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動漫畫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公主追殺令》壹
《公主追殺令》貳
最近再度發生的維吉尼亞校園槍擊事件,似乎對《公主追殺令》裡所企圖呈現的批判狠狠地敲了一擊,就猶如上一篇所言:「對於色情片的批判都可以轉向批判暴力風格電影」,《公主追殺令》自身的矛盾就在於「自栩為暴力美學電影,卻又企圖批判色情影片」,網友alfredo的評語相當精準簡潔:「一廂情願的批判,反色情又崇尚暴力」(alfredo的網誌:Blog on Cinema、文章:公主追殺令
相較於眾多稱讚《公主追殺令》導演批判角度的說法,我只想說,不要以為「批判」是萬無一失的萬靈丹,「批判」是很危險的;若只是玩玩風格電影還算簡單,反正,講求風格就不會自身矛盾的問題發生,就算有矛盾發生,只要風格吸引人,也不會有人在乎;但是一旦跨足「批判」的領域,不是導演說了就算,也不是有人稱讚、認同就可以聊以自慰;不論就「批判」的論點、邏輯、有效力道各方面都很容易引起來自於各種觀點細心的檢視。只要是號稱「批判」就很難閃躲這些「批判」的批判矛頭。

當然,如此懷疑《公主追殺令》所標榜的「批判」,並不是表示覺得《公主追殺令》一無可取,至少,前面曾經表明,《公主追殺令》是今年比較喜歡的動畫片了;所以,在懷疑人人稱讚的「批判」之餘,實在有責任找出自己覺得優秀的地方。
若要回答「什麼是《公主追殺令》吸引自己的地方」這問題,直覺的答案一定是那「暴力美學風格」;但若僅僅如此,《公主追殺令》的「暴力美學風格」似乎又比不上《萬惡城市》、《300壯士》(當然這兩部電影不算是動畫片啦!);甚至也比不上《追殺比爾》裡動畫橋段來得赤裸裸、血淋淋。看起來,只是單就「暴力美學風格」實在不足以說服自己這就是喜歡《公主追殺令》的原因啊。

觀看《公主追殺令》之後,沈澱數個月之久的現在,留下來的應該是印象最深刻的記憶吧!有人以為看完電影最初的印象才是最純真、直覺的感覺,但是經這些對《公主追殺令》看法的抽絲剝繭之後,這留下來最後、最深刻的印象反而應該是尋找喜歡《公主追殺令》原因的重要線索。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公主追殺令》壹

接續《公主追殺令》壹,在上次的文章中,有朋友回覆了一些想法,點出一些幫助我思索的方向;
例如SS網友說道:「色情影片工業是對女體消費與剝削的..........WHY?那對於男同志的色情影片呢?還是男同志的慾望流動影像就不是色情影片工業了?........」
這是一個極度論述的問題方向,這樣關於同志的論述方向的確會顛覆了老舊的女性主義,關於色情工業的看法,「消費、剝削」這種字眼似乎過於八股陳舊了。但是這真是一個龐大的論述工作,似乎超過我的能力了。

或者像是另外一位網友BB的角度,從電影本身的論點出發,去思考所謂的批判是什麼?這樣從電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似乎是我可以處理的方向;既然《公主追殺令》導演宣稱自己的詮釋是對色情影片工業的批判,那麼我就先依循著導演所宣稱的這個批判道路來開始思考!

從一些評論來看,幾乎大家都會從幾個電影橋段來闡述「對色情影片工業的批判」:
1、小公主要將舅舅褲頭的拉鍊拉下。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應該如何看待《公主追殺令》這部動畫電影呢?



