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大屯山】區(向天池畔)的「匐堇菜」,「菫菜」算是相當普遍的小花朵,台灣約有18種菫菜分佈在不同海拔,常常走動【大屯山】區的人應該很容易發現台北菫菜、匐堇菜這兩種堇菜,一開始還不會分辨「台北堇菜、匐堇菜」,後來慢慢發現其實差異點頗多。
或許是知道分辨的幾個要點,2021年Hiking紀錄有意無意地集中在「堇菜彙整」這項目上。
大約三四年前在七星山區看到大量台北菫菜、匐堇菜之後,就慢慢開始累積堇菜的紀錄,
不過,當時重心也是有意無意的放在「大屯山區彙整」,並沒有很積極去快速紀錄其他堇菜,所以過去幾年一直都只有紀錄到三種。
一直2021年,在不同地方遇到茶匙黃、普萊氏堇菜、小菫菜、短毛堇菜、箭葉堇菜,才開始集中心力整理一下目前紀錄的八種堇菜。
近20種「堇菜」型態相似之處很多,像是心型葉子就是菫菜科很明顯常出現的類似特徵(個人覺得「台北堇菜、匐堇菜」的圓形心型葉子比幸運草漂亮)。
而有些菫菜的葉子會呈現不同變化,像是拉長成一個三角錐形(可以稱作箭形),有些則是在莖、萼片、龍骨瓣上有不同變化。
網路資料提到有些堇菜是亞種,差異更加細微,如果沒有拍到細節會難以分辨,像是「短毛菫菜」和「小菫菜」、「喜岩菫菜」和「雪山菫菜」、「台北菫菜」和「普萊氏菫菜」這幾組亞種關係的菫菜。
另外像是「台北菫菜」、「普萊氏菫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這四種並不全然是亞種關係,但是分布區域接近,型態很像,有些差異在葉形,有些差異在花上面的絨毛。
這些差異都在一些細微之處,如果只是拍攝花的正面,常常會不容易分辨,慢慢搜集這些差異點。
文章最末的「背景資料」段落提到一篇文章:
台灣植物分類學會這篇系列演講摘要文章「菫囊妙計:菫菜屬植物的探祕」提到將堇菜分類成七個小族群:
- 雙緣柱頭群:如意草(匐堇菜)。
- 蔓莖群:茶匙黃、心葉茶匙黃、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 。
- 鳥嘴柱頭群:紫花堇菜、翠峰堇菜、新竹堇菜。
- 合生托葉群: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紫花地丁。
- 匍匐菫菜群:台灣堇菜、川上氏堇菜、喜岩堇菜、雪山堇菜。
- 二裂花柱群:黃花雙堇菜。
- 斜柱群:尖山堇菜。
目前紀錄比較多細節的有八種堇菜:
-
「台北菫菜」和「匐菫菜」、「紫花菫菜」、「箭葉菫菜」(【大屯山】區紀錄)。
- 「普萊氏堇菜」(烏來〖信賢步道〗紀錄)。
- 「茶匙黃」(瑞芳勸濟堂、石碇〖孝子山步道〗紀錄)。
-
「小菫菜」(【大屯山】區、〖茶壺山步道〗紀錄)。
-
「短毛菫菜」(〖富貴角燈塔步道〗紀錄)。
日後紀錄更加完整時,希望可以根據不同的「群」,將幾種同群的堇菜匯集成一篇文章,協助日後的分辨。
而【大屯山】區是個人常常走動的區域,所以即使【大屯山】區這五種堇菜分屬四種群(雙緣柱頭群、鳥嘴柱頭群、合生托葉群、蔓莖群)也希望匯集在一起對照比較(內文有快速分辨法)
相關相簿、網誌:
FB:【好野遊 賞台灣】
-
【網誌】:〖菫菜彙整〗合生托葉群:短毛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紫花地丁。
-
