上)淡蘭古道總複習(中)淡蘭古道總複習(下)
這三篇文章,依照路線發展變遷,將淡蘭古道區分為:
淡蘭古道北線、暖暖支線: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 (引用文章的圖,若有問題,請告知)

淡蘭古道中線:崩山坑古道-烏山古道 (引用文章的圖,若有問題,請告知)

淡蘭古道南線:北宜古道、跑馬古道 (引用文章的圖,若有問題,請告知)
另外還有三條,會穿過泰雅族領地的隱藏淡蘭古道路線:桶后越嶺古道、哈盆越嶺古道、司馬庫斯古道。

其中,金字碑古道,就是從侯硐到牡丹、雙溪,接上草嶺古道的淡蘭古道北線段落。
根據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這篇[台北瑞芳].後凹古道.劉厝古道.金字碑古道文章說明,後凹古道的緣由是:
三貂嶺隧道還沒有打通之前,前往宜蘭的旅客必須在侯硐車站下車,走淡蘭橋,上金字碑古道,到草嶺古道。
為了縮短行程,在後凹溪另闢了一條捷徑,通往金字碑古道,這就是後凹古道。
不到兩年熱鬧光景,三貂嶺隧道通行之後,後凹古道就沒落了。

遊記

這天,我們到達侯硐的時間是上午八點多,雨非常大。
用廣角鏡,雨絲還如此清晰,不知道該高興鏡頭好,還是擔憂雨勢這樣大。

侯硐,猴硐,兩個名字都可以。
關於猴硐名稱由來,周章淋老師這篇文章「猴硐的古今歷史概述」寫得很清楚:
一開始的意思就是有猴子的山洞,故名為「猴洞」,但是採礦的工人不希望山洞有水,所以改為「猴硐」,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覺得「猴硐」不雅,所以改為「侯硐」,
但是近幾年,當地人希望改回原名「猴硐」,所以這兩個名字都出現在車站這裡。


大合照:這次假日登山對活動,參加人員真是眾多,
不僅有上次小粗坑古道的基本班底,還有許多假日登山社的前輩與嘉義上來的十多位山友。


侯硐神社

一開始,先上猴硐神社。神社的遺址早已被拆毀,空蕩蕩的平台,只能想像當初的樣子。


神社下方還殘存兩個鳥居,讓人想像當初神社一角的模樣。


後凹古道

從猴硐神社鳥居出來,就接上猴牡公路,這時候要往回(左邊),猴硐方向,才會看到後凹古道入口。
這入口很不顯著,是一般遊記會註明的後凹古道入口。



從剛剛的入口進入,經過一個養雞農舍之後,就會碰到後凹溪,
溪上無橋,需要涉水渡過。
平常水不大,容易通過,但是這幾日的龐大雨勢,導致溪水高漲。


原本有許多人要打退堂鼓,
不過有一位山有從農舍搬了一段木頭,協助大家渡溪,
於是大家全都通過,繼續進行旅程。


正當大家都通過的時候,
原本要待在侯硐的小怪,也趕了過來,而且不需要渡溪,
原來,畫面的右方有一條路徑也通往猴牡公路,
(入口就在,剛剛的後凹古道入口往侯硐方向一點)
如此就不需要渡溪。

這時候,發生一個小插曲,
農舍主人跑來抗議,我們搬動了他的木頭,
剛剛沒遇到他,這是我們的錯誤,大家連忙向他道歉,
並將木頭搬回原處,
農舍主人火氣才稍稍減息,
幾位山友與農舍主人聊了一下,安撫了主人怒氣之後,
我們才繼續前進。


後凹古道這一段並不長,不到兩公里,一路非常原始,
若是天氣好,應該是個非常有味道的旅程,
尤其後段接近金字碑古道,相當陡峭,完全無人工石階,媲美UCI的DH路線,
這裡當做下坡賽道,應該是非常驚險。

由於雨勢太大,這段路上,都沒有拍到照片,
這裡引用阿樂姊的兩張照片,大家可以點選看到當時路徑:圖一圖二


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古道:侯硐淡蘭橋-102縣道-牡丹)

