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是秦味館的泡饃餅(上面有壓字),第二張是泡饃吸飽湯汁的模樣(羊肉泡饃)。
第三張是著名的腰帶麵,第四張照片則是魚香燒茄盒。
就像世界各地重要都會區一般,雙北都會有著各式各樣來自各區的料理,不論是西式、東南亞、日式、或是所謂的外省菜色,先不論那些異國料理,所謂的外省料理大都歸類於中菜館。
雙北,甚至全台灣,都還有不少外省料理餐廳,只是這二三十年來,菜色互相混合,而且口味也變得清淡、健康取向。
有時很難分這是道地的某種料理法,即便是以臺菜著名的欣葉臺菜也會有東坡肉、糖醋排骨,而且不少菜色已經台灣口味化,即便是四川菜,也不會像真正四川菜那樣辣,上海菜不會那樣的甜......
FB:【台灣 吃吃喝喝到處玩玩】
〖秦味館〗陝西料理風格,會讓我回憶二三十年前的外省料理,也就是重鹹、重辣、重油的重口味料理方式,在目前健康輕口味風潮下,這種重口味料理方式幾乎消失殆盡,突然間再度品嘗到這樣傳統味道,口齒之間迴繞著滿滿回憶,只是自己似乎已經無法承受太多這般的重口味,即便是過去嗜好重油重鹹的父親,現在也無法消受這般傳統重味道。
不過,相信還是會有許多人懷念這般風格明顯的傳統滋味。
個人來說,這幾次品嚐〖秦味館〗,除了泡饃之外,其他的料理方式像是酥烤羊肉,我個人不太會區分這和新疆蒙古料理有哪裡不一樣?(或許這幾個區域都可以歸類成濃厚遊牧民族風格的料理)
****延吉街陝西 秦味館****
延吉街陝西秦味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38巷2號
電話:02 8771 3288
時間:11:00–14:30, 17:00–22:00
秦味館菜色豐富,總共分成三次來品嚐,所以這篇食記整合三次秦味館食記,內容多一點。
****第三次聚餐【秦味館】****
這次十多個朋友聚會,可以好好點一些大份量的菜色囉,尤其那些需要預約的大份量菜色要趁這次機會來試試(其實忘記為何會有這次的聚餐了,哈哈)。

在還沒有上菜之前,先點兩個陝西風味飲品,這次點兩種口味飲品:「西桂稠酒」、「西藏肉湯奶茶」,之所以選這兩種飲品,一則想找帶點酒精的飲料,所以挑了「西桂稠酒」,一則想試試這肉湯奶茶和很久以前喝的藏族油酥茶味道是不是一樣?
「飲品」
「西桂稠酒」
西桂稠酒,又叫作「黃桂稠酒」,網路資料是說這「西桂稠酒」淵源3000多年,用桂花、酒麴、雜糧發酵釀製,只是酒精濃度很低,口感酸酸甜甜的(應該可以說是非常甜),很像酒釀這一類的調酒,當下沒有想到「西桂稠酒」原來如此有歷史。
「西藏肉湯奶茶」
網路資料是說,這是用牛肉清湯、黑磚茶、牛奶一起煮的奶茶,難怪這「西藏肉湯奶茶」的顏色和「西桂稠酒」如此相像。
一開始一定要先讓朋友品品泡饃,先請店家指導這次的兩對情侶示範撕泡饃餅。
「燒羊肉泡饃」
「葫蘆頭泡饃」
第二種泡饃口味是「葫蘆頭泡饃」,查了資料才知道所謂葫蘆頭就是豬大腸,當下還沒有吃出來豬大腸這口感。(所以不喜歡吃內臟或是不吃豬肉的朋友要注意一下)
秦味館有菜單有一區預約菜,顧名思義都是需要兩三天前預訂,用餐當天才來得及上餐,聚餐人數若不多,很多大份量的預約菜就不太方便點選,所以這次特別提早確定人數,來試試預約菜。
我們這次嚐試了:「新疆香酥羊腿」、「芋泥雞」、「風酥雞」、「吉利茄盒」、「魚香燒茄盒」、「蔥椒燒魚梅」、「新疆手抓羊肉飯」、「特製蒙古酸奶鍋」。
為了可以選擇更多菜色,降低一些預約菜的份量(大約點一半),讓大夥可以吃到更多種類。
「新疆香酥羊腿」
本來想點套餐「金銀羊腿鍋子」的羊腿三吃(就是三道羊腿的組合:清真醬滷羊排、新疆香酥羊腿、陝北鮮提羊骨湯火鍋),不過,我們已經點了其他熱湯類的鍋物,所以老闆建議我們只點兩道羊肉中的一種就可以了,這次就先選擇「新疆香酥羊腿」。