【網誌】:〖菫菜彙整〗蔓莖群:台北堇菜、普萊氏堇菜、茶匙黃、心葉茶匙黃。
-
【網誌】:〖菫菜彙整〗鳥嘴柱頭群:紫花堇菜、翠峰堇菜、新竹堇菜。
-
【網誌】:〖菫菜彙整〗雙緣柱頭群:匐堇菜(如意草)。
-
【網誌】:〖菫菜彙整〗大屯山區堇菜比較圖表:台北堇菜、匐堇菜、紫花堇菜、小堇菜、箭葉堇菜。
(備註:這篇網誌只有五種堇菜的對照比較,沒有個別細節圖片。)
-
「匐堇菜」相簿:〖菫菜彙整〗匐堇菜(如意草)。
-
「匐堇菜」心得: 〖菫菜〗遊記彙整
-
「堇菜」總相簿:「菫菜」彙整
原本規劃每個群都要建立「快速分辨方式」、「詳細分辨圖表」、「堇菜各自特徵」三個大段落,不過「雙緣柱頭群」只有「匐堇菜」一種,所以就不需要以群為單位的「快速分辨方式」、「詳細分辨圖表」。(反而比較需要上述【大屯山】區不同群的幾種堇菜比照)
雙緣柱頭群:如意草(匐堇菜)
。
雙緣柱頭群只有「匐菫菜(如意草)」一種,不知道「雙緣柱頭」是否形容某種特殊形狀的柱頭??(這點尚待查詢)
【大屯山】區的「匐菫菜(如意草)」數量非常多,但是偏好有陽光之處,像是冷水坑、七星公園、向天池、二子坪生態池這些開闊之處。(相對來說,台北菫菜可以接受較為陰暗的環境)
-
「匐菫菜」花型:
「匐菫菜」花瓣下唇的龍骨瓣,先端圓且中間凹(個人稱之為「戽斗型」,中高海拔還蠻多種這類「戽斗型」堇菜)。
「匐菫菜」花瓣上唇四瓣(旗瓣、翼瓣)相對來說比龍骨瓣小,所以看起來龍骨瓣比較長、突出。
「匐菫菜」花型大小大都偏小,比較少大型花。
-
「匐菫菜」花的龍骨瓣先端圓且中間凹(個人稱之為「戽斗型」)。
龍骨瓣有時會捲起,看不到中間凹。
-
「匐菫菜」花瓣上唇四瓣(旗瓣、翼瓣)相對來說比龍骨瓣小,所以看起來龍骨瓣比較長、突出。
-
花的側瓣內側有毛(由上往下數,第二對花瓣就是側瓣(或稱:翼瓣)),這點和「台北菫菜」差異大,基瓣則是無毛(由上往下數,第一對花瓣就是側瓣(或稱:旗瓣))。
-
「匐菫菜」的柱頭:
「匐菫菜」柱頭算是典型菫菜柱頭形狀,有文章稱為「奶嘴」形狀,就是:頸部比較細、末端比較圓比較大,(個人覺得有點像是印章握把形狀),只是「匐菫菜」柱頭頸部和末端差異比較小,偏向圓柱體形狀(台北菫菜、小菫菜就比較明顯奶嘴型)。
-
「匐菫菜」花距短圓、上方花梗和花萼沒有有細毛,萼片披針形。
-
花萼萼片花梗無細毛,這是和〖台北菫菜〗最明顯差別。
另外一側。
正上方往下看,花萼萼片無細毛。
-
「匐菫菜」花型大都偏小形,少有大型花。
「匐菫菜」常常和「台北菫菜」 混居在一起,雖然「台北堇菜」花型稍大一點點,但是「台北堇菜」也有小花形,加上葉形和「匐菫菜」類似,所以不能用「花大小、葉形」這兩點來分辨。
這張照片裡面,可以看到很多戽斗型的「匐菫菜」花冠龍骨瓣。
-
「匐菫菜」花梗托葉。
-
「匐菫菜」花的龍骨瓣先端圓且中間凹(個人稱之為「戽斗型」)。
-
「匐菫菜」葉、莖、托葉
圓心型、單色、表面油亮無毛、葉緣淺鋸、走莖。
-
「匐堇菜」蒴果:
【遊記紀錄】
【大屯山】系的「冷水坑」、【七星山】、「向天池」、〖大屯坪步道〗、〖菜公坑步道〗都可以看到不少的台北菫菜、匐菫菜。
〖菜公坑步道〗甚至有少見的「紫菜菫菜」。
大屯山系植物相關彙整:
- 總相簿:【大屯山】系植物
- FB:【好野遊 賞台灣】
- 【大屯山】群峰:植物彙整
- 〖內雙溪古道〗群植物賞
- 擎天崗〖風擎步道〗植物賞:【石梯嶺】【頂山】風櫃嘴(2020年)
- 擎天崗植物賞:〖冷擎步道〗〖風擎步道〗(2018年)