作為淡蘭古道北線重要路段,當時台灣總兵劉明燈
在三貂嶺段設立這金字碑(顧名思義,以金箔題字,目前已經沒有金箔了),
在草嶺段設立虎字碑雄鎮蠻煙

後凹古道接到金字碑古道,右轉就是往102縣道方向,(左邊是往淡蘭橋方向)
大約500公尺就會看到這金字碑。

金字碑古道修整的相當人工化,有點台北市象山步道那樣。
(見阿樂姊的圖


金字碑回望古道來時路(侯硐方向),
可以看得出來地勢相當陡峭。


到達探幽亭了。

大家都被大雨淋得非常狼狽。
佩服艾莉還是撐傘走完,我自己是覺得傘防雨功能弱了些。


一路上,沒有多少休息,大夥在這裡停留一會。
探幽亭前方是「奉憲示禁碑」,設立當時,是禁止來往旅客砍伐這裡樹木,讓旅客保有遮陰樹木。

探幽亭後方,有一條小路徑,就是上面地圖所示,通往不厭亭的路徑。


小鄧、小龍,上次小粗坑古道活動認識的朋友。


假日登山隊,小朱。


指引我參加假日登山活動的小怪。


嘉義的山友,拿起爐子煮薑湯去寒冷。

在探幽亭休息,最大的問題是風很大,像是在草嶺古道那樣,
這樣要將保暖層穿上,才不會失溫。


探幽亭旁非常有味道的土地公廟。


從探幽亭,不到400公尺就到了102縣道出口。

常常騎乘102縣道的車友,應該會常常看到這個金字碑古道說明牌,
從這裡進入,到金字碑,大約700公尺左右。

經過這裡的車友,可以上去看看。


102縣道

102縣道的不厭亭,是非常著名的攝影景點,
今天的不厭亭相當迷濛。


21公里處,就到了不厭亭,
從雙溪方向,騎乘單車上來,大約10公里,爬升600公尺,
算是不輕鬆的一段路線,
但是為了不厭亭美景,還是很多車友願意挑戰。
(見我的遊記:2010.05.01縣道102-不厭亭-貂山古道-草山雷達站


雖然今天能見度很差,
但是都到這裡,不上不厭亭拍一下,實在對不起自己啊。


大粗坑古道

這是大粗坑古道在102縣道上的入口。

從這個入口,可以回到侯硐:

檢視較大的地圖

但是若往九份方向前進幾公尺,大粗坑古道這個入口,則是可以通往九份:

檢視較大的地圖



從這個入口進入,幾乎是一條路回到侯硐。
中間只有一個叉路,是右轉,轉往小粗坑古道的大粗坑山腰古道。
(山腰古道入口大約是大粗坑古道上,萬善堂和大山國小遺址之間)

對於bike OFF ROAD來說,
金字碑古道和大粗坑古道都已鋪上石板,不太方便騎乘,
後凹古道太陡,需要高度技巧才有辦法。

比較有機會騎乘的是
貂山古道、大粗坑山腰古道、小粗坑聚落和頌德公園之間。
根據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36)這篇「[台北瑞芳].大粗坑古道.大粗坑山腰古道.小粗坑古道
裡面的地圖, 大粗坑古道除了往九份方向之外,和小粗坑古道連接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山腰古道,一條是地圖上所顯示的芒草路。
除了這兩條路線,加上剛剛提到的:探幽亭-不厭亭之間,這三條還沒有去勘路。

如果順利,似乎可以嘗試規劃這樣的OFF ROAD路線:
牡丹車站,進入102縣道,上探幽亭-不厭亭-102縣道。
102縣道,貂山古道,從地質公園下102縣道。
102縣道,回到大粗坑古道-九份。
九份頌德公園,上小粗坑古道,從山腰古道,轉大粗坑古道,下侯硐車站。

不過,這都需要勘路之後,才能確定。


大粗坑古道上的天橋,可以俯瞰,大山國小遺址和以前的聚落廢墟。


回望剛剛走過的天橋,造型算是奇特,不知道要如此規劃?


今天的雨量大,都漫到古道上。

大粗坑古道是一條相當人工化的古道,
許多像這樣洗石子石板路,在大雨季節,步行反而容易滑倒,
更不用說,許多長滿青苔的平滑石塊,根本是寸步難行,太滑了。


當年金礦風光年代,據說這裡居住了一千多人,
這廢墟在當時,應該也是豪華的房舍了。

現在人去樓空,房舍還屹立在此,是否還在等待故人歸來?


大山國小遺址,左邊的房舍還供奉著神明。

以前這裡住戶多,需要在這裡設立分校,
現在完全荒廢了。


不知道是誰還會來這裡祭拜神明??

過了這裡,往侯硐方向前進,一兩分鐘路程可以看到山腰古道入口,
不過這次沒注意,沒有照片,下次再來勘路。


溪水奔急的大粗坑溪,古道上溢漫的水量也不小。
聽說1990年代,象神颱風曾經讓大粗坑溪水患釀成大難。


祭拜孤獨魂魄的萬善堂。

一些遊記提到還有一個萬善碑,不過這次沒注意到。


大粗坑古道一路往下,若不是大雨,算是一條維護很好的人工步道,
其實不會太累,不過雨量讓大家還是有點疲憊。


左邊步道大粗坑古道口,右邊水泥上方有個菜刀倫瀑布,
以今天的雨量,依然如涓絲般,平常應該就更細了。

過來往照片左邊,進入半嶺路,往舊侯硐國小方向走,
沒多久,就會遇到淡蘭橋,橋邊有金字碑古道口的標示牌,
這次也沒有拍到。


走回侯硐,大家全身濕透,也真的都餓了,
吃飯的速度相當快,不到一個小時,就吃完了,
哈哈,
只能多吃點取暖,免得失溫啊!

原本活動規劃是,在這裡解散,港泓自己加碼些路線,
其他人看看是否想要去拍拍著名的侯硐貓村,
不過,
到了車站,好像大家都來車站,準備回家,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港泓一個人還有意志力,繼續原本規劃的旅程?

20120108 侯硐 後凹古道-金字碑古道-大粗坑古道環形健走


EveryTrail - Find trail maps for Californiaand beyo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fei 的頭像
    afei

    阿非邦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