「新疆香酥羊腿」是烤的比較乾一點的烤物,然後沾上厚厚孜然香料,這和台灣習慣淋上厚厚烤醬的烤物不太一樣,所以要吃這道「新疆香酥羊腿」,最好搭配熱湯鍋物比較順口,難怪會有「金銀羊腿鍋子」羊腿三吃搭配法。
剩下的羊腿骨,這道「新疆香酥羊腿」是店家幫忙剝除成盤的,一開始店家端上完整羊腿之後,就可以請店家幫忙剝成一小塊一小塊再端上來,剩下的羊腿骨也會端上來,喜歡啃腿骨的人可以嘗試看看。
「芋泥雞、風酥雞」

「芋泥雞」「風酥雞」(這其實是兩道雞肉料理,因為我們個只點六份,所以就擺盤在一起)
這兩道都是用去骨雞腿包裹佐料再裹孜然香料去油炸,「風酥雞」包的是蔥段,「芋泥雞」顧名思義包的是芋泥。
個人覺得去骨雞腿肉包裹佐料菜去油炸,這做法在不少餐館裡面也曾經吃過,差異在於這裡會有濃濃孜然香氣,因此有不同的風格。

「吉利茄盒」

「吉利茄盒」和「魚香燒茄盒」都是將豬絞肉塞進茄子油炸,差別在於「魚香燒茄盒」會淋上魚醬汁,而「吉利茄盒」沾上厚厚香料,「吉利茄盒」比較有塞外風味,「魚香燒茄盒」比較南方味。
為了嘗試兩種口味,所以各點六個成一盤。
「魚香燒茄盒」

「蔥椒燒魚梅」
吃起來有點像糖醋魚,如果選甜一點醬汁,可能就非常像糖醋魚。
「新疆手抓羊肉飯」
「新疆羊肉手抓飯」顧名思義是新疆風味的飯。
香料爆香羊肉的湯汁拿去煮類似香米比較硬Q的米飯,所以米飯會有濃厚羊肉香氣。
有著濃厚肉汁香氣的米飯,非常下飯,蠻推薦給愛吃米飯的人。
「酸奶鍋特製蒙古酸奶」
*******************
*******************「炙子骨排」

這是厚厚孜然香料酥炸豬肋排,雖然是豬肋排,有了濃厚孜然香,蠻有塞外風格,個人蠻推薦這道「炙子骨排」和「香酥羊塊」、「新疆香酥羊腿」,都是濃厚塞外風格菜。


「油潑麵(腰帶麵)」
很特別的腰帶麵,這也是之前品嚐過,其實口味不是非常特殊,但是長長的腰帶寬麵,很特別,咬勁也不錯,朋友們都沒吃過,所以特別讓大家試試。
不過,若是已經吃過「腰帶麵」的朋友倒是可以試試別種主食(例如「新疆手抓羊肉飯」)
每一道菜餚份量都很足,真的要集合許多朋友一起來,才能夠一次享受這樣多種類的塞外風格料理。
********************
「熱炒白條」
「熱炒白條」就是熱炒山藥。
紅蘿蔔切段、辣椒、蔥爆炒山藥,吃起來的口感就是像是熱炒菜一般,個人覺得不算太特殊(也許是因為個人偏好清爽的山藥燉湯)
「紅燜牛尾」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道「紅悶牛尾」,可能是因為很少吃到牛尾巴。
以往比較常吃豬尾巴,豬尾巴厚厚的皮,和少油脂的瘦肉,總覺得怎麼料理都會好吃,這次看到有牛尾巴料理,就情不自禁點選這道「紅悶牛尾」,牛尾巴果然和豬尾巴相似,厚厚的皮(比豬尾巴更加厚實一點)搭配牛肉香氣,咬勁十足,覺得比豬尾巴更加好吃。
雖然這「紅悶牛尾」料理方式就是紅燒牛肉的方法口味,但是有了牛尾巴的特殊口感,就加分許多。
「炒青菜」
這炒青菜只是為了緩和一下大量酥炸肉品,雖然是尋常的炒青菜,不過是夠水準的炒青菜。
*******************
「甜點」
*******************
「蒙古炸奶豆腐」
這是之前吃過的「蒙古炸奶豆腐」,個人非常喜歡,內餡是特別的羊奶酪,酥炸之後變為柔軟內餡,加上沾上厚厚糖粉的酥炸脆餅,口感非常棒。
個人非常推薦這道甜點。
我們12人一開始有點擔心會沒有座位容納這樣多人,還有秦味館還保有這種傳統中菜館的大桌子,讓我們人數夠多可以點了十幾道菜色,品嚐豐富的陝西塞外料理,非常地滿足。
不過,還是有許多名菜成為遺珠之憾,日後再找機會過來試試。
*******************
「環境」
第一次吃到陝西泡饃,是20年前剛剛上來台北工作,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旁的小巷子上看到「陝西泡饃」,當時因為好奇進去試試,當下就驚艷於這泡饃的Q度,以及搭配羊肉湯的鮮度,有陣子去了好幾次。