- 【七星山】群峰植物賞
- 【小觀音山】、〖大屯溪古道〗植物賞
- 〖二子坪步道〗〖大屯坪步道〗植物賞
- 數次〖菜公坑步道〗植物賞
【七星山】山區

目前在【七星山】、冷水坑都看到不少菫菜。
從苗圃上七星山步道上,完全看不到很普遍的「佛氏通泉草」,路旁的小草花,幾乎都是「台北菫菜」,很妙的是,一走下小油坑,「台北堇菜」又都不見了。
可能是因為小油坑是磺溪源頭,路邊小花都換成佛氏通泉草。
- 植物彙整:【七星山】植物篇(苗圃線、小油坑線、凱達格蘭山遺址區)
- FB:【好野遊 賞台灣】
- 遊記:【七星山】(苗圃登山口-小油坑)【小油坑山】〖水車寮水圳步道〗
- 路線紀錄:【七星山】(苗圃登山口-小油坑)【小油坑山】〖水車寮水圳步道〗
- 相簿:【七星山】(苗圃登山口-小油坑)
【擎天崗】

- 遊記:【石梯嶺】【頂山】「風櫃嘴」(〖冷擎步道〗〖風擎步道〗)
- 路線紀錄:路線紀錄:「冷水坑」「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冷擎步道〗〖風擎步道〗)
- 植物彙整:擎天崗〖風擎步道〗植物賞:【石梯嶺】【頂山】風櫃嘴(2020年)
- 植物彙整:擎天崗植物賞:〖冷擎步道〗〖風擎步道〗(2018年)
- 相簿一:2020.03.12 雨飄〖風擎步道〗植物賞
- 相簿二:2018.03.25 「擎天崗-石梯嶺-頂山-風櫃嘴」植物賞
【大屯山】、「二子坪」、〖菜公坑步道〗
- 遊記:多次遊 【大屯山】群峰
- 植物彙整:【大屯山】群峰:植物彙整
- 植物彙整:〖二子坪步道〗〖大屯坪步道〗植物賞
- 植物彙整:數次〖菜公坑步道〗植物賞
- 相簿:2020.04.10 菜公坑步道
- 相簿:2020.04.15 菜公坑步道、二子坪步道、面天坪步道
- 相簿:2020.03.30〖二子坪步道〗〖大屯坪步道〗植物賞
- 相簿:2020.03.25 【大屯山】四峰植物賞
- 路線紀錄:【大屯山】群峰「向天池」【向天山】【面天山】【大屯山西峰】【大屯山南峰】【大屯山主峰】
【背景資料】
堇菜的「堇」這個字意思就是堇菜普遍具有藍紫色,堇菜學名中的「Viola」也是泛指堇色(某種特定藍紫色),因此非藍紫色系的堇菜,算是比較少見。
- 台灣植物分類學會這篇系列演講摘要文章「菫囊妙計:菫菜屬植物的探祕」提到一些菫菜重要資訊:
-
要辨識菫菜要掌握幾個要點:
- 一、要看有無地上莖,若有地上莖還要看它是直立的或是匍匐的。
- 二、葉柄是否有翼以及葉形式長形或圓形;但葉形變化大,在花期、果期也可能有不同葉形,如紫花地丁即是。
- 三、看托葉,這是辨別菫菜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需看托葉是否與葉柄合生超過二分之一,以及托葉形狀。
- 四、看基瓣形態,基瓣可分為三種形態:先端尖、先端圓形、先端內凹。
- 五、看花柱形態,但微細構造多是利用電子顯微鏡(SEM)觀察。
-
文章提到菫菜屬植物可分為七群(這七個群包含18種堇菜):
(文章截圖,如果有疑慮,煩請告知)
-
要辨識菫菜要掌握幾個要點:
-
福星花園網誌彙集了20種,可以提供參考:福星花園菫菜科
-
這篇網誌目錄彙集了14篇文章共有17種堇菜,可以提供參考:cleyera菫菜文章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