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茶匙黃」,在石碇孝子山步道入口以及金瓜石勸濟堂附近的石牆看到幾株茶匙黃,數量都不是很多,茶匙黃側瓣內的鬢毛像是透明串珠,很可愛。
這是「普萊氏堇菜」,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附近的石璧上看到幾株普萊氏堇菜,數量也不是很多,乍看普萊氏堇菜,有點像台北堇菜(第三張照片是台北堇菜)。
這篇主要彙整「蔓莖群」堇菜分類的四種堇菜: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
這四種堇菜會被分類在同一個群「蔓莖群」,就是有些特徵非常相似(堇菜七種分類群請見下方【背景資料】說明),尤其只看花朵本身,目前紀錄的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看起來都相當類似。
這篇大致分成三個段落:
-
第一個段落,以圖表彙整幾個快速分辨方式(目前紀錄的三種「蔓莖群」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後兩者比較有重疊生長地區,需要快速分辨項目)。
(備註:目前紀錄的「蔓莖群」堇菜,有些特徵差異要放在一起對比才會比較清楚,像是側瓣鬢毛的形狀、葉基內凹程度,單獨看其中一種,會比較不清楚差別。)
-
第二個段落,則是詳細的分辨圖表,包含相似和不相似的特徵都列表出來。
-
第三個段落,是這些堇菜各自特徵,獨立放在一起。
備註:
蔓莖群這四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分部數量非常多,其他三種就不是那樣普遍,2021年在石碇和烏來記錄到茶匙、黃普萊氏堇菜。(2021年之前尚未記錄到「心葉茶匙黃」,「心葉茶匙黃」生長區域在中高海拔山區,這列為日後追尋目標)
蔓莖群相簿: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
-
「台北堇菜」相簿:〖菫菜彙整〗台北菫菜。
-
「普萊氏堇菜」相簿:〖菫菜彙整〗普萊氏堇菜。
- 「茶匙黃」相簿:〖菫菜彙整〗茶匙黃。
-
「心葉茶匙黃」相簿(缺):〖菫菜彙整〗心葉茶匙黃。
相關網誌:
FB:【好野遊 賞台灣】
-
【網誌】:〖菫菜彙整〗合生托葉群: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紫花地丁。
-
【網誌】:〖菫菜彙整〗蔓莖群: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
-
【網誌】:〖菫菜彙整〗鳥嘴柱頭群:紫花堇菜、翠峰堇菜、新竹堇菜。
-
【網誌】:〖菫菜彙整〗雙緣柱頭群:匐堇菜(如意草)。
-
【網誌】:〖菫菜彙整〗大屯山區堇菜比較圖表:台北堇菜、匐堇菜、紫花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
(備註:這篇網誌只有五種堇菜的對照比較,沒有個別細節圖片。)
-
「堇菜」總相簿:「菫菜」彙整
快速分辨法
:
-
有花朵時:
- 大型花、萼片有細毛、側瓣沒有鬢毛:「台北堇菜」。
- 大型花、萼片沒有細毛、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普萊氏堇菜」。
- 小型花、萼片有細毛、側瓣有鬢毛(半透明串珠狀):「茶匙黃」。
- 葉基內凹深,圓心形:「台北堇菜」。
- 葉基內凹深,長心形:「普萊氏堇菜」。
- 葉基內凹淺,圓心形:「茶匙黃」。
沒有花朵時:
- 有花:
-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
萼片上是否有細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萼片,「普萊氏堇菜」比較明顯不一樣:萼片上沒有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
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不過,有時會有變異情形,像是「台北堇菜」也會出現很小型的花,所以這不能當作主要的辨識依據。
-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 沒有花:
詳細分辨細節
:
-
花冠:
-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基瓣都是先端尖,
花瓣顏色也不太穩定是白色或是帶有藍紫色,所以難以用花冠的基瓣、顏色來分辨「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
-
柱頭形狀: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柱頭都是奶嘴型(堇菜典型的柱頭形狀)。
所以難以用柱頭來分辨。
-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鬢毛都不一樣,這是以花朵來分辨最明顯的特徵差異,
「台北堇菜」:側瓣沒有鬢毛。