因為工作忙碌,漸漸忘記去建國南路總圖旁這家陜西館,過了幾年,又想回味一下陝西泡饃滋味再去總圖尋覓,才發現這家陝西泡饃店已經不見蹤影,就這樣,一別就是十幾年,沒有機會再度品嚐陝西泡饃。
就在我快要忘記陝西泡饃滋味的時候,經過延吉這家【陝西秦味館】,再度勾起我對陝西泡饃的懷念。
原本以為台北已經沒有陝西泡饃餐廳,看到【陝西秦味館】,頓時勾起我的興趣,搜尋一下,發現除了【陝西秦味館】,台北還有兩家陝西泡饃餐廳,一家是勺勺客(看網路資料說,【陝西秦味館】和勺勺客有點關聯),另外一家是合江街上的鳥地方陝西小館,【陝西秦味館】和勺勺客都是有著豐富塞外口味菜色的餐館,而鳥地方陝西小館比較像是小吃店。
如果人數少,只是想品嚐泡饃的美味,可以去鳥地方陝西小館,如果人數多,又想品嚐不同的回族料理,就可以去試試【陝西秦味館】和勺勺客了。
(備註:合江街的鳥地方陝西小館,網路資料多半只到2015年,所以還不確定是否尚在營業中?)
好像陝西餐廳都會標註著這「陝西十怪」,不太確定這「陝西十怪」是什麼意思?
其中,「麵條寬板像腰帶」說的應該是腰帶麵,「餅大個圓像鍋蓋」說的不知道是不是泡饃?「有了辣子不吃菜」大概是說陝西菜都很辣,其他就不太清楚了。
【陝西秦味館】整個餐廳隨處可見不少塞外民族特色的裝飾品。
和許多餐廳一般,牆上也是有許多名人的簽名。
【陝西秦味館】座位有一樓和地下室,座位數量蠻多的,難怪並不太難訂位。
到廁所旁,才發現還有地下室,這樣座位應該很多,可以容納不少客人。
店家刻意擺設了一些中國西北民族風貌的裝飾品,增添風味,雖然不是很懂這些圖騰,不過蠻好看的!
樓梯旁的聚寶盆,哈哈,這和風水有關嗎?
洗手間往門口櫃檯方向,兩次來都是週末,生意很好,一樓幾乎客滿。
第一次是和朋友三人來【陝西秦味館】,由於前幾天忙著工作,所以就請朋友研究菜單。
「菜單」
******************
【陝西秦味館】菜單非常豐富,一時之間不太容易選擇,可以事先參考一下【陝西秦味館】官網:http://sausau.com.tw/home/
要注意的是,有一樣預約菜,是需要在兩天前先預訂好,才會提供,當天是來不及的,預約菜單裡面,每一道看起來都很吸引人,可惜都還沒有緣分享用。
而當天可以點菜的,主食類是「泡饃」和風味麵點(官網是寫著:湯走、乾走,就是湯麵、乾麵的意思。)
「熱鍋子」就是湯鍋類(這一類份量都很大,還可以加湯,人多比較好點)。
「西北風味菜」’「黃土邊塞風味菜」、「大漠風味菜」這三類都是特殊風味的菜,光看名稱,實在猜不出來是什麼菜色。
尤其「仿古菜餚」這一項目有不少特殊口感的菜單,也頗為吸引人。
第二次來〖陝西秦味館〗是帶父母來品嚐,雖然官網上的菜單很清楚,這次還是補拍一下菜單內容。(因為只有我和父母三個人,所以就沒有事先預訂「預約菜」。)
****【秦味館】菜色彙整****
這篇食記是集結多次來秦味館的食記,所以菜色分散紀錄,這各區塊是重複總結一次各次所點的菜色,方便閱讀。
********************
「泡饃」
********************
這是今天的主要目標:泡饃。【陝西秦味館】的「坨坨饃」餅還有「秦」字形狀,很好玩。
「泡饃」的饃就是這個餅,將這「饃」餅撕碎,在熱湯裡面悶熟,就是今天要吃的「泡饃」。
這「饃」餅全名是「坨坨饃」,事先烤熟的不發酵麵團(不確定用的是中筋?還是低筋麵粉?)。
「泡饃」配的湯頭,通常是羊肉湯,不過,現在都有許多不同湯頭隨個人喜好搭配(像是牛肉湯,或是嗆辣的雙紅湯頭)。
「泡饃」的吃法,是先讓客人自己將這「坨坨饃」餅撕碎(碎片大小,悶煮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越小片,就越爛,越大片,Q度就會提高)。
然後,店家就會將「坨坨饃」碎片收回到廚房悶煮一兩分鐘,再端出來給客人吃。
那店家為何不乾脆先撕碎,悶煮好再送給顧客享用呢?