我是不是應該要說,《公主追殺令》對色情影片工業的一種控訴,是對女體消費與剝削的一種反動?
還是我應該要說,《公主追殺令》是一部充滿著黑色暴力美學的歐洲動畫?
或者,我可以淡淡地說,如同《駭客任務》、《追殺比爾》等美國電影一樣,《公主追殺令》這部歐洲動畫也深受日本動畫的影響?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拜朋友之賜,前一陣子去參加博偉的試映會,看了《跳躍吧!時空少女》以及最近賣力宣傳的《地海戰記》。

地海戰記》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吸引人們注意這部動畫: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宮駿兒子宮吾郎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著名的原著奇幻小說、優美的主題曲。
這些條件大概讓代理的博偉對於賣座目標深具信心,大力推動宣傳!
不過就如同地海系列小說的概念一樣,一些具有正面力量出現的時候,其黑暗的勢力也悄悄地隱現。

看完 《地海戰記》,第一個想到是身為導演的宮吾郎在哪裡?吉卜力工作室高標準的動畫能力,以及和宮駿共同成長的歷史背景,使得 《地海戰記》的角色設定、動畫不無有著濃厚的宮駿作品風格,就算要說這就是吉卜力工作室風格,吉卜力工作室就是宮駿;那麼還是想找找宮吾郎在哪裡?甚至有些嚴苛的人會說:這根本是參缺不全的宮駿作品啊!
吾郎在台灣書展的宣傳記者會上,說過「父親不斷地質疑自己投入導演工作」,但宮吾郎仍堅定地製作《地海戰記》。或許宮駿和宮吾郎早就體察到吉卜力工作室力量的兩面性,只是一個選擇懷疑,一個選擇堅定。

試映會的主持人說道:《地海戰記》有其深刻的內涵;像我沒看過《地海戰記》小說,只是看完吉卜力工作室的《地海戰記》,雖然看到充斥在《地海戰記》當中一些說法,像是「平衡」、「生命」、「真名」;總覺得宮吾郎的《地海戰記》講得不清不楚的,實在不知到所謂真正的內涵是什麼?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古屋兔丸
古屋兔丸, 這是經由朋友介紹的日本漫畫家,原本對他十分不熟悉,於是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在台灣發行的漫畫作品只有《π圓周率》,之前也沒有特別注意這部作品,當然也就沒有特別注意古屋兔丸了.還好有朋友熱情的推薦(似乎也應該感謝一下誠品進了一兩本古屋兔丸的作品),我才不會錯過古屋兔丸的怪趣味。

   

是啊!古屋兔丸的作品並不是甚麼令人感動的曠世巨著,以上面右邊這個四格漫畫為例;說穿了,不就是超現實繪畫、達利那一套雙重視覺的遊戲;或許有人會嗤之以鼻地認為這已經是近百年的古董了,不過好玩的地方是,古屋兔丸利用這古老的雙重視覺將哆啦A夢的角色和愛情動作戲碼結合起來。這就是我說得怪趣味。
朋友借我的這本古屋兔丸作品以四格漫畫為主,時而像上面左邊那個單元那般抽象,時而像下面這兩個單元一般,將寫實、童趣、血腥結合起來,成就一股多樣的享受:
   

當然,人才濟濟、佳作輩出的日本漫畫界,也不是只有古屋兔丸有這樣的怪趣味,湯尼嶽崎的《科學的愛情》、古谷實的《稻中桌球社》都是怪趣味家族的必備良方。
講了半天,究竟什麼事怪趣味呢?好像沒啥準則,像之前介紹的SMAP短片,可能有人也覺得是怪趣味;不過,我自己覺得只是時下流行那些單純惡搞還不太算怪趣味吧!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延續上篇【關於生物科技,對影像的一些影響(上)的繼續談:

上篇談的是生物科技進展在電影動漫畫這方面所顯現的部分,那FINE ART呢?

2.網友413在這篇網誌【APHEX TWIN-Rubber Johnny】留言提到兩個裝置藝術家:Patricia PiccininiDamien Hirst

先看看Patricia Piccinini這位澳洲藝術家。其作品很多和生物有著關聯性:
A.We are family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昨晚應該將《安達魯之犬 Un Chien andalou》PO出來的,不過老毛病又犯了,竟然開始搜尋杨.史云梅耶 Jan Svankmajer的DVD資料.

