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算是自己第二個故鄉!

高雄出生住了十多年之後,因為就讀南二中而搬到台南居住,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時間,就再度搬家到台中,但是台中居住時期,都在新竹念大學,很少在台中活動,所以相較于台中,對於高雄、台南的生活印象深刻多了。

只是,高中那幾年,生活單純的只有家-學校之間往返,就算假日出遊,也只有比較熟悉火車站附近那一帶,台南很多地方根本沒有去過,這些稍遠一點的地方就感到完全陌生,因此對於台南有著滿滿又熟悉又陌生的情緒。

闊別三十年之後,近兩三年回到台南參與南二中同學會,同時造訪過去的鄰居,回顧一下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高中同學,很多都是老台南,還不少建興國中畢業的,而且有一個高中同學更是回到建興國中任教,這次的聚會就安排在建興國中附近。

每次高中同學聚會,聽到他們熱切提及台南種種,都會有著奇異的感覺就是這是我曾經生活的台南嗎?怎麼一點記憶都沒有??好似我是異鄉人,不是返鄉人!


短短居住台南那五年,台南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夜市和古蹟,還記得剛剛搬到台南,就對民族夜市的熱鬧非凡,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那樣的驚奇,沒多久,民族夜市廢止,攤販都轉移到小北夜市那一帶,不過那裡離平常動線太遠,反而就沒有太多的印象,更不用說台南的夜市像潮水一般,新的夜市興起,老的夜市沒落的戲碼,每隔一陣子就轉換一次,這樣的夜市潮汐變化,催化著目前有名的花園夜市和三十年前對於台南民族夜市記憶的情緒落差。

古蹟反而變化比較少,建興國中附近的孔廟還是以前的感覺,若說有什麼差別,就是多出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老房子、古蹟,
這種差異,應該是這三十多年台灣各地最顯著的變遷,以前的台灣很熱切地想要拆除老房子,換上新穎現代的高樓叢林。
近十年,台灣明顯的轉變成去發掘被埋沒的老房子,各地方都以擁有這些老宅為榮,一種彰顯自身過去歷史的榮耀。

從和欣客運下車處走到建興國中路上,就感到這樣的變化。

G+故事集:孔廟魅力商圈



像是在這圓環周遭路上,看到這個石板,上面寫著水流觀音,
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回來查資料,才知道是台南的清水寺,清朝康熙年間建立,
清水寺本來是供奉清水祖師,後來同時供奉大水漂來枯木所雕成的觀音佛像,稱做水流觀音,
清水寺,有寶筏渡川清水寺別號,所在的老街,又稱水流觀音街。


1902年起造完成,並於1951年重建的「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古蹟建築,但是這個教會是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堂,當地又稱「溝仔底教會」(歷史簡介可見:台南市中西區公所的介紹:太平境基督教會),所以還是有其歷史意義。(以前高中時期,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個教會啊)


原台南測候所」,維基百科上提到「落成於1898年」,尚不足兩百年,維基百科上提到「1998年,宣告為台南市所屬的市定古蹟。2003年,再升格為國定古蹟」。
原台南測候所」就在「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這兩個建築都是過去沒有注意過的地方,所以這次經過,很快就被「原台南測候所」所吸引。
個人一直對教會比較無感一點,所以是先看到「原台南測候所」的特殊建築造型,才進一步看到「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第一眼看到「林百貨」,還以為是仿紅樓造型的百貨公司,(以前在南二中,就是在紅樓裡面念書),
回來查詢維基百科,才知道原來1932年開幕的「林百貨」是台灣第二個百貨公司,目前是台南市定古蹟,並於2014年以文創百貨型態重新開幕(詳細歷史,可以看維基百科的「林百貨」)。這也是以前高中時代沒有注意過的地方。


和高中同學聚餐之後,跟著他們一起走走建興國中,這對他們來說,是個十足家鄉味的地方,可是對於我,卻是完全陌生的新鮮場所。


這種熟悉-陌生的差異,呈現在過去一起念書的同學身上,尤其又是相隔三十年的同學,更是將這差異攪拌得更加濃厚。


同學的聚會沒有拍太多照片,因為精神放在聆聽同學述說我所不熟悉的三十年前,比起拍照,當下聆聽更加地吸引我去全身貫注。
反而是散會之後,準備前去和鄰居朋友碰會的路上,我才放鬆心情再度拍照。

這在孔廟對面的日本建築是「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台南市定古蹟,是日據時代的婦女團體「日本愛國婦人會」在台南的分部。(可見維基百科:「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孔廟就在建興國中附近,回到台南火車站後站的路上,一定會經過孔廟,
台南孔廟、赤崁樓這兩處古蹟,應該是高中時代最常去的古蹟,不知道為什麼反而因此提不起興趣進入孔廟看看,只想匆匆經過孔廟。