當然,一方面客人自己撕碎「坨坨饃」比較好玩,另一方面,碎片大小不同,悶煮出來的口感也不一樣,這就是隨客人喜好了。
(備註:記得20年前,第一次吃到泡饃,撕碎饃餅之後,店家送上剛剛滾燙的熱湯,在桌面上直接倒進碗裡面,用熱湯悶熟饃餅,不過,網路資料是說,傳統泡饃料理法會將饃餅碎片拿到廚房去悶煮一兩分鐘)
第一步,先將「坨坨饃」餅撕成小碎片,我許久沒吃,朋友也是第一次吃,建議朋友撕成比較小的碎片。
「燒羊肉泡饃」
今天點的是「燒羊肉泡饃」,這是廚房已經悶煮好的泡饃,可以看到悶煮後的「坨坨饃」餅小碎片。
搭配的熱湯是燒羊肉塊湯,裡面的配料有香菜、香菇(提醒不吃香菜的朋友)。
這湯頭有著濃濃羊肉香味,又不腥羶,推薦給不喜歡羊肉腥羶味的朋友嘗試看看。
羊肉湯裡面肥嫩的羊肉塊,數量不少。這一道「燒羊肉泡饃」雖然不便宜,200多元台幣,但是湯頭味道有著濃郁羊肉香,配料豐富,羊肉塊數量還不少,其實不算太貴。
「雙紅泡饃」
泡饃是一定要點的,這次點的是「雙紅泡饃」,這是帶有「秦」字形狀的「坨坨饃」餅,這些都是事先做好一大批的「坨坨饃」餅。
「雙紅泡饃」的湯頭和第一次來吃的「西夏竄味鍋子」一樣,就是比較重口味的麻辣鴨血豆腐,裡面也有羊肉,但沒有「西夏竄味鍋子」那樣豐富,所以喜歡「西夏竄味鍋子」豐富材料的朋友,泡饃的湯頭可以考慮其他選項。
把「坨坨饃」餅撕成小塊之後,店家會將「坨坨饃」碎片拿回廚房放進雙紅湯頭泡熟,熟透的「坨坨饃」餅不會軟爛,吃起來很有咬勁,比麵疙瘩還有咬勁,這是我喜歡泡饃的原因。
雙紅泡饃裡面的冬粉、羊肉塊,一直有個感覺,北方湯頭應該不會冬粉、鴨血之類的,這配料還蠻台灣口味化的。
「葫蘆頭泡饃」
第二種泡饃口味是「葫蘆頭泡饃」,查了資料才知道所謂葫蘆頭就是豬大腸,當下還沒有吃出來豬大腸這口感。(所以不喜歡吃內臟或是不吃豬肉的朋友要注意一下)
秦味館有菜單有一區預約菜,顧名思義都是需要兩三天前預訂,用餐當天才來得及上餐,聚餐人數若不多,很多大份量的預約菜就不太方便點選,所以這次特別提早確定人數,來試試預約菜。
我們這次嚐試了:「新疆香酥羊腿」、「芋泥雞」、「風酥雞」、「吉利茄盒」、「魚香燒茄盒」、「蔥椒燒魚梅」、「新疆手抓羊肉飯」、「特製蒙古酸奶鍋」。
為了可以選擇更多菜色,降低一些預約菜的份量(大約點一半),讓大夥可以吃到更多種類。
「新疆香酥羊腿」
本來想點套餐「金銀羊腿鍋子」的羊腿三吃(就是三道羊腿的組合:清真醬滷羊排、新疆香酥羊腿、陝北鮮提羊骨湯火鍋),不過,我們已經點了其他熱湯類的鍋物,所以老闆建議我們只點兩道羊肉中的一種就可以了,這次就先選擇「新疆香酥羊腿」。
「新疆香酥羊腿」是烤的比較乾一點的烤物,然後沾上厚厚孜然香料,這和台灣習慣淋上厚厚烤醬的烤物不太一樣,所以要吃這道「新疆香酥羊腿」,最好搭配熱湯鍋物比較順口,難怪會有「金銀羊腿鍋子」羊腿三吃搭配法。
剩下的羊腿骨,這道「新疆香酥羊腿」是店家幫忙剝除成盤的,一開始店家端上完整羊腿之後,就可以請店家幫忙剝成一小塊一小塊再端上來,剩下的羊腿骨也會端上來,喜歡啃腿骨的人可以嘗試看看。
