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 Crimson的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專輯21st Century Schizoid Man
(這篇網誌共有六段MV,兩個MP3,歡迎收聽喔!如果下面的點播器無法聽到音樂,請點選上面的網址喔!)



印象中,第一次買這專輯還是在錄音帶時期(所以可能是1987的事情了!呵),當時完全是因為這專輯的封面(我是視覺係動物,嗚),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有人說,這不就像孟克有名的《吶喊》;雖然都是『叫得很悽慘』俱樂部成員,難以完全否認兩者之間是否有曖昧相關性,但是個人覺得這張專輯封面圖像多了些瘋狂神經質的成分(ㄟ!聽起來,好像只是強詞奪理);就像個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愛的第一首歌【21st Century Schizoid Man21世紀精神分裂人】(翻得好爛,呵).
孟克《吶喊》
【21st Century Schizoid Man】的部分歌詞

Cat’s foot iron claw
Neuro-surgeons scream for more
At paranoia’s poison door.
Twenty first century schizoid man.

如此地狂亂,這樣的音樂總是勾引著我想像著:佈滿斑銹像鳥籠一般的大鐵籠,懸吊在空洞的黑暗;禁錮在裡面的我,頭套著鐵箍面具,粗大的螺絲釘像手骨一般張牙舞爪地鑲焊在面具上;我究竟是裸著身子還是被陳年的皮繩綑綁著,已經搞不清楚該如何想像,還是這兩個景象交錯地迷惑了我;總之,我想要嘶吼,我應該嘶吼,但螺絲釘卡死了我想要張開的嘴,只能睜大了眼睛在黑暗中蒐索!
我瞪著這般的我瞧;黑暗中的我在音樂響起時,張狂地往外伸長了手想要掐住身在鐵籠外的我;撲了空,非常生氣,他,我,激烈搖晃鐵籠;我左右緩緩漫步著,靜靜瞪著在黑暗顫抖的鐵籠;那個鐵箍面具下的臉依然吼叫著,我實在恨死了那個看著自己的人,恨死這個人的安靜,這個鐵籠栓住的究竟是我還是他緩緩的漫步?這個黑暗有上下的分別嗎?真希望我和他一起掉進這看不見底的黑暗之中。



(上面的MV應該是當年類似WOODSTOCK演唱會的片段,可以瞧瞧當年的嬉皮風味)

上次在網誌【聽Blind Faith - Do What You Like】提到搖滾樂身受藍調的影響;當時的搖滾樂除了一方面朝向Hard Rock、Heavy Metal邁進,另一方面也有樂團企圖朝向古典樂大編制的方向前進,這就是下面附錄所說的 Art Rock、Progressive Rock及Classical Rock.

當樂迷們提到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大概都會提到一下King Crimson這大團;這張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專輯是King Crimson第一張專輯;這裡所說的前衛或許有點實驗的意味,下面的老MV可以看出一點當年的前衛意念:

(這可能是1972年的音樂表演聽起來和【週末狂動畫 - CESKA Animace捷克動畫選】的《GENESIS》聲響表現好神似啊!)

這個實驗意味還是在於聲音的敲擊(和之前網誌【BISK Strange Or Funny-Haha--Tuning】提到電音對聲音取樣的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及編曲上的變化(就是非常地不搖滾);當然,以目前2006年來看,也許這樣的實驗味道,沒有工業之聲、噪音音樂或是現代音樂來得濃厚;但就當時的搖滾發展來說,真的是百花齊放的黃金年代。
另外,雖然前面說道搖滾深受藍調的影響,但是就King Crimson這兩首曲子的屬性來看,明顯地加入爵士的即興味道;除此之外King Crimson這張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專輯裡的歌詞表現一直都讓我玩味不已;

(這專輯同名歌曲的1996演唱會版本,King Crimson真是個長壽的樂團)

例如【Moonchild】這首的 歌詞片段:
Call her moonchild   Dancing in the shallows of a river
Lovely moonchild   Dream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willow.

或是【 I Talk to The Wind 】這首的 歌詞片段:



I’ve been here and I’ve been there  And I’ve been in between.

I talk to the wind   My words are all carried away
I talk to the wind   The wind does not hear  The wind cannot hear.

