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這兩個APP是Apple手機iOS常用的登山定位輔助APP:
- 1、「山林日誌」。
- 「MAPS.ME一離線地圖與導航,旅遊景點,規劃自己的路由」。
下方這三個APP是安卓系統手機常用的登山定位輔助APP:
上面這兩個APP是Apple手機iOS常用的登山定位輔助APP:
下方這三個APP是安卓系統手機常用的登山定位輔助APP:
這是【無耳茶壺山】往【半屏山】的芒花隧道。
完整遊記:〖【無耳茶壺山】【半屏山】【燦光寮山】(黃金三稜「茶壺山稜」)〗
這是【半屏山】往「草山戰備道」【燦光寮山】方向的芒花隧道。
這些是個人最喜歡的「茶壺山稜」芒花景色,除了芒花之外,【半屏山】稜線也是非常吸引人,坐在那,遼闊的視野都會讓人整個放鬆。
這是在【燦光寮山】上眺望【基隆山】鑲在山海之間,【燦光寮山】是大台北區五個一等三角點之一,視野非常遼闊。
第一張照片是盛開中的「大屯尖葉槭」,第二張照片是擎天岡草原風貌。
這次行程,原來的計畫是坪頂古圳旁邊的荷蘭古道入口上北五指山,再下切內雙溪古道。
不過,一如往昔,越早計劃的行程,越是無法因應北部多變氣候的干擾,預定行程日期的前幾天都在下雨,於是前一晚,放棄上荷蘭古道的計畫,改變主意走稜線的瑪礁古道,再上擎天崗的【竹篙山】(陽明山大縱走十顆山頭之一)。
天真的以為稜線路線會比較乾一點,會比較好走,結果瑪礁古道還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泥濘(不過,所幸還不算太難走)。
這次行程讓我驚喜、印象深刻的不是瑪礁古道泥濘、或是擎天崗草原牛徑,而是在瑪礁古道、擎天崗大草原交會處認識了「大屯尖葉槭」。
陽明山大縱走東段三顆小山頭串連的路徑:〖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曾經走過這條路線數次,過去多半都是去欣賞有名的景色,如第一張照片頂山附近的柳杉森林或是第二張石梯嶺大草原。
2018年這一次是為了要探索三月盛開的「大屯尖葉槭」(盛開時節的「大屯尖葉槭」很容易分辨出來)。
雖然是多次來到〖風擎步道:擎天崗-風櫃嘴〗這一段路,只是過去都不曾在三月走過,所以一直沒有注意到〖石梯嶺-頂山〗這一段路茂密的「大屯尖葉槭」。
前幾週走探「瑪礁古道-竹篙山」時,才發覺到花季時期的「大屯尖葉槭」這樣的漂亮,因而激發自己連探〖七星山苗圃路線〗和這次〖冷擎步道+風擎步道〗。
雖然在〖七星山苗圃路線〗沒有發現太多「大屯尖葉槭」(沒開花不太確認),令人驚喜的是一進入〖石梯嶺-頂山〗步道,步道兩旁滿滿都是「大屯尖葉槭」,尤其像是第二張照片,在石梯嶺草原旁,往東北方向(磺嘴山、頂山針葉林方向)望去,在一遍深綠色矮樹林中,略帶黃色的「大屯尖葉槭」綠葉點綴其間,綠色層次,非常漂亮。
(2018年三月底這次探查〖石梯嶺-頂山〗,這裡的「大屯尖葉槭」已經是花季末,開始結翅果)
這是【東卯山】基點下方的岩塊攀爬區,上方就是基點的反射板,這裡算是小小石瀑吧。
【東卯山】:標高1690m,「谷關七雄」排行老五,步道長度單程約6km左右,從800m走到1675m,爬升落差約875m。(「谷關七雄」相關資料,請見軌跡資料之後的「谷關七雄」資料彙整區。)