「芋泥雞、風酥雞」

「芋泥雞」「風酥雞」(這其實是兩道雞肉料理,因為我們個只點六份,所以就擺盤在一起)
這兩道都是用去骨雞腿包裹佐料再裹孜然香料去油炸,「風酥雞」包的是蔥段,「芋泥雞」顧名思義包的是芋泥。
個人覺得去骨雞腿肉包裹佐料菜去油炸,這做法在不少餐館裡面也曾經吃過,差異在於這裡會有濃濃孜然香氣,因此有不同的風格。

「吉利茄盒」

「吉利茄盒」和「魚香燒茄盒」都是將豬絞肉塞進茄子油炸,差別在於「魚香燒茄盒」會淋上魚醬汁,而「吉利茄盒」沾上厚厚香料,「吉利茄盒」比較有塞外風味,「魚香燒茄盒」比較南方味。
為了嘗試兩種口味,所以各點六個成一盤。
「魚香燒茄盒」

「蔥椒燒魚梅」
吃起來有點像糖醋魚,如果選甜一點醬汁,可能就非常像糖醋魚。
「新疆手抓羊肉飯」
「新疆羊肉手抓飯」顧名思義是新疆風味的飯。
香料爆香羊肉的湯汁拿去煮類似香米比較硬Q的米飯,所以米飯會有濃厚羊肉香氣。
有著濃厚肉汁香氣的米飯,非常下飯,蠻推薦給愛吃米飯的人。
「酸奶鍋特製蒙古酸奶」
「燒烤」
******************
「新疆香酥羊肉串」
因為我們只有三個人,不敢點大份量的餐點,可是來【陝西秦味館】,不點個燒烤,似乎太可惜,所以點了看起來份量最少的「新疆香酥羊肉串」。
「新疆香酥羊肉串」的肉還相當軟嫩,不像一些燒烤,都會將肉烤得太老韌,鋪上濃濃孜然粉,這味道相當棒。
「香酥羊塊」
來到秦味館,一定要點個酥烤的羊肉,只是秦味館提供的酥烤羊肉選擇實在太多,加上我們只有三個人,因此點個看起來比較小盤一點的「香酥羊塊」。
表皮酥烤到脆,內裡羊肉吃起來有咬勁(羊肉片就失去這份咬勁,所以我個人較偏愛羊肉塊的口感),去骨再鋪上厚厚的孜然香料,終於有點大漠風光的味覺。
「炙子骨排」
這是厚厚孜然香料酥炸豬肋排,雖然是豬肋排,有了濃厚孜然香,蠻有塞外風格,個人蠻推薦這道「炙子骨排」和「香酥羊塊」。
******************
「鍋物」
******************
「西夏竄味鍋子」
這「西夏竄味鍋子」其實就是豪華版的麻辣鴨血,除了基本底的鴨血、凍豆腐之外,還有燒牛肉和牛肚、金針、香菜。
湯頭是中藥材味道加上濃濃花椒香味的麻辣湯頭,雖然牛肉香氣已經被中藥材蓋掉,但是這湯頭還是非常好喝。
喜歡麻辣鴨血的朋友,可以品嚐看看,不過,若不是特別喜歡麻辣鴨血,倒是可以試試別種特殊的塞外風味湯頭(像是酸奶鍋)。
******************
「燉炒」
******************
「蔥椒魚片」
「蔥椒魚片」顧名思義,用大量的辣椒、胡椒、花椒大火快炒魚片,這魚片大火快炒之後,雖然有點老,不是非常鮮嫩的口感(也有可能於肉品種關係),但是反而蠻適合這樣重口味的口感,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道「蔥椒魚片」,不過,我還不太能搞得清楚,這和四川菜有何差別?