「普萊氏堇菜」:側瓣有鬢毛,半透明、細絲狀。
「茶匙黃」:側瓣有鬢毛,像串珠(末端圓珠型)、晶瑩剔透半透明。
-
花距: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花距都是短圓型。
所以難以用花距來分辨。
-
萼片上是否有細毛: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萼片,「普萊氏堇菜」比較明顯不一樣:萼片上沒有細毛,
「台北堇菜」:萼片有些許細毛。
「普萊氏堇菜」:萼片沒有細毛。
「茶匙黃」:萼片明顯有濃密細毛。
-
花梗托葉: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的花梗托葉都是「細披針形」,所以難以用花梗托葉來分辨。
-
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花冠大小,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這兩者都是比較大型的堇菜,
「茶匙黃」明顯是小型花。
不過,有時會有變異情形,像是「台北堇菜」也會出現很小型的花,所以這不能當作主要的辨識依據。
-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基瓣都是先端尖,
-
莖、蓮座、葉形:
-
蓮座: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都是「蓮座」生長模式:
目前只有記錄到「台北堇菜、茶匙黃」有蓮座、走莖,尚未記錄到「普萊氏堇菜」的蓮座走莖生長,猜測「普萊氏堇菜」也有走莖,才會歸類在「蔓莖群」,
所以難以用「蓮座、走莖」來分辨。
-
葉形: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形算是非常接近的,差別在於「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
長寬比例:「台北堇菜、茶匙黃」明顯是圓心型、「普萊氏堇菜」則是長心型。(這點有點自由心證,把葉子照片放在一起,差異才比較明顯)
葉基內凹程度:「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葉基內凹深,比較像心形、「茶匙黃」則是葉基內凹淺,被說是像湯匙(但葉基還是有點淺淺內凹)。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雖然可以當作辨識依據,不過差異有點小,需要對比幫助辨識。
-
葉柄有翼: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柄皆有翼,所以難以用「葉柄有翼」來分辨。
-
葉梗托葉: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葉梗托葉都在蓮座基部,不容易拍得清楚,
「台北堇菜」的葉梗托葉是披針型,「普萊氏堇菜、茶匙黃」葉梗托葉則比較像流蘇絲狀的托葉,不過,這點尚待確認。
-
蓮座:
-
蒴果: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的蒴果相當類似,只能從萼片沒有細毛區分出是「普萊氏堇菜」。
-
生長環境:
「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這三種堇菜,「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算是強勢植物、分布廣,「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則出現在大屯山區以外地區,數量分布不算太多。
- 「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許多不同地點都可以看到「台北堇菜」,像是七星山頂、向天池、二子坪、冷水坑生態池、陰暗步道上、開闊有陽光的〖冷擎步道〗上,不過離開大屯山區,似乎就不容易看到「台北堇菜」。
-
「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兩者都偏好潮濕環境的岩壁上,
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旁的岩壁找到「普萊氏堇菜」,而在石碇發現「茶匙黃」的地方,旁邊也是有個小瀑布。
- 「台北堇菜」:在大屯山區許多不同地點都可以看到「台北堇菜」,像是七星山頂、向天池、二子坪、冷水坑生態池、陰暗步道上、開闊有陽光的〖冷擎步道〗上,不過離開大屯山區,似乎就不容易看到「台北堇菜」。
「蔓莖群」四種堇菜個別細節:
茶匙黃、心葉茶匙黃、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
說明:
「蔓莖」大概是形容像台北菫菜這般走莖生長,有時會延伸出另外一棵有根部的個體。
(備註:目前紀錄的「蔓莖群」堇菜,有些特徵差異要放在一起對比才會比較清楚,像是側瓣鬢毛的形狀、葉基內凹程度,單獨看其中一種,會比較不清楚差別,所以看這些個別特徵,如果不清楚差別,可以對照一下上面段落的對比圖表。)
台北菫菜