(備註:若從谷關大道院啟登、高度694m,到【東卯山】基點約7.55km,爬升約981m。)
完整遊記:〖2015.09.27 初嚐谷關七雄:老五:東卯山〗
〖東卯山步道〗算是高壓電塔保線道,步道一開始一路之字形往上,偶而才會直切等高線,沒多久就在稜線上前進。
爬升雖高,但不像〖馬崙山步道〗有不少路段是直切等高線,〖馬崙山步道〗新山國小遺址那一帶林場舊路,才比較緩和。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路線規劃】
******************
四面臨海的台灣,雨季大水量讓各地溪流沖刷出許多大大小小瀑布,水量大且有平緩平台的瀑布幾乎都是當地著名暑假玩水勝地。
完整遊記:二訪「雲森瀑布」(順遊「滿月圓處女瀑布」)
「雲森瀑布」和滿月圓「處女瀑布」都是三峽有名的瀑布,「雲森瀑布」是三峽熊空一帶的大型瀑布,坐公車到「熊空車站」,步行兩三公里就可以到達,是非常熱門的玩水勝地,夏季,瀑布下方的水池周遭幾乎坐滿了遊客。
而滿月圓的「處女瀑布」也是三峽大型有名的瀑布,周遭很早就規劃成著名的「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可以直接驅車或是公車到達門口,再沿著木階梯步道走到「處女瀑布」。
這兩個瀑布路線風格不太一樣,「雲森瀑布」路線比較原始,中間會經過一個小型坍方區,瀑布本身可以親近玩水,適合喜歡野趣的郊遊散步,而滿月圓「處女瀑布」則是人工石階和木棧道,瀑布本身被圍住,只能遠觀、不能玩水,適合喜歡公園散步並欣賞瀑布。
這篇遊記紀錄前後兩次間隔三年的「雲森瀑布」遊記。
這是在【中正山】基點兩層樓觀景台前合照。
完整遊記:〖2016.04.05 〖中正山步道〗-【中正山(十八份山)】下竹子湖〗
【中正山】海拔646m,原名【彌陀山】、【十八份山】,在擁有眾多近1000m山巔的大屯山系裡面,【中正山】算是個子嬌小的山頭,甚至海拔670m的竹子湖都比【中正山】高一點點,不過這兩層樓高的觀景台矗立在【中正山】基點上延展出寬闊的視野。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這次活動是:無尾熊百爬的『三十四爬』(詳細請看:「無尾熊愛爬100目標紀錄」),採取的是路線A,從北投義方國小登山口進入〖中正山步道〗,到達【中正山】基點之後,再從竹子湖中正產業道路的登山口出去,到竹子湖坐公車下山。
一開始雖然看到〖郵政訓練所步道〗、〖法雨寺步道〗兩個名稱,不過,其實都是〖中正山步道〗一段。
從北投到竹子湖〖中正山步道〗一路都是石階梯,非常人工化(〖法雨寺步道〗後段甚至是水泥路),不容易迷路,加上600m爬升高度,終點竹子湖又是著名景點,一路都可以感受到這是一條熱門登山路線。
第一張是〖一坑古道〗上一個小溪流腹地,第二張是【耳空龜山】基點附近大面積群聚的「雙扇蕨」。
菁桐這一帶過去有不少煤礦坑,一坑村是其中一個煤礦聚落,附近的五坑也是因應煤礦而興起的聚落。
(以「坑」為名的聚落,似乎都和煤礦有著關聯,像是暖暖那裡的「荖寮坑」,不知道五坑附近的「紙寮坑」是不是也是煤礦聚落?)
