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50009-F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棒球特展」影片,是去年進行的案子,
目的是製作今年在台南的臺灣歷史博物館「棒球特展」展覽當中播出的影片,
我的工作是處理展覽中要播放的兩位棒球選手「林華韋校長和父母、林義雄老師」紀錄影片以及10所國小棒球隊影片。

雖然這個案子過程很長,程序也如紀錄片一般的繁瑣,
不過,在影片製作過程中,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是,
瞭策展人謝博士,長久浸淫在台灣棒球歷史這課題裡面,所表現出來,對課題看法的深度與廣度,

一般來說,一個紀錄片,不論想如何去談?或是從什麼角度去談,
總是希望有個完整概念以及論述來闡述這個議題的紀錄片。

案子啟動之後,一直不太了解,關於這兩位選手受訪者以及家人,所要提問的內容,要如何去設定與企劃,總覺得關於棒球這議題的層面很廣,很難面面俱到。

和策展人開會溝通的時候,策展人也強調,他想要的內容,不是一昧的讚美台灣的棒球成就有多高!或是,選手們的訓練有多辛苦!

他想呈現的是,在台灣棒球高成就的風光之下,選手們生活面向的體驗會是什麼?所以,提問的內容也是以這個方向為主。

一直到開拍之後,才明瞭策展人所說的企劃方向,實際上是什麼樣的意義。這也是這次影片製作感受到的深刻之一。

記得和策展人、郭導、企劃明達,第一次去拍攝訪問林義雄老師的時候,策展人和受訪的林老師,一問一答之間,策展人常常可以隨手捻來詢問林老師一些數十年前的一些比賽小細節。

那時候在現場,個人著實受到震撼,了解:如果事先不通透整個台灣棒球脈絡、歷史細節,是無法問出如此這般細節、關鍵小問題,
也只有抱持這樣態度去做紀錄片,才能夠挖掘出事情底層的事實和當事者的反應。
而開會時策展人所提到的「選手生活面向體驗」,在拍攝的當下,才真正了解其真實意義到底是指什麼??

當然,策展人本身也做足了功課,在拍攝之前多次拜訪了受訪者,事先整理了些深度問題。

另外,策展人本身長久持續研究、製作台灣棒球相關紀錄文件、影片,像是《臺灣棒球一百年》(點選連結,有著作清單)、以及公視的八集「台灣棒球百年風雲」
因此,除了最後剪接出來的成品之外,每一次記錄訪談的拍攝原檔,都是重要的口述歷史素材。通常剪接到完成影片的段落,都是原始拍攝素材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這些未剪接進去的內容,也是未來重要的口述歷史。

這是,這次拍攝工作第二個深刻的體會。

「林華韋校長和父母、林義雄老師」紀錄影片,雖然說是紀錄片,不過,更偏向口述歷史的形式:


這次製作的影片,還有第二個部分,是10個國小棒球隊的影片,這部分比較不像是紀錄影片,
比較像是輕鬆形式去集合成眾多小選手的影片,
在製作國小棒球隊影片的過程,
一開始也知道小朋友不太可能像是外國小朋友那樣回答出許多出人意表的妙答,
本來蠻懷著希望,企圖借由許多簡單生活小問題,來激發小朋友不同面向的簡單回答,增加影片的風趣、多面向,
不過,導演一開始拍攝,就面臨到困難,小朋友面對鏡頭,不僅僅是羞澀,而是完全不知所措要回答什麼?會偷聽前面同學的回答,依樣畫蘆般的答案,好似在做考卷一般。
尤其,許多重點棒球發展的國小,利用獎勵方式吸引運動能力優秀的原住民小朋友,他們習慣於規律嚴謹的訓練生活,所以回答也都是一板一眼,
反倒是,後來增加補拍的台南社區棒球隊小朋友,玩耍性質比較高,其中幾位小朋友的回答,反倒是都可以表現出個人特質,這是讓我們非常意外的一個現象。

以下是10所國小棒球對影片:


而這個影片則是台南臺南永康社區少棒聯盟的影片:


從這兩個影片,可以感受到一些小朋友面對棒球的態度有所不同。

這個案子,大約是在2013年10月完成,「棒球特展」展覽展期則是2013年11月~2014年7月,
個人一直忙碌到今年5月才有空去台南觀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位置還蠻好找的,就在台南市永康區長和路一段、慶和路一段交叉口,永康工業區一帶,離永康交流道非常近,自己開車是非常方便的,
個人是坐和欣客運到鹽行站下車,再想辦法過去,這樣時間上和坐高鐵差不了多少。
P5150009-F
一到路口,就可以看到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大樓正門前的「光電雲牆」太陽能板牌樓。


正院前雖然有水池草地造景,不過大熱天,實在不想在這裡逗留太久,
秋天涼爽時節,是可以在這水池造景前駐留欣賞一番。


售票入門口,並不在正門那一個方向,反而是要面對牌樓往左邊走過去才看到售票處。
這個地圖,標示的很清楚,「光電雲牆」就是正門方向,售票口剛好是小客車停車場進來的方向。


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建築,並不是以造型著稱,而是建築方法,在官方網站的建築特色說明當中,提到「承重牆、斜撐鋼柱與三向預力預鑄構件」這三個特色,從這個角度是可以看出一點點端倪,不過,沒有特別研究其中的原理,了解不深。