【大屯山】區的台北菫菜非常多,不論開闊有陽光的七星山主峰、向天池、七星公園、冷水坑,還是較為陰暗步道上,都很容易看到台北菫菜,但是離開【大屯山】區,似乎就比看不太到台北菫菜。
-
「台北菫菜」花型:
「台北菫菜」花瓣下唇的龍骨瓣,明顯的鳥尖嘴型。
「台北菫菜」花瓣上唇四瓣(旗瓣、翼瓣)比較碩大,比下唇龍骨瓣大很多(相對來說,「匐菫菜」龍骨瓣比較大)
「台北菫菜」花型大小並不穩定,大小差異很大。
-
「台北菫菜」龍骨瓣:先端尖、鳥尖嘴型。
-
「台北菫菜」旗瓣、翼瓣,相對比龍骨瓣寬大。
-
「台北菫菜」翼瓣(側瓣)內無細毛。
-
「台北菫菜」的柱頭:
「台北菫菜」柱頭是非常典型「奶嘴」形狀,頸部細、末端較大較渾圓。(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台北菫菜」花距短圓。
-
「台北菫菜」花萼片:披針形、有明顯細毛、花梗也有細毛。(這點和「匐菫菜」差異很大)
「台北菫菜」花柄很長、往上生長。
花萼萼片有細毛,另一側:
正上方往下看,花萼萼片細毛明顯。
花梗上也有細毛。
-
「台北菫菜」花型算是大型堇菜,大約我一個指頭大小,不過,有時會出現小型花,大小差異很大。
-
「台北菫菜」花梗托葉細披針形。
「台北菫菜」花梗、托葉都有托葉,兩者長得不一樣。
-
「台北菫菜」龍骨瓣:先端尖、鳥尖嘴型。
-
「台北菫菜」葉、莖、托葉:
「台北菫菜」葉型正圓或是稍拉長心型、單色、葉緣圓鋸齒。
-
「台北菫菜」蒴果:
-
生長環境:「台北菫菜」在大屯山區生長環境非常多樣性,樹幹上、陰暗步道、開闊草地、岩壁上、草叢間,都可以看到。
〖遊記〗
茶匙黃
- 「茶匙黃」相簿。
- 遊記:(尚未整理)
在【大屯山】區不太容易看到「茶匙黃」(不過,也無法確定大屯山區一定沒有「茶匙黃」)。
2021年在兩個地方看到「茶匙黃」,一處在石碇〖孝子山步道〗登山口小瀑布旁的岩壁上,一處在金瓜石勸濟堂上方巷弄的岩壁上。
這兩處海拔都不太高,同樣都是潮濕環境的岩壁上,不像「台北菫菜」那樣可以分布在很多種不同環境上。
-
「茶匙黃」花型:
「茶匙黃」花瓣下唇的龍骨瓣(基瓣),也是明顯鳥尖嘴型。
「茶匙黃」花瓣五瓣大小比較平均,所以看起來比較接近正五邊形,因為觀察的數量尚不足夠,所以無法歸納「茶匙黃」花形大小是否穩定?
-
「茶匙黃」龍骨瓣(基瓣):先端尖、鳥尖嘴型。(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茶匙黃」花瓣五瓣大小比較平均。
-
「茶匙黃」翼瓣(側瓣)內有鬢毛,末端呈圓形串珠模樣。(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都有差異)
「側瓣內有鬢毛」這點,「茶匙黃、普萊氏堇菜」兩者都有鬢毛,不過形狀不太一樣,參考對比圖會比較清楚。
-
「茶匙黃」柱頭:典型「奶嘴」形狀,頸部細、末端較大較渾圓。(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茶匙黃」花距短圓。(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花距位置、形狀請參考這對比圖。
-
「茶匙黃」花萼片:披針形。萼片、花梗有明顯細毛。(這點和「台北菫菜」相似)
正上方往下看,花萼萼片細毛明顯。
- 「茶匙黃」是小型花朵,大約我0.6指頭大小,和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大小差異很大。
-
「茶匙黃」花梗托葉細披針形。
-
「茶匙黃」龍骨瓣(基瓣):先端尖、鳥尖嘴型。(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茶匙黃」葉、莖、托葉:
「茶匙黃」葉型正圓心型、單色,葉基淺淺內凹,葉緣圓鋸齒。
備註:目前紀錄的三個蔓莖群菫菜,葉形相當接近,差別在於葉基內凹程度以及長寬比例,這差異其實不算太明顯,需要特別去注意,才會察覺到差別。
-
「茶匙黃」蒴果:
-
生長環境:
「茶匙黃」生長環境:喜歡非常潮濕的開闊岩壁上,就是需要水分很多,陽光又充足的開闊岩壁。
普萊氏堇菜
- 「普萊氏堇菜」相簿。
- 遊記:(尚未整理)
網路上資料「普萊氏堇菜」是被歸類為「台北堇菜」亞種,也就是在許多外觀型態上,會比較接近「台北堇菜」,
「普萊氏堇菜、台北菫菜」最大差異就是「側瓣內是否有鬢毛」以及「萼片是否有細毛」?(這兩點同時也是「普萊氏堇菜、茶匙黃」比較明顯的差異點)
「側瓣內是否有鬢毛」這點可以參考對比圖。
「萼片是否有細毛」?請參考這張對比圖:
所幸「普萊氏堇菜、台北菫菜」兩者的生長區域似乎比較少重疊之處,不太容易會有弄錯的機會,
台北菫菜在【大屯山】區是強勢植物,非常容易看到,但是【大屯山】區不太容易看到「普萊氏堇菜」(這點尚未確定,只是還沒有見過網路資料分享)。
2021年是在烏來〖信賢步道〗昇龍瀑布旁的岩壁上看到幾株「普萊氏堇菜」(網路資料已經很多人分享在這裡看到「普萊氏堇菜」,另外一個網路分享看到「普萊氏堇菜」的地方就是新店〖獅仔頭步道〗,這處尚未去確定。)
-
「普萊氏堇菜」花型:
「普萊氏堇菜」花瓣下唇的龍骨瓣(基瓣),也是明顯鳥尖嘴型。
「普萊氏堇菜」花瓣五瓣大小比例,旗瓣和側瓣這四片花瓣大小要比基瓣大很多(這點類似「台北堇菜),因為觀察的數量尚不足夠,所以無法歸納「普萊氏堇菜」花形大小是否穩定?