完整遊記:「〖一坑古道〗->【耳空龜山】(〖一坑古道〗->〖山腰古道〗->〖耳空龜山步道〗)」
〖一坑古道〗是菁桐一坑村,沿著一坑溪上切到越嶺鞍部,非常短的一條古道,網路不太確定的資料是說,〖一坑古道〗是過去連接煤礦場的小路徑,而且〖一坑古道〗古徑是否有連接到鞍部,也是不太確定的。
原來的路線計畫是從〖一坑古道〗上切到鞍部,接到〖山腰古道〗往【耳空龜山】前進,然後再從【四分尾山】、【大尖山】下汐止。
不過,因為我們坐火車到菁桐,花了不少時間,11點才到一坑村,加上〖一坑古道〗、〖山腰古道〗路況需要慢行小心一點,所以到達【耳空龜山】已經是下午三四點,就臨時決定改從五坑回到106縣道,坐公車回到深坑。
第一張是:〖麗山橋口步道〗鞍部的101View。
第二張是:【姆指山】鞍部的101View。
第三張是:〖四獸山步道〗馬蹄形觀景台的101View。
第四張是:〖糶米古道〗觀景台的101View。(「糶」讀音:ㄊㄧㄠˋ)
完整遊記:〖 〖麗山橋口步道〗〖樹梅古道〗【姆指山】〖四獸山步道〗〖糶米古道〗〗
〖麗山橋口步道〗、〖樹梅步道〗、〖糶米古道〗這三條古道都是貫穿南港山脈連接山脈兩側運送農穫的古徑。
〖樹梅步道〗是連接研究院路四段的麗山里和松山,〖麗山橋口步道〗也是連接研究院路四段和後山埤塘一帶,而〖糶米古道〗則是連接現在吳興街和崇德街之間。
第一張照片是南澳「神秘湖」,2014年「〖南澳南線林道〗前段+「神秘湖」」旅程所拍的。第二張照片是2018年〖南澳南線林道〗8.7km全段旅程拍的。
2014年第一次去南澳〖南澳南線林道〗、「神秘湖」,由於從「神秘湖」回到工作站,已經過中午12點,評估到〖南澳南線林道〗終點還需要一兩個小時,「神秘湖」工作人員不建議我們繼續〖南澳南線林道〗後段旅程,因此我們決定放棄〖南澳南線林道〗後段行程。
2018年終於回到〖南澳南線林道〗,這次目標是〖南澳南線林道〗8.7km全程,所以割捨、進入「神秘湖」。
〖二訪〖南澳南線林道〗、南澳「神秘湖」〗
下列簡圖是南澳地區比較有名的路線,其中最負盛名的應該是「金岳瀑布」、「澳花瀑布」這兩個親水勝地,盛夏季節吸引不少玩水消暑的遊客,尤其「金岳瀑布」溯溪活動更是熱門,相對的,Hike健行路線的〖蘇花古道〗、〖南澳古道〗、〖朝陽步道〗這三條短行程步道就不算是熱門路線。
而〖南澳南線林道〗、「神秘湖」,不論是健行爬山或是越野單車,更是冷門的路線,可能是因為需要申請、有人數限制,而且交通不太方便,網路上〖南澳南線林道〗「神秘湖」資料相當少。
今年上半年梅雨幾乎無影無蹤,導致各地水庫水位都拉出警報,石碇翡翠水庫「鱷魚島」也現出枯水期才有的黃色下唇姿態。(下半年的台灣反而大雨不斷,下半年看到的應該是飽滿的「鱷魚島」)。
完整遊記:【2018.04.08 石碇【小格頭獅頭山】「鱷魚島觀景平台」「雲海國小」】
翡翠水庫的「鱷魚島」景色,是近幾年相當熱門的觀景地,四五年前第一次來「鱷魚島」,路跡還不是很清楚,下切觀景台的路都是石塊堆砌出來的,2018年再度來到「鱷魚島」,下切路徑已經是很方便的木棧道,不知道是不是石碇鄉公所修築的棧道?