「紅燜牛尾」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道「紅悶牛尾」,可能是因為很少吃到牛尾巴。
以往比較常吃豬尾巴,豬尾巴厚厚的皮,和少油脂的瘦肉,總覺得怎麼料理都會好吃,這次看到有牛尾巴料理,就情不自禁點選這道「紅悶牛尾」,牛尾巴果然和豬尾巴相似,厚厚的皮(比豬尾巴更加厚實一點)搭配牛肉香氣,咬勁十足,覺得比豬尾巴更加好吃。
雖然這「紅悶牛尾」料理方式就是紅燒牛肉的方法口味,但是有了牛尾巴的特殊口感,就加分許多。
「熱炒白條」
「熱炒白條」就是熱炒山藥。
紅蘿蔔切段、辣椒、蔥爆炒山藥,吃起來的口感就是像是熱炒菜一般,個人覺得不算太特殊(也許是因為個人偏好清爽的山藥燉湯)
「炒青菜」
這炒青菜只是為了緩和一下大量酥炸肉品,雖然是尋常的炒青菜,不過是夠水準的炒青菜。
********************
主食
********************
「秦味蛋飯」
「秦味蛋飯」,這略嫌普通,就是炒蛋鋪在白飯上,配上燙青江菜,澆上淡淡鹹味的醬汁。
畢竟米飯不是北方料理強項,只是因為父親一定要點飯類主食,所以勉強點這道,感覺還沒有滷肉飯來得入味,不太推薦。
「油潑麵(腰帶麵)」
這是著名的陝西麵食:腰帶麵,就是門口木板條上寫著的「陝西十怪」當中的「麵條寬版像腰帶」。
這腰帶麵除了寬之外,長度還很長,我們試著拉起來,長度可以有30~40公分以上,相當好玩。
以口感來說,這腰帶麵雖然薄,但是有點刀削麵的咬勁口感,和秦味館重口味的菜色非常的搭配。
這腰帶麵太有名氣,一些非陝西餐館也會提供腰帶麵,不一定要到陝西餐館才吃得到,不過,這是我們第一次吃腰帶麵,除了好吃,還帶有新奇好玩的嘗試感。
很特別的腰帶麵,這也是之前品嚐過,其實口味不是非常特殊,但是長長的腰帶寬麵,很特別,咬勁也不錯,朋友們都沒吃過,所以特別讓大家試試。
不過,若是已經吃過「腰帶麵」的朋友倒是可以試試別種主食(例如「新疆手抓羊肉飯」)
******************
「甜點」
*******************
「蒙古炸奶豆腐」、「奶香小饅」
這是今天甜點:「蒙古炸奶豆腐」(右邊)、「奶香小饅」(左邊)。
這兩道甜點都很好吃,非常非常推薦。
「炸奶豆腐」會讓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在雲南吃到的炸羊奶酪,只是「炸奶豆腐」香味不是起司香味,而是淡淡的豆腐香。
而「奶香小饅」則是有點像是迷你型炸銀絲卷,裡面有著一圈一圈的口感,加上這乳黃色糖漿有著特殊香味(不太確定是哪種香味),吃起來很清爽。
加上今天前三道餐點,都是重口味,非常適合搭配這兩道清爽甜點。
「蒙古炸奶豆腐」
這是之前吃過的「蒙古炸奶豆腐」,個人非常喜歡,內餡是特別的羊奶酪,酥炸之後變為柔軟內餡,加上沾上厚厚糖粉的酥炸脆餅,口感非常棒。
個人非常推薦這道甜點。
「飲品」
「西桂稠酒」
西桂稠酒,又叫作「黃桂稠酒」,網路資料是說這「西桂稠酒」淵源3000多年,用桂花、酒麴、雜糧發酵釀製,只是酒精濃度很低,口感酸酸甜甜的(應該可以說是非常甜),很像酒釀這一類的調酒,當下沒有想到「西桂稠酒」原來如此有歷史。
「西藏肉湯奶茶」
網路資料是說,這是用牛肉清湯、黑磚茶、牛奶一起煮的奶茶,難怪這「西藏肉湯奶茶」的顏色和「西桂稠酒」如此相像。
********************
「小菜」
********************
這是免費招待的兩樣小菜,這豆腐有著濃濃的花椒香味,非常好吃。
第二道免費小菜,不知道是炸什麼?好像豆皮,吃起來非常香脆。
這涼拌海帶就略嫌普通一點。
********************
「沾醬」
********************
因為朋友不能吃太辣,所以先將辣醬和香菜挑掉,試著單吃這辣醬,覺得不是很辣,只是有濃厚花椒麻味。
********************
「茶水」
********************
這是很淡很淡帶著水果香味的茶,這其實可以不用介紹,只不過,一般重口味的餐廳都會搭配淡淡麥茶,沖淡重口味菜色的辛辣。
【陝西秦味館】菜色是目前我吃過最重口味,卻搭配果香茶,讓我覺得好奇。
****第一次品嚐【秦味館】****
點菜啦!