現在比較重視像是地磚這些小細節,應該都是參考日本做法。


低頭倉促的腳步被這石牌樓「泮宮石坊」所吸引而放慢了節奏,才注意到「泮宮石坊」內地巷子有個孔廟商圈。
孔廟魅力商圈」是2003年開始推動,官方網站標示著孔廟商圈,是這地圖虛線區域:

不過這次主要拍照的是府中街這短短幾百公尺的商店群。(可以看下面這張照片地圖,拍照點都集中在府中街)
這些商家的資料可以參考官方網站:「孔廟商圈魅力名店

備註:
泮宮石坊」是府城四大石坊之一,清乾隆年間建造。

府城四大牌坊:泮宮石坊接官亭石坊重道崇文坊蕭氏節孝坊
這四個石坊,泮宮石坊接官亭石坊兩個是清朝乾隆42年,由知府蔣元樞重修孔廟時所興建,
重道崇文坊蕭氏節孝坊則是清朝嘉慶年間興建。
細節可以見這網頁介紹:府城四大石坊

我們這一家煮椪糖


一穿過泮宮石坊,進入府中街,就在左手邊看到老闆在教導幾個小朋友手作煮椪糖。


煮椪糖是古早的零食,原料就只有糖,訣竅就是要不斷地攪拌,到膨脹凝固,算是以前的糖果甜食。

煮椪糖的過程,可以參考漁夫這個影片:



小朋友聚精會神地攪拌椪糖煮鍋。


大功告成,放在冰淇淋杯裡面,椪糖膨脹起來,看起來像冰淇淋,好好吃的樣子。
老闆拿起板凳,秀出上面手繪「成功」和小朋友合影,

小朋友應該會很喜歡這「煮椪糖」過程,尤其成功後又可以吃到甜食,小朋友完全無法抵抗啊!哈哈
(個人想法,如果這「成功」牌子稍微用心一點設計,小朋友應該會更高興吧!這只是個人想法啦!)


在「煮椪糖」旁邊有個小小亭子,裡面有泮宮石坊拓印章,千萬不要錯過喔!


一直蠻喜歡有這樣的拓印章,剛好台灣現在也有旅遊拓印章風氣。

古都炒泡麵、鹹冰棒


在煮椪糖對面,也有幾家有趣的商店,這些商店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因為裝潢特殊,或是目前流行的仿老街樣式,而是有著不同老街的料理,像是這炒泡麵。

古都麵館:台南市中西區府中街139號


或是古都麵館旁邊的「鹹冰棒」。


孔廟商圈讓自己覺得很棒的地方,就是不會用一種制式的老街視覺樣式(像目前的三峽、大溪老街),販售的商品也不侷限在一些制式古早味食物,
孔廟商圈有著多樣的美好,一些臨時的新式文創攤販和這些老物品結合起來,讓孔廟商圈變得多元有趣。


這雙和號文創小攤的商品,也許在一些都會區很常見,像是誠品書店,但是結合在古早區,就顯得吸引人。

石獅下冰城


乍看之下,這石獅下冰城,是很尋常的銼冰店,不過,放在府中街裡面,反而就像前面的鹹冰棒一樣,這樣的尋常形成一種獨樹一格。

石獅下冰城: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LION051

這個都會鬧街也常看到的雞蛋糕小攤,吸引注意的是標榜著鹹蛋糕,雖然沒有去嘗試口感,不過,以木櫥陳列,和雙和號比鄰而居,呈現出一種現代、過去的拼貼趣味。

府前路196巷


就像台灣夜市一般,當人潮蜂擁而至的時候,小型商圈就會往巷弄裡面發展,府中街也是一樣,就在古都麵館、鹹冰棒之間的巷子,也可以體驗到商圈的活力。


像是保哥黑輪、府城陶坊都隱身在這個巷弄裡面,不只是這個不知編號的巷弄,其他的巷弄也藏有值得探險的趣味。


只是,這個巷弄最吸引我的似乎還是這個地下水道的鐵牌,這孔廟鐵牌設計得好有味道。


這個巷子裡面還有其他的古廟,像是永華宮,可惜這次沒有時間去看一下。

好玩科藝Woodfun


好玩科藝Woodfun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Woodfun2013
網站:http://www.woodfun.tw/

模糊印象,前幾天才在臉書上看到「好玩科藝Woodfun」的訊息,沒有想到遠赴台南,竟然就遇到。


聊天之後,才明瞭原來他們是一群同好在網路上組成的設計團隊,這位設計師是自己在台南,沒事的時候才會來府中街擺擺攤,當作宣傳,並不是固定會在這裡出現。
當下有點佩服這些年輕人,總覺得他們比自己厲害好多!


好玩科藝Woodfun」的作品在府中街頗為獨樹一格,雖然府中街滿滿的文創商品、古早味小吃、洋式蛋糕、和果子,但是很容易就被「好玩科藝Woodfun」的作品所吸引,會想要停下來好好看看這是什麼樣的一回事??