上次來「鱷魚島」觀景台,是騎單車到石碇〖潭腰路〗私人茶園旁的水泥路徑切入觀景台,這一次則是從北宜公路24.8K的碧山派出所,走小格頭【獅頭山】步道,經由【獅頭山】到達「鱷魚島」觀景台。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這張是三峽【鳶山】基點,這【鳶山】又名【福德坑山】,小百岳編號019。
這張是三峽著名景點【鳶山岩】視野,不少人都將這【鳶山岩】叫做【鳶山】。
同樣叫做【鳶山】,但是這兩座山頭其實是不同的山。
完整遊記:〖二訪:【鳶尾山】-【福德坑山東峰】-【鳶山(福德坑山)】【鳶山岩】〗
三峽這兩座【鳶山】,距離標高都很接近:
著名景點,海拔300m的【鳶山】(又名【鳶山岩】),這顆山頭不是小百岳。
第一張是2018年的北港溪峽谷,第二張是2013年的北港溪峽谷,這一別就是五年。
北港溪之旅,就是是為了這壯闊的北港溪一線天峽谷奇景。
這是著名的大油坑硫礦廢墟。
過去,這種天然硫磺礦區算是重要礦產,所以陽明山山區的大小油坑都有以前守硫營遺跡。
大油坑這裡的硫磺礦區,一直到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才廢止開採,所以這裡採礦設備遺跡還蠻現代的。
完整遊記:〖2018.02.20 挑硫古道、大油坑礦區、大油坑山(上磺溪、魚路古道、大路邊田)〗
幾年前就想要到「大油坑礦區」這裡瞧瞧,當時看著地圖從「憨丙厝地」旁邊的渡溪小橋進入,一直找不到正確的路徑(當時遇到坍方無法前進),後來就忘記再探「大路邊田」旁邊的小路進去,直到今年初年假和朋友哈迪、威來探路。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路線說明】
**********************
「大油坑礦區」有兩個方向可以進入:
這是【十八羅漢岩】攀繩段 ,不會太難,但是有趣的一小段路。
〖土城步道〗有許多小山頭,基本上每條路線大都是以小百岳【天上山】為中心,從四面八方不同方向走到【天上山】,【長壽山】縱走是從三峽到【天上山】的這條路線。
完整遊記:〖二訪〖土城步道〗:【長壽山】、【成福山】、【十八羅漢岩】、【石門內尖山】、【石門內尖山東峰】〗
最長距離的【長壽山】大縱走有十顆山頭:
從最接近三峽的【長壽山】,走到【天上山】,再到最靠近捷運土城站的【清山大尖山】,大約16公里,總共下列十顆山頭:
【長壽山】H201m→【成福山】H241m→【石門內尖山】H408m→【天上山】H429m【五城山】H409m→【文筆山】H375m→【五尖山】H310m→【清山大尖山】H276m。
這是枯水細流的「炮子崙瀑布」,「炮子崙瀑布」又稱作四龍瀑布、阿柔瀑布。
完整遊記:〖二訪:炮子崙瀑布、茶山古道、林家草厝、Jennifer Road、大崎嶺步道(阿柔洋步道)〗
這次路線是從深坑老街出發,包含「炮子崙瀑布接上〖茶山古道〗、〖Jennifer Road〗、〖大崎嶺步道〗(阿柔羊步道)」三條路線形成的O型路,最後終點會回到深坑老街。
「炮子崙瀑布接上〖茶山古道〗、〖Jennifer Road〗、〖大崎嶺步道〗(阿柔羊步道)」這三條步道其實都在是炮子崙產業道路、阿柔洋產業道路之間的山脈上,〖茶山古道〗是炮子崙產業道路這一邊,大崎嶺步道則是阿柔洋產業道路這一邊,〖Jennifer Road〗則是橫跨〖茶山古道〗、阿柔洋產業道路之間。
〖FB粉絲頁:好野遊 賞台灣〗
〖茶山古道〗是過去深坑山區種茶農家行走的山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瀑布步道和二格山系的老古道(茶山古道),沒有預期到會有豐富多樣的步道風光和林相植披。
炮子崙瀑布步道,一如預期是非常潮濕的山徑,像內雙溪古道、大屯溪古道相似,北部山區有很多這樣的步道,
八斗子海科館附近的「潮境公園」和「望幽谷步道」(又名忘憂谷)是最近這幾年非常熱門的親子路線,同時有「潮境公園」的海岸風景,也有「望幽谷步道」的峽谷風情,且地勢緩和,適合帶著老人家和小孩,加上交通相當方便,不論是自行開車到「潮境公園」停車場或是「望幽谷步道」65高地停車場,大眾運輸工具到達海科館附近就可以到達「潮境公園」和「望幽谷步道」。
或許是這些方便的條件,讓這一區域成為熱門的休閒景點,只是要注意一下,這兩個區域沒有什麼遮蔽的地方,大太陽的天氣,要注意一下防曬。
個人來說,是比較偏好「望幽谷步道」一點,比較有原始的小峽谷風光,「潮境公園」則是覺得太過於人工公園化了些。
下面這張簡圖標示了「潮境公園」(藍色塊)、「環保復育公園」(綠色塊)、「望幽谷」(黃色塊)三個區域,其實就是海科館和八斗子漁港之間半島海岸被劃分成三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