只有三個人來【陝西秦味館】,其實不太容易點菜,任何一道菜很容易就過量,所以溝通了好一會兒。
【陝西秦味館】的菜色份量不小,我們這次只點了幾道菜,就覺得很撐。
這次點的菜,有「燒羊肉泡饃」、「西夏竄味鍋子」(後來才知道和「雙紅泡饃」的湯頭一樣)、「新疆香酥羊肉串」、「蒙古炸奶豆腐」、「奶香小饅」。
「小菜」
********************
這是免費招待的兩樣小菜,這豆腐有著濃濃的花椒香味,非常好吃。
第二道免費小菜,不知道是炸什麼?好像豆皮,吃起來非常香脆。
「泡饃」
********************
「燒羊肉泡饃」
這是今天的主要目標:泡饃。【陝西秦味館】的「坨坨饃」餅還有「秦」字形狀,很好玩。
「泡饃」的饃就是這個餅,將這「饃」餅撕碎,在熱湯裡面悶熟,就是今天要吃的「泡饃」。
這「饃」餅全名是「坨坨饃」,事先烤熟的不發酵麵團(不確定用的是中筋?還是低筋麵粉?)。
「泡饃」配的湯頭,通常是羊肉湯,不過,現在都有許多不同湯頭隨個人喜好搭配(像是牛肉湯,或是嗆辣的雙紅湯頭)。
「泡饃」的吃法,是先讓客人自己將這「坨坨饃」餅撕碎(碎片大小,悶煮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越小片,就越爛,越大片,Q度就會提高)。
然後,店家就會將「坨坨饃」碎片收回到廚房悶煮一兩分鐘,再端出來給客人吃。
那店家為何不乾脆先撕碎,悶煮好再送給顧客享用呢?
當然,一方面客人自己撕碎「坨坨饃」比較好玩,另一方面,碎片大小不同,悶煮出來的口感也不一樣,這就是隨客人喜好了。
(備註:記得20年前,第一次吃到泡饃,撕碎饃餅之後,店家送上剛剛滾燙的熱湯,在桌面上直接倒進碗裡面,用熱湯悶熟饃餅,不過,網路資料是說,傳統泡饃料理法會將饃餅碎片拿到廚房去悶煮一兩分鐘)
第一步,先將「坨坨饃」餅撕成小碎片,我許久沒吃,朋友也是第一次吃,建議朋友撕成比較小的碎片。
今天點的是「燒羊肉泡饃」,這是廚房已經悶煮好的泡饃,可以看到悶煮後的「坨坨饃」餅小碎片。
搭配的熱湯是燒羊肉塊湯,裡面的配料有香菜、香菇(提醒不吃香菜的朋友)。
這湯頭有著濃濃羊肉香味,又不腥羶,推薦給不喜歡羊肉腥羶味的朋友嘗試看看。
羊肉湯裡面肥嫩的羊肉塊,數量不少。這一道「燒羊肉泡饃」雖然不便宜,200多元台幣,但是湯頭味道有著濃郁羊肉香,配料豐富,羊肉塊數量還不少,其實不算太貴。
「燒烤」
******************
「新疆香酥羊肉串」
因為我們只有三個人,不敢點大份量的餐點,可是來【陝西秦味館】,不點個燒烤,似乎太可惜,所以點了看起來份量最少的「新疆香酥羊肉串」。
「新疆香酥羊肉串」的肉還相當軟嫩,不像一些燒烤,都會將肉烤得太老韌,鋪上濃濃孜然粉,這味道相當棒。
「鍋物」
******************
「西夏竄味鍋子」
這「西夏竄味鍋子」其實就是豪華版的麻辣鴨血,除了基本底的鴨血、凍豆腐之外,還有燒牛肉和牛肚、金針、香菜。
湯頭是中藥材味道加上濃濃花椒香味的麻辣湯頭,雖然牛肉香氣已經被中藥材蓋掉,但是這湯頭還是非常好喝。
喜歡麻辣鴨血的朋友,可以品嚐看看,不過,若不是特別喜歡麻辣鴨血,倒是可以試試別種特殊的塞外風味湯頭(像是酸奶鍋)。
「沾醬」
********************
因為朋友不能吃太辣,所以先將辣醬和香菜挑掉,試著單吃這辣醬,覺得不是很辣,只是有濃厚花椒麻味。
「甜點」
*******************
「蒙古炸奶豆腐」、「奶香小饅」
這是今天甜點:「蒙古炸奶豆腐」(右邊)、「奶香小饅」(左邊)。
這兩道甜點都很好吃,非常非常推薦。
「炸奶豆腐」會讓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在雲南吃到的炸羊奶酪,只是「炸奶豆腐」香味不是起司香味,而是淡淡的豆腐香。
而「奶香小饅」則是有點像是迷你型炸銀絲卷,裡面有著一圈一圈的口感,加上這乳黃色糖漿有著特殊香味(不太確定是哪種香味),吃起來很清爽。
加上今天前三道餐點,都是重口味,非常適合搭配這兩道清爽甜點。
「茶水」
********************
這是很淡很淡帶著水果香味的茶,這其實可以不用介紹,只不過,一般重口味的餐廳都會搭配淡淡麥茶,沖淡重口味菜色的辛辣。