這是「光電雲牆」太陽能板後方,也適用三向構件組合成的。


在售票口,往上看,可以看到「「清水混凝土」組裝樓板、斜撐鋼柱」這兩個組合元件特色。


展示教育大樓正後方,也有不少「斜撐鋼柱」,可以看得更清楚點。


購票進來之後,我的目標是四樓特展室,其他的常設展,去年開會的時候來參觀過,就先略過去。


由於旁邊常設展空間是二樓挑高到四樓,所以到了四樓特展室,可以俯瞰常設展的大型仿古建築。


中間則是大型唐山過台灣的船隻模型,現場看是還蠻壯觀的。


右邊的常設展,則是具備數位互動裝置區域,小朋友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區域了。

四樓特展室


四樓特展室有兩間,這次,一間展示王爺信仰文物。


另一間就是這次的主要目標「棒球特展」。


門口,另外一個角度看過來,門口陳列不同時期著名選手的人形牌。


一進入,就看到這次的大型海報「逆轉勝」,之所以用「逆轉勝」,就是過去常常會有九句下半,逆轉反敗為勝的戰績,所以「逆轉勝」成為「堅持到最後、反敗為勝」的象徵。


抬起頭,可以看到那十所國小棒球隊小朋友的簽名球,每一次去拍攝小朋友就要請他們簽名,搜集了上百的簽名球。


展場本身佈置成一個仿棒球場的空間,中間是投球板,其他陳列物放置四周。


展場起點,先是以文字說明過去的風光勝蹟歷史。


這是以地圖結合大事紀的歷史圖表,有另外一種時光氛圍。


讓我比較有興趣的則是,這些選手捐助的展示物:過去的手套、護具。


還有獎杯、簽名簿。


這個獎杯造型,非常古典好看。


不同時期的獎杯、獎牌、授旗,陳列在一起,有著時光回溯的感覺,這對一路長大的球迷,應該會有著強大的魔力。


這一櫃是林義雄老師的收藏品,
當時在接觸林義雄老師的時候,策展人就提到,林老師自從師專徹底離開棒球之後,就再也沒有接觸棒球,直到近30年後,她才願意慢慢提起這段往事,令人驚訝的是,林老師非常小心且細心的收藏照顧當年出國參加世界大賽的獎品以及交換禮物,從這些展示物可以看到許多玩味小地方。


這是紅葉少棒隊的陳列櫃,紅葉少棒應該是最有名氣,卻也是爭議最大的球隊,
不過,近幾年紅葉國小慢慢在復興棒球運動了,這次也跑到台東紅葉國小去拍攝,紅葉國小自己還成立了當年的紅葉棒球歷史館。


這是這次製作的三段紀錄影片:「林華韋校長」、「校長父母」、「林義雄老師」。

這裡把三段影片都集中在這個聯接。


這是過去參與世界大賽的球衣、球具,台灣棒球一直有著參與世界大賽的壓力,這在拍攝兩位受訪者以及10所國小棒球對過程中,都可以感受到世界大賽必須贏的這股壓力,
這也是策展人想要呈現的一個面向:棒球在台灣,已經不是一個讓小朋友玩的運動,而是一個為國爭光、代表國家的一個象徵,參與其間的小朋友,無時無刻都在承擔這個壓力。


從投球板環顧四周的陳列櫃。


從本壘板看過去的陳列空間。


抬頭往上看,可以看到環狀歷史新聞畫面。


出口區才看到10所國小棒球隊的影片,上方也是吊掛著簽名球。

這是將10所國小棒球隊影片連接起的Link,這影片要歸功於郭導的辛苦。


正面看過去,以一個台灣地圖標示著10所國小位置,這是企劃明達的構思,非常感謝他。

欣賞完棒球特展,結合去年工作的體會,總覺得,這次學習吸收到的,遠比工作成果所呈現的,要多了很多。
也感覺到這次的特展,只是一個註腳,策展人所搜集的眾多小選手當年的辛苦和心境,不是這樣一個展覽就能完全的表現出來,可以預期未來策展人會用不同形式來呈現這些面向。
大家都會說,歷史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但是每一次的展覽、書籍、影片都只能呈現部分,無法周全,能夠周全的方式,就是用更多形式去表達,才有辦法完整,只依賴一個影片、一本書、一個展覽,實在有困難。
離開「棒球特展」室,匆匆去逛了王爺信仰(剛好是最後幾天),裡面的陳列物品也是非常豐富,這裡就不將照片整理出來了。
這次兩個特展內容,可以讓我感受到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展覽企圖心,台南真不愧是台灣記錄製作文件(不論是展覽、影片、還是書籍)能量最豐厚的地方。


離開臺灣歷史博物館之後,過來讓我期待的是旁邊慶合路一段上的阿勃勒黃金雨大道。


進入博物館之前,就注意到這一排阿勃勒大道,五月剛好是黃金雨花季。


對這一大串黃金雨,我實在無法捨得這股魅力。


不論是接近細細品嘗,還是遠觀,都黃的亮眼。


忍不住多拍了好多照片。


這一串黃鈴鐺,心都跟著跳躍起來。



聽高中同學說,台南現在種了不少阿勃勒,所以一到了五月,台南不少地方都有著黃金雨。其實,北部也有不少地方種植阿勃勒,只是沒有這樣一整排道路行道樹都是阿勃勒,看起來就沒有黃金雨大道的壯觀。

備註:
對公視的台灣棒球百年風雲」有興趣的人,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fei 的頭像
    afei

    阿非邦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