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孤挺2月開始展開,2月底前,共有五種花苞。:
【2024孤挺】相簿
01、「LIMAR利馬」、獨立花展:〖LIMAR 利馬〗花集(Since 2011)
相簿:〖【孤挺:紅色細瓣】利馬LIMAR〗相簿(Since 2011)
2024年孤挺2月開始展開,2月底前,共有五種花苞。:
【2024孤挺】相簿
01、「LIMAR利馬」、獨立花展:〖LIMAR 利馬〗花集(Since 2011)
相簿:〖【孤挺:紅色細瓣】利馬LIMAR〗相簿(Since 2011)
雙北基桃區域的【缸爐碳燒】燒餅,網路上蒐集的資料近30多家,
Google地圖選:【缸爐碳烤燒餅】雙北桃地圖
這篇彙整五家。
快速結論個人偏好:
新北:板橋區 |
〖新疆烤饢〗主力產品烤饢是沒有餡料蔥末的單純麵餅皮,原始吃法是將肉品菜餚包在烤饢裡面吃(像掛包那樣),單獨吃烤饢是沒有味道的。
缸爐:
這是台北松山區〖合成燒餅店〗炭烤蔥燒餅的麵體,這是個人目前吃到麵體最為蓬鬆、軟口又有彈性的蔥燒餅。(喜歡日式麵包的人應該會喜歡這樣麵體的蔥燒餅)
下面這張是〖合成燒餅店〗炭烤蔥燒餅的外皮,雖然麵體如此蓬鬆,但是外皮依然保有酥脆感,這就是【缸爐碳烤】工法吸引人的地方。
下面這張是台北中正區的〖張吳記麵餅舖〗黃橋燒餅,和上面〖合成燒餅店〗炭烤蔥燒餅相比,〖張吳記麵餅舖〗黃橋燒餅麵體有著明顯筋度,吃起來的口感有著明顯強韌度,很適合喜歡歐式麵包韌度的人。
同樣是【缸爐碳烤】工法,麵體強韌度有著兩種明顯不同風格。
這讓個人非常好奇不同烘烤方式是否也有著這樣酥脆外皮?是否也有著蓬鬆強韌兩種不同風格的麵體?
所謂不同烘烤方式,是指像是【瓦斯電熱烘烤】、【鐵板乾烙】這一類的蔥餅製作方式。
這是正在出爐的暖暖區〖萬金〗五香餅,蔥味濃厚、麵體豐實的【缸爐碳烤】蔥燒餅風格。
把麵體撕開來,酵母氣孔、彈Q麵筋加上豐厚蔥末真是令人垂涎。
基隆 |
雀巢膠囊分成兩個系統:ORIGINAL膠囊、VERTUO膠囊。
兩種膠囊大小形狀差異很大,使用的機器也有所不同,一般以大小俗稱ORIGINAL膠囊為「小膠囊」、VERTUO膠囊為「大膠囊」,
個人購買的是ORIGINAL膠囊(小膠囊)的機器,所以這篇整理紀錄的都是ORIGINAL膠囊。
這張是2021年雀巢小膠囊的分類DM,有不少品項,現在已經停產,例如〖產地復興〗系列的烏干達。
個人紀錄相簿:【咖啡Way:雀巢ORIGINAL膠囊】
個人還無法明確分辨官網提到所謂木質香、穀物香、果肉香、果皮香,
目前自己的分辨心得:
目前品嚐過20多家缸爐炭烤蔥燒餅(還有13家左右名單尚在等待安排去品嚐),
如果以個人偏好來分類,大致可以區分兩種:
一類是蔥燒餅的口味非常特殊,會想要特別安排行程前往回味。
一類是有著均衡的缸爐炭烤各項迷人風味,如果經過附近,會想要繞過去回味。(也就是比較不會特別安排行程)
下面這張是台北松山區〖合成燒餅〗缸爐碳烤蔥燒餅的麵體,可以看到麵體豐厚,氣孔麵筋很像吐司麵包剛出爐的鬆軟綿、又有彈性(個人稱為軟彈Q),目前品嚐過20多家缸爐碳烤蔥燒餅,只有〖合成燒餅〗可以呈現這樣蓬鬆軟綿彈性的麵體,著實讓個人非常驚艷。
下面這張是基隆暖暖區〖萬金〗缸爐碳烤蔥燒餅的麵體,吸引個人味蕾的就是麵體包裹的爆量蔥味。
這是台北松山區〖合成燒餅店〗炭烤蔥燒餅的麵體,這是個人目前吃到麵體最為蓬鬆、軟口又有彈性的蔥燒餅。(喜歡日式麵包的人應該會喜歡這樣麵體的蔥燒餅)
下面這張是〖合成燒餅店〗炭烤蔥燒餅的外皮,雖然麵體如此蓬鬆,但是外皮依然保有酥脆感,這就是【缸爐碳烤】工法吸引人的地方。
下面這張是台北中正區的〖張吳記麵餅舖〗黃橋燒餅,和上面〖合成燒餅店〗炭烤蔥燒餅相比,〖張吳記麵餅舖〗黃橋燒餅麵體有著明顯筋度,吃起來的口感有著明顯強韌度,很適合喜歡歐式麵包韌度的人。
同樣是【缸爐碳烤】工法,麵體強韌度有著兩種明顯不同風格。
這讓個人非常好奇不同烘烤方式是否也有著這樣酥脆外皮?是否也有著蓬鬆強韌兩種不同風格的麵體?
