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20358 (1)

 

 

*****「稀子蕨」****


P1120358 (1)

這篇彙整【孓遺植物】蕨類:「稀子蕨」,「稀子蕨」葉軸生長出來像個小手掌一般,叫做「不定芽」!
這蕨類是「稀子蕨」,「不定芽」是稀子蕨的無性生殖方式,等到成熟之後,就會落地生長成另外一株稀子蕨。

這張希子蕨的不定芽,是兩年前在海拔約1000m的宜蘭南澳神秘湖步道拍到的,要感謝坤哥跟我們介紹這稀子蕨。
宜蘭南澳神秘湖步道遊記,請見:afeifelt.pixnet.net/blog/post/58112856

好玩的是,稀子蕨也有一般蕨類有性生殖的孢子方式來繁衍後代,「不定芽」只是稀子蕨多增加的一種拓展生存方式。
當然,既然「不定芽」是無性生殖,代表會完全複製母株,母株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新的「不定芽」都會完完全全的複製。
如果,生長環境數萬年都不會改變的前提下,這樣完完全全複製母株優缺點的不定芽,不失為一種安全保險的措施。
如果,遇到生長環境逐漸變化,有性生殖所帶來的變化或是突變可能性,就會讓子株比母株更有機會去面對這樣的改變,
雖然,誰也無法確保,這樣的變化會是成功還是失敗?至少是一個機會。
(這跟人類很像啊,當在數代子孫過程,周遭社會環境都很穩定沒有太大變化,老一輩就會希望下一代完完全全複製自己的生活方式,稱之為倫理、制度、家訓,像是儒家思想,來穩定這樣的複製,
但是,周遭社會環境一旦劇烈快速變化,這樣的「複製」就會讓下一代失去應變能力而毀滅,反倒是不遵循上一代模式的人容易去面對新的變化而生存)

並不是每一種蕨類都會有這樣的「不定芽」無性生殖方式,稀子蕨是孓遺植物,這「不定芽」是從冰河時期殘留下來的模式。

「孓遺植物」是個頗為有趣的類型,這並不是界門綱目科屬種這樣的分類方式,而是一種生存時間的概念,泛指從冰河時期生存至今的物種。
冰河時期的寒冷,讓很多植物產生一些應變的措施,像是氣溫太低,有可能讓孢子無法順利發芽,或許不定芽就是稀子蕨面對低溫發展出來的生存策略。

只是暖化至今,這不定芽對於繁衍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但也無大礙,因此讓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冰河時期的植物型態,所以「孓遺植物」又被稱作活化石,讓我們可以去體會冰河時期的植物智慧。

不同的「孓遺植物」,會殘留不同的冰河時期生存方式,例如,冰河時期,有些針葉林可以生存在低海拔,但是暖化過程,就要逐漸往高海拔生長,加上暖化導致海水位上升,一些陸地被隔絕成小島(像是台灣),所以有些針葉林就被隔絕在台灣,形成特有種。

這篇文章介紹一些台灣的「孓遺植物」,很有趣: 淺談孑遺植物 ( 作者--林迷)

關於「不定芽」,並不是都像稀子蕨這樣的小手掌,會有不同型態,
這篇文章介紹幾種蕨類的不定芽,其中提到幾個在北部可以看到的不定芽:
「台北市區內如虎山、象山,可以看到東方狗脊蕨、海南實蕨的蹤影」
「北部郊山如獅子頭山、陽明山,因為具北降現象,也可以看到原來生長在中海拔的稀子蕨、生芽鐵角蕨、鞭葉耳蕨等」
「蕨」對有趣:觀察蕨類的「不定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