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這是在【象山】一線天附近偶遇的「小毛氈苔」,孤零零的一株。
雖然,八九月某段連續炎熱天氣之後,
這株孤獨「小毛氈苔」無法抵抗盛暑,不支凋零,
不過,當下著實讓我驚喜不已,
連續好幾天清晨企圖去捕捉它開花的姿態。
這篇是大約彙整今年在【四獸山、南港山】區域遇見的植物,
因為五月之後開始夜爬【四獸山、南港山】區域,紀錄的植物比較少,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這是在【象山】一線天附近偶遇的「小毛氈苔」,孤零零的一株。
雖然,八九月某段連續炎熱天氣之後,
這株孤獨「小毛氈苔」無法抵抗盛暑,不支凋零,
不過,當下著實讓我驚喜不已,
連續好幾天清晨企圖去捕捉它開花的姿態。
這篇是大約彙整今年在【四獸山、南港山】區域遇見的植物,
因為五月之後開始夜爬【四獸山、南港山】區域,紀錄的植物比較少,
這是「扁鍬形蟲」,算是普遍的鍬形蟲。(手機拍攝)
這是「台灣褐栗金龜」(手機拍攝),夏季夜晚會大量出現,還有一種「中華褐栗金龜」,兩者外表相似,明顯差異在於體型大小。
「金龜子」科、「鍬形蟲」科兩者算是「鞘翅目」當中體型比較大的,有如盔甲的外表吸引不少人關注。
夏季夜晚,【四獸山】眾多步道上,蠻容易看到扁鍬形蟲、台灣褐栗金龜。
這裡將「金龜子」科、「鍬形蟲」科獨立歸納在一起。
其他鞘翅目,請參考彙整文章:
【四獸山、南港山】區昆蟲:「鞘翅目」合集
這是「鞘翅目->金花蟲總科->天牛科」的「台灣雙星銹天牛」。
台北信義區【四獸山、南港山】是離生活圈最近的山區,在這一帶出沒近20年,一直都沒有認真去看待蘊藏在裡面的生命,
一方面以為這裡離台北市中心太近,有許多人工種植的外來種植物,一方面以為因為方便眺望101,會有許多遊客進出,
所以誤以為【四獸山、南港山】這裡大概是生態貧瘠區域。
近幾年開始嘗試夜爬之後,才發現原來【四獸山、南港山】也有原始豐富的一面,當然畢盡是接近都會的郊山,【四獸山、南港山】區域不太會有獨特的品種,大都是低海拔常見的生態。
這是「台灣盾蝸牛」,形如其名,超像古代盾牌的,尤其加了那一圈毛,很有維京古戰場風格。
這篇把「軟體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匯集在一起,
並不是因為三者有什麼關聯,只是因為累積的觀察數量還不足獨立,
先暫時整合在一起。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這是很有領域觀念的「琉璃蛺蝶」。
這是躲在樹葉背後,利用葉脈隱藏自己的「石牆蝶」。
這兩種蝴蝶都是象山區域遇見的蝴蝶。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更大範圍的蝴蝶彙整文章:『蝴蝶』巧遇集(在不同遊記拍到的蝴蝶)
在【四獸山、南港山】區出現的低海拔蝶種還算不少,只要有蜜源植物都會看到不少鳳蝶、大白斑蝶,只是不少蝶種比較緊張,不容易接近拍到。
這是長尾鞭蠍,那對大螯看起來很像有毒的蠍子,但這是沒有什麼毒性的。
以往在一些文章都會看到強調蜘蛛這些八隻腳的不是昆蟲,是動物,後來才慢慢知道還有一些少見的看起來像昆蟲的八隻腳、多足動物,像是「長尾鞭蠍、蚰蜒」。
目前在四獸山區域比較少記錄到這一類動物,大多數是蜘蛛,先彙整在一起,日後再視狀況分開。
這是郊山很常見的「斯文豪氏攀蜥」,這隻似乎不太擔心我,觀察我好一陣子才溜走。
「爬行綱-有麟目」這篇集中「石龍子、攀蜥、壁虎」,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蜥蜴爬蟲。
相簿:「爬行綱-有麟目」合集相簿。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守宮(壁虎)」科應該是家庭最常看到的爬蟲類,只是郊山步道上遇到的壁虎和家庭看到的品種不一樣。
「鉛山壁虎」:
相簿:〖蛙〗辨識圖鑑。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這是在〖象山步道〗遇到的「拉都希氏赤蛙」,可能被我嚇到,動都不動一下。
【四獸山】區雖然離都會區很近,不過依然蘊藏著大量青蛙,在下雨過後的夜晚,可以在人比較少的【四獸山】區步道上看到許多青蛙,還沒有靠近,就看到不知名的青蛙快速跳離。(可能大部分都是常見拉都希氏赤蛙)
能夠有緣分拍到的,大部分是來不及躲開來,只好停下來裝傻,希望我拍完就會自己默默離開。
(備註:比較熱鬧的觀光步道路線,像是六巨石路段,就不是很容易看到青蛙。)
這是〖鱗翅目->裳蛾科->目裳蛾屬〗的「魔目裳蛾」,有對迷樣的大眼睛,還有利用深淺製造出假立體感的翅膀。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鱗翅目」顧名思義就是翅膀上有鱗片,所以可以呈現多樣色彩,有些品種甚至可以有變色的能力,因此也吸引很多人去追逐拍攝鱗翅目「鱗翅目」。 「鱗翅目」主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蝴蝶、蛾,雖然只有兩種,但是蝴蝶、蛾的品種都很多,需要花很多時間細心比對辨認(要感謝很多熱心的人將蝴蝶、蛾圖鑑放在網路上,提供大家有線索去辨認)。
(推薦一個很棒的圖鑑,有著完整資料和方便的搜尋工具:「台灣產蝶蛾」圖鑑)
蛾成蟲大多是夜行性,而且有趨光性(喜歡往強光方向飛行,也就是常聽到的「飛蛾撲火」),所以夜晚山區很容易認識不同的蛾。(有不少蛾友利用燈光、帳篷吸引蛾集中,既方便拍攝,又不會傷害到它們。)
這是「廣西瘤竹節蟲」。
外翅總目是個大項目,涵括很多昆蟲,底下有直翅目、半翅目...........
其中,「竹節蟲目」自成一目(竹節蟲又稱「䗛」讀音:ㄒㄧㄡ)。
相簿:
〖外翅〗竹節蟲目
總彙整文章:
【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這是「鞘翅目、金花蟲科」的「榕四星螢金花蟲」。
相簿:「鞘翅目」合集相簿。
所謂「鞘翅」是前翅發展硬化成一層硬殼,變成像盔甲可以保護後翅,例如甲蟲就是很典型的「鞘翅目」昆蟲。
「鞘翅目」昆蟲是個種類數量龐大的集合,像是常聽到的「鍬形蟲、金龜子、天牛、象鼻蟲」,還有「步行蟲、金花蟲、擬步行蟲」都是「鞘翅目」一員,這些「鞘翅目」下的每一「科」也都是成員眾多的群體,要逐一辨識了解實在是個難度頗高的工作,這裡主要慢慢累積記錄在【四獸山】巧遇的鞘翅目昆蟲。
這些鞘翅目昆蟲有不少是肉食性、夜行性,白天還不容易看到它們,需要夜半去尋訪,
開始夜爬【象山】之後,才發現就算是都會區郊山,半夜出沒的昆蟲更加熱鬧,可能許多草食性昆蟲為了躲避鳥類,改成半夜出沒啃食植物,因而讓許多肉食性昆蟲也跟著夜晚出沒,才能找到更多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