I’m 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side  What do I see
一直是我相當喜歡的詞句。(其實我聽搖滾很少注意歌詞,這張專輯是少數我會注意歌詞的搖滾樂。)
尤其這句 【I’m 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side】曾經勾引畫出一些東西:


這張專輯的【Epitaph】讓這個簡單3D動畫看起來超有味道的:



這段影片是某人以昨為及他練習的曲目,個人不會彈吉他,無法判斷好壞,不過蠻好玩。

前面提到搖滾樂團企圖朝向古典樂大編制的方向邁進,歌劇式的編曲法是可以想像必然會走到道路,不論是THE WHO歌劇式的【TOMMY】還是PINK FLOYD自傳電影式的【THE WALL】;當然Queen著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是一定要提一下的;然而團員理工出身的背景,似乎催促著她們嘗試新興的電子處理效果聲響.
看著這些團員年輕的模樣,真是不勝唏噓,主唱的嗓音真是棒.

2006.05.18補充:
PROMLIN大的網誌:【音樂天地:來聊些老搖滾之二:King Crimson、Marillion】也提到KING CRIMSON一些小趣聞.
PS:
從奇摩知識上節錄幾個不錯的關於藍調和搖滾的說明:
(點選可以看到原文)
1.【有關搖滾一詞
PROGRESSIVE ROCK
前衛搖滾早在60代尾~70年代初就開始掘起。這類形的搖滾本身屬於試驗性質的音樂、編曲複雜又長、歌詞內容也勃有深度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很多團體喜歡用 最先進的錄音技術製作專輯,包括一些電子器材和樂器所作出來的特效。前衛搖滾的代表團體,有King Crimson、Rush、Yes、Eloy、ELP等等。

PSYCHEDELITY
當60年代尾~70代初期在搖滾樂流行了一陣咳藥浪潮,同時音樂也跟著掀起了一陣子的迷幻風潮。簡單來說,迷幻樂是以藍調作為音樂的基本架構,但歌曲內容 除了有濃濃的宗教色彩外,他們也特別注重在精神和性方面的思索。通常迷幻樂團特別喜歡用一些奇怪名稱作為團名,目地是想利用自己獨特另類的試驗風格把他們 相信的人生哲學傳達給聽眾。迷幻樂的代表團體有包括早期的Pink Floyd、T2、Van Der Graaf Generator、The Electric Toilet、Syd Barret。

2.【搖滾的由來?
前衛搖滾
前衛搖滾 Progressive Rock是指在當時創作意念不流於一般,較為前衛的樂團,他們可能強調整張專輯的概念中心及創作意念,並以歌曲連貫,所以聽這類樂團的作品時最好不要從精 選輯下手。而有些前衛團則較著重音樂效果上的創新。此外前衛搖滾還具有另一特色就是他們不僅強調團員間的默契及一起創作時的合協,他們更注重個人才能的表 現所以他們顯少是一整個團只有一位靈魂人物,幾乎每個人都司創作,有時甚至都有一張專輯的每個作品都是不同人的創作,或者是前面是放了個人創作最後再來個 大合作。而前衛搖滾的樂團在表現上英國樂團比起美國樂團要來的受注目,除了Styx外叫的出名字的前衛搖滾代表就都幾乎是英國團了。較據代表性的樂團則是 Pink Floyd、Yes。
藝術搖滾
其實Art Rock與Progressive Rock幾乎分不出來,有些人甚至說前衛搖滾就是藝術搖滾,如果硬是要將他們分類那兩者的差別在藝術搖的作品比起前衛搖滾還來得重視美術感,從包裝到整個 作品的呈現雖然還是很前衛,但更重視美感,太過粗糙的元素即使前衛仍會被他們柄棄,藝術搖滾可說是從前衛搖滾走出來的一支。其中的典範則是Roxy Music。
古典搖滾
Art Rock、Progressive Rock及Classical Rock可說是搖滾三胞胎,怎麼看都覺得他們很像,如果要同中求異那就看他們的名字分辨吧。既然叫古典搖滾也就是說他整張專輯的感覺偏向古典樂,比如樂器 的使用及編制,或者是與交響樂團合作專輯的灌錄,要不就是整張專輯的基點幾乎都是以古典樂為主,他們並不像前衛搖滾一直求概念性或是錄音技術的創新,也不 像藝術搖滾那麼的精雕細琢於文句或與藝術類有那麼密切的結合。例如Moody Blues這個與交響樂與搖滾結合的先鋒部隊他們的Days of future passed便是依據一天時間的運行來鋪陳整張曲目的順序,其中最知名的Nights In White Satin便是他們的成名曲,而這張專輯也為古典搖滾畫下一個新紀元,此外Electric Light Orcestra(ELC)也是古典搖滾的代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