還好找到一些來自大陸的資料(雖然會被很多人怒罵,這些資料也不知從何處得到的,至少不過大陸這方面的整理做得真好,對我來說),趕緊整理下來:(以下揭示引述的資料,都不是我寫的喔,點選那些名稱都可以回到資料出處)
之前關於捷克動畫的網誌:
週末狂動畫 - CESKA Animace捷克動畫選
週末狂動畫 - CESKA Animace捷克動畫選之實驗小短篇 】

1. 史云梅耶动画作品集1       The Collected Shorts of Jan Svankmajer

片长:86MIN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論是VIDEO、電影還是所謂的裝置藝術,和生物有關的表現主題似乎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了。

或許是這十年以來,基因工程發展快速,許多不可思議的進展讓人眼花撩亂;過去許多科幻小說才會有的情節,似乎在現實中都有可能會發生了;此時,這些情節就變成現實上會面臨的問題,不論是道德、宗教、法律、還是..........,因此吸引了不同領域的人去思考這些生物技術在現實上所造就的各種可能性.

呵呵,這樣聽起來我好像是憂國憂民的古代人。並不是我生性敏銳,體察各種細微變化,而是上面所說的變化太過於巨大,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轉變,也逼得我不得不去面對..........ㄟ!講得好壯烈,其實想整理這方面的想法也好一陣子了,主要最近有幾個原因讓我的思緒在這一陣子一直圍繞著"生物"這範圍打轉:

1.第一個原因就是押井守前後闊別十年的《GOST IN THE SHEEL : INNOCENCE》,其片頭和第一集片頭的相似及相異處。(這點在下面引用的兩段電影片頭當中,可以明顯看到)

2.其次就是我在網誌【Unkown Pleasure About This JOB】裡,談到我之前接觸到一份關於生物科技方面的工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人節好像又快到了,
也就是去死去死團要活躍的時候了,
雖然我早已沒資格參加去死去死團.

當然和大家一樣,
都是因為<<稻中桌球社>>這部漫畫才知道古谷實這作者的.

雖然很喜歡這種擺濫極度搞笑的漫畫,
但是在日本漫畫裡,
這種風格實在沒什麼太特殊的,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EMBRYO>>中譯<<蟲>>,作者小川幸辰,漫畫,東立出版,日本講談社授權,ISBN 9573493314
不若一般大堆頭漫畫巨著,是短短的三冊漫畫。一開始低調陰森的敘事風格,讓我誤以為是恐怖漫畫,但是故事情節所構築的新生命觀點卻取代了情節的閱讀樂趣,深深地攪動過去閱讀經驗所累積的記憶之 湖。

關於誕生的幾個印象:

在<<天使之卵>>,小女孩如同珍寶般保護著卵(不像母體般),男戰士破壞了卵,小女孩因此跳水自殺,隨著小女孩吐出的氣,更多的卵產生,並孵育出更多的生命。而女孩也成為神秘太空船鑑上的一 個雕像,猶如聖母駕臨的雕像。

卵原是對未來生命的一種象徵,但是原來的卵並不是真正的未來新生命,真正的生命是虛假的生命象徵遭受破壞之後,由死亡的母體產生出來的。
母體必須犧牲,新生命方能誕生。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終於出版了。
自朋友提到要出這本書,至今也有兩個年頭了,

這本書能夠出版都是朋友傻呼嚕同盟那一群狂熱份子的功勞,
全書20多萬字我提供了約兩萬多個字,
中間過程雖然和出版社編輯有些許不愉快,
不過畢竟出版了,
真是辛苦朋友!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附錄: iCON,一個方法學的嚐試

 