-
「普萊氏堇菜」龍骨瓣(基瓣):先端尖、鳥尖嘴型。(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普萊氏堇菜」花瓣五瓣大小比例,旗瓣和側瓣這四片花瓣大小要比基瓣大很多(這點類似「台北堇菜)。
-
「普萊氏堇菜」翼瓣(側瓣)內有鬢毛,細絲半透明狀。(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都有差異)
「側瓣內有鬢毛」這點,「茶匙黃、普萊氏堇菜」兩者都有鬢毛,不過形狀不太一樣,參考對比圖會比較清楚。
-
「普萊氏堇菜」柱頭:典型「奶嘴」形狀,頸部細、末端較大較渾圓。(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普萊氏堇菜」花距短圓。(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花距位置、形狀請參考這對比圖。
-
「普萊氏堇菜」花萼片:披針形。萼片、花梗沒有細毛。(這點是和「台北菫菜」最大的兩個差異之一)
「萼片細毛」請參考這張對比圖,會更加清楚。
正上方往下看花萼萼片沒有細毛。
- 「普萊氏堇菜」是大型堇菜,大約我一個指頭大小,和台北堇菜大小接近。
-
「普萊氏堇菜」花梗托葉細披針形。(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普萊氏堇菜」龍骨瓣(基瓣):先端尖、鳥尖嘴型。(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普萊氏堇菜」葉、莖、托葉:
「普萊氏堇菜」葉型比較偏長型一點,葉基內凹呈心型、單色、葉緣圓鋸齒。
備註:目前紀錄的三個蔓莖群菫菜,葉形相當接近,差別在於葉基內凹程度以及長寬比例,這差異其實不算太明顯,需要特別去注意,才會察覺到差別。
-
「普萊氏堇菜」葉型比較偏長型一點,葉基內凹呈心型、單色、葉緣圓鋸齒。
「普萊氏堇菜」葉面比較平滑些(相對於台北菫菜來說),葉面、葉緣比較沒有細毛(還是有很淺很淺的細毛)。
「長寬比例、葉基內凹程度」這兩點參考一下對比圖,會比較清楚。
-
「普萊氏堇菜」葉柄有翼,但不是非常明顯。
「葉柄有翼」可以參考一下這對比圖,會更加清楚。(三個「蔓莖群菫菜」當中,「茶匙黃」葉柄的翼算是比較顯著的)
葉柄也是有很淺很淺細毛。
-
「普萊氏堇菜」葉梗托葉:披針狀,在蓮座基部。(三個「蔓莖群菫菜」這點相似)
-
「普萊氏堇菜」蓮座(就是葉柄直接從根部生長)。
葉柄、花莖都是從中間根部生長出來。
-
會被分類在「蔓莖群」,「普萊氏堇菜」應該也是具有走莖,只是目前尚未觀察記錄到,「走莖」這點先空缺,日後紀錄之後再補充。
-
「普萊氏堇菜」葉型比較偏長型一點,葉基內凹呈心型、單色、葉緣圓鋸齒。
-
「普萊氏堇菜」蒴果:
「普萊氏堇菜」蒴果和其他堇菜都相當類似,也僅能從「萼片沒有細毛」來區分「台北堇菜、茶匙黃」。
-
生長環境:
「普萊氏堇菜」生長環境:喜歡非常潮濕的岩壁上,似乎比較能夠接受水分很多、陰暗群聚的環境。
【背景資料】
堇菜的「堇」這個字意思就是堇菜普遍具有藍紫色,堇菜學名中的「Viola」也是泛指堇色(某種特定藍紫色),因此非藍紫色系的堇菜,算是比較少見。
- 台灣植物分類學會這篇系列演講摘要文章「菫囊妙計:菫菜屬植物的探祕」提到一些菫菜重要資訊:
-
要辨識菫菜要掌握幾個要點:
- 一、要看有無地上莖,若有地上莖還要看它是直立的或是匍匐的。
- 二、葉柄是否有翼以及葉形式長形或圓形;但葉形變化大,在花期、果期也可能有不同葉形,如紫花地丁即是。
- 三、看托葉,這是辨別菫菜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需看托葉是否與葉柄合生超過二分之一,以及托葉形狀。
- 四、看基瓣形態,基瓣可分為三種形態:先端尖、先端圓形、先端內凹。
- 五、看花柱形態,但微細構造多是利用電子顯微鏡(SEM)觀察。
-
文章提到菫菜屬植物可分為七群(這七個群包含18種堇菜):
(文章截圖,如果有疑慮,煩請告知)
-
要辨識菫菜要掌握幾個要點:
-
福星花園網誌彙集了20種,可以提供參考:福星花園菫菜科
-
這篇網誌目錄彙集了14篇文章共有17種堇菜,可以提供參考:cleyera菫菜文章彙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