【陝西秦味館】菜色是目前我吃過最重口味,卻搭配果香茶,讓我覺得好奇。
最後幫朋友合影。
第一次來品嚐【陝西秦味館】,加上只有三個人,可以點的菜色實在不多。
以今天這三四道菜來說,感覺很久很久沒有吃到像【陝西秦味館】這般重口味的菜色了,但是,今天的燒羊肉泡饃、「燒羊肉泡饃」、「新疆香酥羊肉串」、「蒙古炸奶豆腐」、「奶香小饅」,口感都很特殊,還蠻值得一試,
而「西夏竄味鍋子」,則是因為現在很容易吃到麻辣鴨血,所以會覺得「西夏竄味鍋子」不夠特殊,但是,【陝西秦味館】的「西夏竄味鍋子」算是很豐富的麻辣鴨血,喜歡麻辣鴨血的朋友應該會喜歡。
下次要找機會和比較多的朋友一起來試試。
****第二次品嚐【秦味館】****
第二次品嚐【秦味館】,和父母用餐。
這次和父母來品嚐秦味館,只有三個人,可以點的菜並不多,只能點小份量的菜。
「菜單」
********************
第二次來〖陝西秦味館〗是帶父母來品嚐,雖然官網上的菜單很清楚,這次還是補拍一下菜單內容。
因為只有我和父母三個人,所以就沒有事先預訂「預約菜」。
「小菜」
********************
這道小菜和上次提供的小菜一樣,這次還是不知道這是什麼小菜,感覺像是炸豆皮。
這涼拌海帶就略嫌普通一點。
其實這是附贈的茶水,父親對這小壺很好奇,非常非常古老的樣式,好久沒有看到了。
(後來才知道「秦味館飲料」都是用這小茶壺)
主食
********************
「秦味蛋飯」
「秦味蛋飯」,這略嫌普通,就是炒蛋鋪在白飯上,配上燙青江菜,澆上淡淡鹹味的醬汁。
畢竟米飯不是北方料理強項,只是因為父親一定要點飯類主食,所以勉強點這道,感覺還沒有滷肉飯來得入味,不太推薦。
「油潑麵(腰帶麵)」
這是著名的陝西麵食:腰帶麵,就是門口木板條上寫著的「陝西十怪」當中的「麵條寬版像腰帶」。
這腰帶麵除了寬之外,長度還很長,我們試著拉起來,長度可以有30~40公分以上,相當好玩。
以口感來說,這腰帶麵雖然薄,但是有點刀削麵的咬勁口感,和秦味館重口味的菜色非常的搭配。
這腰帶麵太有名氣,一些非陝西餐館也會提供腰帶麵,不一定要到陝西餐館才吃得到,不過,這是我們第一次吃腰帶麵,除了好吃,還帶有新奇好玩的嘗試感。
「泡饃」
********************
「雙紅泡饃」
泡饃是一定要點的,這次點的是「雙紅泡饃」,這是帶有「秦」字形狀的「坨坨饃」餅,這些都是事先做好一大批的「坨坨饃」餅。
「雙紅泡饃」的湯頭和第一次來吃的「西夏竄味鍋子」一樣,就是比較重口味的麻辣鴨血豆腐,裡面也有羊肉,但沒有「西夏竄味鍋子」那樣豐富,所以喜歡「西夏竄味鍋子」豐富材料的朋友,泡饃的湯頭可以考慮其他選項。
把「坨坨饃」餅撕成小塊之後,店家會將「坨坨饃」碎片拿回廚房放進雙紅湯頭泡熟,熟透的「坨坨饃」餅不會軟爛,吃起來很有咬勁,比麵疙瘩還有咬勁,這是我喜歡泡饃的原因。
雙紅泡饃裡面的冬粉、羊肉塊,一直有個感覺,北方湯頭應該不會冬粉、鴨血之類的,這配料還蠻台灣口味化的。
「炒炸」
******************
「蔥椒魚片」
「蔥椒魚片」顧名思義,用大量的辣椒、胡椒、花椒大火快炒魚片,這魚片大火快炒之後,雖然有點老,不是非常鮮嫩的口感(也有可能於肉品種關係),但是反而蠻適合這樣重口味的口感,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道「蔥椒魚片」,不過,我還不太能搞得清楚,這和四川菜有何差別?
「酥炸蕈菇」
這道「酥炸蕈菇」是我自己覺得這一次比較沒有特色的菜點,可能是蕈菇稍嫌大顆,並沒有外酥內脆的好吃口感,也沒有襯托出蕈菇的香氣,有點可惜了。
「燒烤」
******************
「香酥羊塊」
來到秦味館,一定要點個酥烤的羊肉,只是秦味館提供的酥烤羊肉選擇實在太多,加上我們只有三個人,因此點個看起來比較小盤一點的「香酥羊塊」。
表皮酥烤到脆,內裡羊肉吃起來有咬勁(羊肉片就失去這份咬勁,所以我個人較偏愛羊肉塊的口感),去骨再鋪上厚厚的孜然香料,終於有點大漠風光的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