 

iCon作用一:週邊商品

在一般文化商品市場價值裡,除了票房收入外,周邊商品一向是非常重要的部份,(現在或許還必須加上電玩遊戲的市場),不僅僅是好萊塢電影和流行音樂;動漫文化商品更是將周邊商品發揮的淋漓盡致,不論是星際大戰系列的好萊塢電影或是聖誕夜驚魂這樣小品動畫,日本動漫商業市場更是如此;以電影為例,甚至有人認為流行電影本身是一個大型廣告,真正的利基是周邊商品。


雖然說周邊商品最終目的是文化資本家累積更多資本,但是不能因此就簡單地認為:周邊商品只是一個銷售物,只是一個擴大資本的方式,只是對流行文化慾望的投射,只是對文化商品的再利用。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再生產過程則將不同的生產過程連結成互相關連的網絡,所謂的社會就是這些不同的生產與再生產活動交織產生的
---------------



《御先祖樣萬萬歲》OVA版,1989作品,監督押井守。

若要認真地問:哪一部作品最能夠代表押井守風格?對於筆者而言,不論是視覺形式還是敘事風格,莫過於這部《御先祖樣萬萬歲》最具有“純粹”的押井守風格。(《攻殼機動隊2》也算是非常“純粹”的押井守作品,不過畢竟借用了士郎正宗的漫畫設定)這種押井守特色的“純粹”使得初看《御先祖樣萬萬歲》時,容易著迷於多樣絢麗的內容:劇場舞台式的敘事方式、富有實驗動畫精神的鳥類家庭描述、大量詼諧繞口的對白;每一樣至今看來都還是令人驚羨,都足以讓押井守迷們饒舌許久。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
如果說父母對名字的指派是一種權力,那麼名字社會化以及與自我的結合,正是一種自己與父母爭奪名字權力的一種過程。
-------------------


關於日本動畫四個重要導演:富野、押井守、宮崎駿、庵野(或許忽略了大友克洋)。這四位導演之間的敘事風格與敘事內容的差異非常明顯,要以風格與內容來分辨他們,應該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在下面的段落裡,提一個關於名字的問題,不僅僅用來突顯這四人之間的風格與內容差異,也聚焦在關於名字的隱喻作用。
我提的問題是:
《神隱少女》當中那段婆婆用魔法將主角名字置換而失去原有意識的劇情。如果換成押井守、富野、庵野,會是怎樣的表現手法?對筆者來說,宮崎駿運用視覺的名字置換來象徵自我置換,雖然是一種華麗的視覺效果,但卻只是一種簡單的象徵。但是相對地,另外三個人會怎樣表現呢?
名字作為一個個體的標記,一向是與"自我"幾乎是完全等同的符號,名字的認定絕非個人的行為,至少需要經過幾個社會化步驟,一是父母對於名字的指派,第二就是自我與名字的結合,以及最重要的第三部份,那就是名字社會化的過程,名字社會化的過程同時影響了名字與自我結合的過程,並逐漸脫離父母指派的影響。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詩的特性不在於言說的內容或者是聽者的反應,而是在於語言的作用。
“詩的電影”主要精神就是發展純粹的電影語言隱喻作用,建立在這種關於電影語言純粹化的企圖上。
-----------------------------------


押井守作品吸引人之處,除了前面所陳述關於人類概念的討論之外,押井守在《天使的卵》影片語法上,所呈現的努力,也是令人著迷的地方。
如前面所提到的,對於許多動畫迷來說(不論是不是押井守迷),《天使的卵》的特徵是隱諱難了的內容與沈緩壓抑的影片節奏(似乎也常常因為這種隱諱沈緩的語調,影響了在票房上的表現)。
但是《天使的卵》令人著迷之處並不在於去挑戰解讀其隱約晦暗的內容(如這系列文章第一段的努力),而是《天使的卵》脫離了動畫慣有的畫面鮮明與意義直覺表達;筆者以為《天使的卵》的隱約晦暗來自於押井守大量運用了進階的影片語法,一種可稱之為“詩的電影”的語法:一種隱喻交錯的電影語言。這種“詩的電影”語言表現在《機動警察一》也出現過。
這樣的電影語言表現不能簡單稱之為押井守的風格或是技巧;“風格技巧”這樣的名詞只會封閉了視野,忽略了押井守在《天使的卵》當中的努力。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攻殼機動隊》Identity與身體