小攤上擺了五六樣作品,有小時候玩的彈子檯、手槍、砲塔。
每次遇到這樣的年輕團隊,就會非常感動於現在年輕人真是充滿活力、想像力,
不由自主,人整個心也熱血沸騰起來。

補充一下牢騷:常常看到有些同輩或是年紀稍大的,
總是懷念過去積極競逐國際代工市場,
怨嘆中國勢力興起之後,台灣被國際市場邊緣化,
又進一步怨嘆台灣年輕人不再去和國際競爭!

這些怨嘆常常隱含了一些老舊價值觀,
例如為了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可以犧牲環境,興建污染工廠,例如通常都是很狹隘,只談到國際電子業市場的競爭力上面,忽略了其他多元價值。

每次看到新興年輕人有勇氣去嘗試各種新的價值觀,回過頭去看這些同輩的怨嘆,
總是覺得,我們真的是老了,眼中只看到過去犧牲環境所換來的成就,
台灣新的競爭力,早就不是那些國際貿易數字,而是這些年輕人有勇氣去放棄這些老舊價值觀,轉頭去嘗試沒有人可以評斷的努力,
回過頭去努力阻止那些偷偷傷害台灣的事情,去看看自己過去自己為是的代工競爭力之下,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

這是個人很佩服的地方。

看到這好玩科藝的當下,真的還蠻感動佩服,所以不小心聯想了這樣多!

哈哈,真是拍謝!

日本煎茶小鋪


日本煎茶小鋪,雖然看起來是攤販形態,卻有自己的地址,茶鋪的設計有點早期豆花攤風格的直立長方形木箱,非常華麗的做法。

台南市台南市府中街1O4號
0935 971 726

香草舖子


香草舖子這樣結合輕食、甜品、保養品、文創商品的複合式店家,應該是都會區時下流行的店鋪模式,尤其像是華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這類老廠房翻新的新商圈,這樣複合式店鋪幾乎是主流。

香草鋪子:
台南市中西區府中街131號
官方網站:http://www.gogostore.com.tw/news_list.php


多樣性,是府中街最讓我驚艷的地方,香草舖子這樣複合文創店鋪,和保哥黑輪、古都麵館、煮椪糖、機動小攤販比鄰而居,讓府中街揉和夜市和文創商圈兩種迷人風采。

信裕軒

這是知名的伴手禮店家。
官方網站:http://www.sinyui.com.tw/

Ka溫暖咖啡

有趣店名的小咖啡店。
Ka溫暖咖啡: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Ka溫暖生活咖啡屋/1499941400279493
台南市府中街102號
0963 559 917

原作杏仁茶


很有古味的木製茶攤,不只是杏仁茶館,還有許多包裝漂亮的杏仁伴手禮盒,當作禮物,還蠻特殊的。

原作杏仁茶: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AlmondTW
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22巷56弄7號(這地址有點怪,因為這木製攤位就在府中街上)
0972 205 008

遠一點看,也有著渡小月風格的茶鋪樣式,但又和鹹雞蛋、拾全堂紅茶、日本煎茶這幾家同樣木製風格取向的茶鋪不一樣,這就是府中街讓我回味的地方,生命力不是來自於統一劃一的秩序,而是多樣混合中的協調。

拾全堂紅茶


拾全堂紅茶,粉絲頁上沒有地址,應該是攤販形式,簡單的裝飾卻渲染出所謂古早的質樸,這是吸引拍照的原因。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shihcyuantang

Cube 立方体

隱身在小巷弄的餐廳,這個小巷子也是值得探險的地方。
Cube 立方体: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ube221154
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22巷56弄20號1樓之2
06 2214059


雖然是餐廳,一些裝飾小物品也是不含糊,記得有一陣子這老折非常的紅,很多人想找老車來改裝。


一般的路燈,掛上商圈自有的燈籠罩,有點廟會樣式,晚上應該會更好看,只是這裡晚上大都數店家都沒有營業,或許會形成一種幽靜。


事後整理照片,才察覺果然是「莿桐花巷」,當時以為就是一般行道樹,沒有特別去辨認是什麼樣的樹種。
有別於夜市,以白天為主的熱鬧時段,這樣滿滿綠葉添上濃濃的風味。

Doro多肉植物.手作.小物

這兩三年,多肉植物相當受到歡迎,小小盆栽可以有各種色彩樣式,放在辦公室又容易照顧存活,熱門程度幾乎可以說是火紅,不僅僅是在園藝店鋪,在許多飾品、文創商店,也很容易看到多肉植物商品的蹤跡。
整個店鋪像是一個有門市的店家,卻又好像是依附其他店家的角落,裝飾風格也很手工,有著強烈DIY氣息。
當下並沒有花太多心力去尋找店名,回來之後,才搜尋到店名就叫作「Doro多肉植物.手作.小物」。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roshop
網站:http://blog.xuite.net/echosws462/DORO
台南市開山路72號(照片所在位置並不是這個地址,看粉絲頁的訊息,應該也是各地擺攤的銷售模式)