所謂不同烘烤方式,是指像是【瓦斯電熱烘烤】、【鐵板乾烙】這一類的蔥餅製作方式,
手撕開「老宜記」蔥燒餅麵體,可以看到麵體裡面的酵母發麵的麵筋和氣孔,
看起來真是可口。
麵糰呈現這樣的麵筋彈性Q度,和擀麵步驟比較有關聯,
麵筋Q度雖然和是否採用「缸爐碳烤」、「老麵酵母發麵」比較沒有直接關連性,但是依然受到缸爐碳烤的影響,加重了麵筋Q度。
這引發個人一個好奇心:
如果「擀麵到有麵筋彈Q+老麵酵母發麵」但是採用瓦斯或是電爐烘烤,是否也有類似口感??
在〖蔥燒餅【缸爐碳烤】地圖〗做了初步的比對。
明顯的,就算是採用老麵酵母、麵團揉麵筋度也足夠,瓦斯或是電爐烘烤的蔥燒餅,其麵筋Q度還是無法和缸爐碳烤相比擬。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
這是在【象山】一線天附近偶遇的「小毛氈苔」,孤零零的一株。
雖然,八九月某段連續炎熱天氣之後,
這株孤獨「小毛氈苔」無法抵抗盛暑,不支凋零,
不過,當下著實讓我驚喜不已,
連續好幾天清晨企圖去捕捉它開花的姿態。
這篇是大約彙整今年在【四獸山、南港山】區域遇見的植物,
因為五月之後開始夜爬【四獸山、南港山】區域,紀錄的植物比較少,
這是「扁鍬形蟲」,算是普遍的鍬形蟲。(手機拍攝)
這是「台灣褐栗金龜」(手機拍攝),夏季夜晚會大量出現,還有一種「中華褐栗金龜」,兩者外表相似,明顯差異在於體型大小。
「金龜子」科、「鍬形蟲」科兩者算是「鞘翅目」當中體型比較大的,有如盔甲的外表吸引不少人關注。
夏季夜晚,【四獸山】眾多步道上,蠻容易看到扁鍬形蟲、台灣褐栗金龜。
這裡將「金龜子」科、「鍬形蟲」科獨立歸納在一起。
其他鞘翅目,請參考彙整文章:
【四獸山、南港山】區昆蟲:「鞘翅目」合集
這是「鞘翅目->金花蟲總科->天牛科」的「台灣雙星銹天牛」。
台北信義區【四獸山、南港山】是離生活圈最近的山區,在這一帶出沒近20年,一直都沒有認真去看待蘊藏在裡面的生命,
一方面以為這裡離台北市中心太近,有許多人工種植的外來種植物,一方面以為因為方便眺望101,會有許多遊客進出,
所以誤以為【四獸山、南港山】這裡大概是生態貧瘠區域。
近幾年開始嘗試夜爬之後,才發現原來【四獸山、南港山】也有原始豐富的一面,當然畢盡是接近都會的郊山,【四獸山、南港山】區域不太會有獨特的品種,大都是低海拔常見的生態。
這是「台灣盾蝸牛」,形如其名,超像古代盾牌的,尤其加了那一圈毛,很有維京古戰場風格。
這篇把「軟體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匯集在一起,
並不是因為三者有什麼關聯,只是因為累積的觀察數量還不足獨立,
先暫時整合在一起。
【四獸山、南港山】區總彙整:【四獸山、南港山】生態集