---------的概念變化

社會究竟是如何去接受並認可一個人工智慧的人工體視為一個,並賦予這個各種社會地位、福利、責任與刑罰。這個過程要比究竟是不是人這問題來得有趣多了。

《攻殼機動隊》劇場版,1995作品,監督押井守。

如同英文片名所宣示的:GHOST IN THE SHELL;主角並不是一個具有自然身體和自然形成的意識。押井守以這特點,擺脫了原著士郎正宗繁複的議題,改以冗長的自言自語來開啟對於AI自我意識的問題,一個在眾多科幻片當中不斷出現的熟悉議題。

關於AI的科幻部分,一般強調的重點通常不在於其智慧能力有多強,而是擔心AI具有了Identity的觀念(或者用EGO、自我意識這名詞)之後,進一步幻想與恐懼人類的未來:當AI擁有無限上綱的智慧能力與Identity的觀念,這兩種特質是否會讓AI產生宰制一切的力量。(這是《MATRIX》的基調)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人類概念三部曲------------不同作品之中,系統概念的轉變

經由對照比較的方式,來凸顯不同作者不同作品中相似概念的差異;差異的存在必然在預期之中,所以重要在於差異是什麼?



關於押井守的系列作品當中,談論意識、真實、誕生等相關人類形而上概念的影片大概有最早的《福星小子》、《天使之卵》、《攻殼機動隊》,到最近的《AVALON》(《御先祖樣萬萬歲》也有一些)。簡約地說,《天使之卵》講的是誕生,《攻殼機動隊》是靈魂,而《AVALON》則是意識混淆(失去靈魂)。

也許可以將這三部稱為押井守關於人類概念的三部曲。(是不是就只有這三部作品可以被稱作人類概念三部曲?其實並不是很重要;這樣人類概念三部曲的說法只是強調了人類形而上概念在押井守作品中的重要性;這樣的重要性使得筆者不自覺地以押井守為中心引發了一系列分析文字;也因為這些押井守作品所出現的人類形而上概念,會不斷地誘使分析文字脫離押井守的作品內容,去對照比較出現在其他作者作品的類似形而上概念;經由對照比較的方式,來凸顯不同作者不同作品中相似概念的差異;差異的存在必然在預期之中,所以重要在於差異是什麼?)

在《天使之卵》當中,生命的誕生來自於犧牲,由那神秘小女孩的犧牲而誕生出許多生命。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使之卵》-----古典符號分析的演練

解讀循三個步驟:將劇情元素拆解成幾組符號,利用幾組二元對立意義組織這些符號,最後依照這樣的二元意義結構進行詮釋。

《天使之卵》,日本動畫,監督押井守,1985作品。

對於許多日本動畫迷而言,《天使之卵》是較為不易閱讀的。這種不易閱讀並不一定是因為內涵意義的艱澀難懂,很有可能只是來自於沈緩的語調;下面的文字試圖對《天使之卵》進行所謂的解讀,以開啟一系列關於監督押井守的文章。

(註:解讀不僅僅具有個人偏見,而且解讀這件事對於閱讀的樂趣而言,通常是破壞性;對筆者而言,《天使之卵》這部動畫作品運用了詩的電影的隱喻語法,而解讀這做法將使得隱喻的不確定性所產生之豐富意含片面化,因而喪失了其意義的豐富性,樂趣也就消失了;此時唯有再度閱讀《天使之卵》,並唾棄哪些已經出現的解讀,方有可能回復《天使之卵》隱喻意含豐富的可能性。)