屋簷下吊掛著一些完成度很高的手作小物,手作物不像工業製品的大量風格,每一件物品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獨特性,這一向是手作物受到歡迎的地方。

畫糖


這是一個架設在機動車輛上的攤位,厚厚防風塑膠布遮住畫糖師傅製作畫糖的專心。


現場看師傅製作畫糖,非常好玩,自己似乎每次遇到畫糖,都會忘我地欣賞畫糖師傅的創作,總覺得有股迷幻的味道。因為被塑膠布擋住不少視線,不太容易拍到畫糖師傅製作過程,實在有點可惜。

阿爸的情人古董洋菓子


阿爸的情人古董洋菓子
這也是一家精緻裝潢的複合式文創店鋪,招牌上就寫著多樣商品,這種復合型態應該是近幾年的主流,應該還會風行個幾年。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ather.sweetheart
台南市中西區府中街105號
06-2203801;0930776379

薇萁雜貨


外面看起來比較像是都會區常見的飾品文創商品店鋪,沒有進去看看商品內容,無法判斷些什麼?
薇萁雜貨/ViCki Zakka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ickiZakka
台南市中西區府中街82號
06 2250100

草花弄


草花弄,也是文藝飾品雜貨形態的店鋪,這樣的店鋪,要看裡面的商品內容才說得准。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8%8D%89%E8%8A%B1%E5%BC%84/149883895034300
台南市府中街97號


這只是一家手作包放在府中街巷口的招牌,因為娃娃非常有趣醒目,所以拍了下來。


這兩家店鋪,已經往另外一個巷弄發展,有可能府中街本身已經飽和,也有可能是這家店鋪商品本身的需要,不過,稍微鬆散的店鋪分佈,一向可以增添探險的趣味。

莿桐巷傳統豆花


會拍下這張,是因為覺得店名「莿桐巷豆花」很有趣,
回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府中街以莿桐樹為行道樹,每逢莿桐花季又叫作「莿桐花巷」。

恩雅脆心糖


「恩雅脆心糖」就在台灣黑輪旁邊,
第一次經過「恩雅脆心糖」,看到是類似芝麻糖一樣的零嘴,當下沒有特別注意,連試吃品都沒有拿。
來回幾次之後,才發現「恩雅脆心糖」也有著自己不同於「台灣黑輪」的巧思。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nyacandy
台南市中西區府中街74號
電話:06-2279300


自己不是非常喜歡甜食,可是看著這些小地方,再度經過的時候,就忍不住想嚐嚐看試吃品,我真是視覺性動物啊!哈哈

兩元黑輪


府中街、開山路口這一端的「兩元黑輪」應該是這條商圈客人最多的一家店,不知道是不是便宜大碗?還是特別好吃?
因為自己剛剛聚餐完,沒有食慾,所以這天都沒有在府中街坐下來享受看看,只能觀察著一些小小氛圍。
一開始是被這個鳥籠招牌吸引才注意到這家「兩元黑輪」
台灣黑輪: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74號
電話:06-2217258


店名是台灣黑輪,不過網路上都稱之為兩元黑輪,看了照片才知道是以竹籤長短來分價錢。


這裏佇足很久,因為這家台灣黑輪有很多小地方值得讚賞,像是哪些鐵鑄招牌,仿度小月模式的竹板凳.......
即使是便宜的黑輪,這樣吃起來,會有種口感以外的情緒。


站在府中街、開山路口回望,這短短幾百公尺的孔廟商圈,展現一股旺盛的生命力,我這個離開台南很久的歸鄉人,很幸運的在兩場聚會之間,可以品嚐到這股家鄉新風味。
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喜歡在都會區裡面漫步,因為總是有著出乎意料的驚喜。
不論是不是熟悉的地方,還是曾經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這些意外的收穫,常常會在莫名的角落蹦了出來。
這次府中街意外之喜,其實還只是表面的從視覺來看待,因為在兩個聚餐之間,沒有足夠的食慾,也沒有進入店家好好欣賞,而且還有好多店鋪,尚未注意拍攝,所以這一次的遊記就當作下一次深入欣賞的第一步吧!

備註:
晚餐聚會之後,在回台北之前,特別又繞回去府中街商圈看看,和一般夜市越夜越美麗不同,府中商圈晚上,店家幾乎都休息,整條街披上一片沈靜的面紗,等待隔天假日的熱鬧。
所以,想要浸淫在府中街孔廟商圈熱鬧氣氛的朋友,要注意一下這裡的時間週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