筆者以為犧牲與誕生是《天使之卵》
的主題,並企圖以犧牲與誕生這軸線進行解讀。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駭客任務MATRIX》三部曲不僅僅將港式武打風格吹捧成一種電影風格顯學,在《駭客任務MATRIX》動畫集與《追殺比爾》的推波助攔下,日式動畫特色也成為閃耀之星(當然,日本動畫迷會說:我們老早就在高喊日本動畫的迷人之處了)。

這些好萊塢電影風靡台灣民眾之際,來談日本動畫或是談論日本動畫作者,算是水到渠成,不用多費口舌去辯駁日本動畫究竟有無資格被當作一種作品來談論。

此刻幸運的是,重要的問題是怎麼談(how)?而不再是該不該談(why)!

當 然,不論就生產脈絡、成果表現或是愛好者的熱情等等各方面來說,日本動畫早已發展成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體系(若是再結合漫畫電玩這兩個體系來看,更是巨大而 多樣化);面對如此龐大的體系,認為會有個單一全面而深入的方法來進行剖析了解,這樣的想法似乎是太天真了。相對地,認為解析動畫只需要單純地反應熱情、 喜好與感動,這樣的思索也太簡化,太過於忽略動畫的蓬勃發展現況。

因此,面對如此複雜而多面向的發展,取代熱情的讚揚或是冷酷的數落,改以採取一種崎嶇零散的分析比較思路來試著發掘隱含的可能關連性。

這系列的文章是由許多短篇小文章所組合而成的;一開始,這些零散的文章並沒有依循共同的主題或是有意識地聚焦在某種論調上。只是在某一天,赫然發現原來這些文章都是圍繞在押井守這位日本動畫監督身上。(仔細地檢討,筆者自己甚至沒有其他關於日本動畫主題的文章。)

以幾位佔有重要地位導演作為出發點,不論是景仰這些導演的成就還是企圖以此為基石去了解日本動畫,這樣出發點非常地直覺而自然;當然這出發點本身就是站在作者論和伴隨作者的作品論這 兩個方法的基礎上,因此這出發點所展開的了解思路也將會包含這兩個方法的優缺點;姑且不論這些優缺點為何,要注意的是避免一些簡化毛病的態度,一是那種作 者論簡易版:這一切都是大師的深邃表現,是我們凡人無法理解之處(這種大師簡易版令筆者不解的是:究竟這種態度是想說明什麼?對大師的批評都是一種誤解? 那麼除了大聲喝彩還能做什麼?);另外一種要避免的類型是廉價批判的窘境:急於下判斷卻毫無蛛絲馬跡可供進一步思索與比較,遭遇修正批評壓力的時候,只能 淪落於說:啊!這只是你我觀念上的差異。(這是最常見的推托之詞,推卸掉修正批評的壓力。)

嚴格說來,筆者並沒有資格稱作一個迷,不論是動漫迷還是電玩迷。雖然,動漫電玩還是給予筆者大量的娛樂快感,但是,我缺乏迷特有的義無反顧地支持熱情,也因此沒有因為熱情而展開的收集狂或是歷史資料發掘狂。(因為缺乏熱情,常常懷疑我所撰寫關於動漫的文字,難以引起迷關於動漫熱情的共鳴。)

沒有迷特 有的熱情,又站在作者論與作品論的出發點上,我並沒有堅守作者論與作品論這兩個方法該有的責任,這責任就是去詳細剖析一個導演作品的各種面向;筆者反而是 先著手粹取這導演作品所出現的某個概念,然後以這萃取出來的概念去尋找該導演在各作品當中不同的呈現,並試圖擴及其他導演作品所出現的類似概念,以比較的方式來釐清概念各種呈現的差異。

這種比較的方法相當程度地背離了作者論的道路。如果,將每個作品當作一個分子,作者就是串連起各作品的明顯巨鏈,但是隱性牽動著各作品分子的鏈結力量不僅僅是導演,還有生產體系、概念呈現變化&&..等等。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